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兽焰 > 分节阅读 60

分节阅读 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地盘上抢掠一番,不知道已经杀了多少汉人了,那管子城中的原本的汉人,就是让这些乌桓人杀光的,说来大汉末年的情况也真是古怪,一方面,大汉帝国的余威仍在,那些草原上的民族大多数还臣服在大汉的天威之下。听从大汉帝国的调遣,但就是这些一面臣服在大汉天威下的民族,一面却不断的跑到大汉的境内抢掠,给大汉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不得不说,有时候,大汉的政策实在是对那些草原上的人太宽容了。他们来抢掠时,抢到了没话说,没抢到时,只要献上降表,立即就会有大量的财物送给他们,以安慰他们那颗贪婪的心,这样的情况下,不抢,那简直就是傻子了,以至于匈奴人的说的那句话成了草原人的座右铭:能够以流血的方式得到的东西,绝不能以流汗的方式得到。

这是什么逻辑,勤劳的汉人用自己的汗水辛苦的生产出来的财物,在草原人的眼中成了一群傻物加傻羊。想吃了拿刀宰就是,当然,刘民到没有那些个救民于水火的伟大理想。他连自己到底是谁都没有完全的弄清楚,自然也就无从产生那种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刘民只是本能觉的。自己是汉人。比较能相信的当然也是胁八,自己在这辽西一地立足。那么乌桓的势力就必须是自匹壮川付的。首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乌桓人的势力太大,其次就是要尽量吞并和消化乌桓人的力量。要不然,这辽西一地就很难立足。

当然,对付乌桓人这种还没有什么自己的文明的民族,刘民觉得用武力去对付有些不合算,这倒并不是刘民变聪明了,而是对手实在是太蠢了,一个没有自己文字传承的民族,完全可以用文明把他们给摆平了,武力,更多的应该把他们当成一种威慑力量,因此刻民没有放那些乌桓人离开管子城,而是开始了分化乌桓人的行动。

第一条政策就是招纳乌桓人。凡是投靠于刘民的乌桓人,给马两匹。牛四头,羊一百只,地一百亩,之所以给地一百亩,刘民就是想让乌桓人变成农耕民族,尽量的汉化他们,这个政策一出,到是吸引了一些乌桓人投靠过来,毕竟,大多数的乌桓人都是很穷的,这一笔财物。足以让一部分的乌桓人动心。

第二条政策就是对于那些带着部落来投靠的人,将给与他们大汉的官职,这个。时代,大汉帝国的官职对于草原上的人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有了一个大汉帝国的官职,就好象现代一些出国留洋的人有了外国文凭一样,回去后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另外根据大汉帝国一贯的政策。这受到了大汉封官的人,有着许多的好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草原部落争先恐后向大汉表示出臣服的姿态来,要知道,有了香啧啧的肉,就是狼也会学着狗叫了。

刘民的第二条政策,最能吸引的就是那些乌桓人中的小部落,这些小部落没有什么自保的能力,他们必须得依靠着某个大势力存活下来。象刘民现在名义上有一万多战士。相对于那些乌桓人来说,是一股很大的势力了,若是论单个的乌桓人部落,没有一个乌桓部落能有上万战士的,最大的部落也就只有六七千的战士,而六七千战士的乌桓人,其战斗力可以说已经是很强大了。毕竟乌桓人长的普遍身材魁梧,单兵能力比鲜卑人还强上一点儿,只是乌桓人的人数远没有鲜卑人来的多。人也不如鲜卑人来的聪明。

在围困了管子城一个月后,乌桓人内部终于瓦解了,先是一些个体的乌桓人跑的来向刘民投靠,然后是一些部落跑的来向刘民投降,刘民也把自己的政策贯彻了下去,让那些先投靠的乌桓人偿到了甜头,使得管子城中更多的乌桓人跑出来向刘民投靠,这些人不是傻子,有这样的好处不要,反正他们本来只是想安全的离开,现在有这样的好处,而且前面投靠的人已经证实了这种好处。后面的人岂能不投靠。

不过乌桓人是不傻,可刘民也不会傻到做这种尽给别人好处,自己实际上捞不到什么好处的事情。在那些乌桓人大约有一半投靠过来后。刘民就再也不许剩下的的那些乌桓人投靠了,而是带着人向管子城发动了进攻,理由是自己给与他乌桓人的期限已经到了,这些不投靠的人都是冥顽不灵的人,是大汉帝国的的敌人。

除了以个体形式投靠刘民的乌桓人之外,那些以部落形式投靠刘民的人,因为已经受了刘民所封的官职。按照刘民的理论,那就该听他刘民的话了,所以,这些乌桓人成了刘民攻打管子城的主力,当然。刘民也不要他们白买力,第杀一个管子城中的乌桓人,赏羊五只,至于刘民手中是不是有这么多的羊,刘民是一点儿也不担心的,因为没有了,再去乌桓人的部落中抢就是,而且把管子城中的乌桓人全都消灭了的话,对于人口本来就不是很多,战士也不是很多的乌桓人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打击。

因为有了五只羊的赏金,大多数的乌桓人在攻城时还是很尽心的。乌桓人比起鲜卑人来,还要穷的多。这其中辽东之地多山地,尽管出产人参等好东西,但这些东西耍销到大汉的境内才值钱,而在出产地。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值钱,乌桓人占据的这一片地方,北面还有大量的鲜卑人压迫着他们,好的草场根本就不多,乌桓人自然也就富不了。管子城中,前后汇集了大约一万来乌桓人,这样的小城中所储备的物资,根本就没有办法让一万人马长时间的活下去,刘民围困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也基本上消耗掉了乌桓人所带的粮草,这也是促使大量的乌桓人一早投靠刘民的原因,以五千人攻打五千守城的人,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什么胜算的,不过现在守城的乌桓人没有什么守城的决心,因为历来与大汉的战争中,只要投降了,不但没有什么伤害,还会有不少的好处,这让乌桓人如何的提的起战斗下去的决心,许多的乌桓人甚至看到那些攻城的人时,心中还在想着什么时候投降的好。,

第九三章管子城的未来下

一般来说,乌桓人与大汉帝国的军队不会进行那种死磕的战争,大多数的时候,乌桓人一看不是对手时。会很乖巧的投降,然后从汉人哪里得到一些安抚性的物资,只要不碰到霍去病那种大汉将军,乌桓人与草原上其他的民族是很乐意投降的。象这一次,乌桓人虽然害怕刘民的他们的厉害。其实并没有为自己的性命太过于担忧,因为,大多数的汉人在对待草原上的民族时是很仁慈的。

刘民其实也不是那种杀心很重的人,一般的情况下,他也会很仁慈的放别人一命,但这一次,打先锋的不是汉人,而是乌桓人,为了五只羊换一个乌桓人的脑袋,这些投靠刊哼民的乌桓人在破城之后,并没有放下手中的屠刀,而是很兴奋的砍杀着那些准备投降或者已经投降了的乌桓人。甚至有些乌桓人把自己刚才的战友死后的脑袋都砍了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