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1126

分节阅读 112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粮价暴涨引发了其它各类物资的疯狂涨价,侥幸的是,盐铁目前是官营,盐铁价格的稳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的恐慌和愤怒。

现在天子急于攻打宛城,占据南阳,而赵云急于稳定谷价,平息各地百姓的恐慌,行台和长安的矛盾骤然激化。

太傅刘和、御史大夫荀攸、太常卿许靖、太仆卿崔琰、廷尉卿陈群、宗正卿张范等数十名大臣联名上奏,要求废除五铢钱,改铸大钱,增加钱币发行量,以缓解当前危机,继而购买粮食维持南阳战场的需要,帮助天子尽快打赢南阳一战。

骠骑大将军赵云、尚书令田畴、光禄勋张合、卫尉卿杨凤、大司农卿田豫、少府卿余鹏、司隶校尉张辽等大臣则上奏反对,五诛钱乃社稷稳定的根本,五诛钱若废,天下势必大乱,他们建议天子考虑从南阳撤军。目前大军横扫南阳,并且攻克了育阳和涅阳,基本上实现了战前所拟的一战立威的目标,可以撤军了,没有必要陷入攻城苦战,导致形势更加危急。

天子当即回复,同意开仓放粮,但对撤军的建议予以拒绝,并命令赵云想方设法向前线输送粮草,如若耽误了南阳大战,则严惩不贷。

赵云无奈,书告晋阳,请丞相大人和太尉大人即刻返回长安主持大局,并督请大司马徐荣回朝主事。

太尉大人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返回长安,而丞相李玮根本不予理睬,在晋阳联合伏完、襄楷、许劭、王剪、王泽、郭蕴等儒道两家大师、名士,以老子、庄子之说注解易学,公然举起了“援道入儒,改良儒学”的大旗。

与此同时,长安、洛阳、邯郸等地的太学、大学堂和各地经文学名士大儒也举起了“改良经学”的大旗,坚决反对援道入儒,和晋阳正面对峙。

二月,赵云下令,各地州郡开仓放粮,严厉打击大囤积商,大子钱商,凡囤粮不卖,肆意放贷子钱者,以谋逆罪论处,杀无赦。

同日,赵云下令,赋税征缴可以用谷粟等实物代替,以减少商贾富豪对百姓的盘剥。百姓可以向官府举报乘机大发国难财的商贾富豪,举报者重赏,而公然抗旨的商贾富豪则抄没家财,流放边地,情节恶劣祸乱社稷者,无须禀奏朝廷,就地诛杀。

太傅刘和、御史大夫荀攸等大臣极力反对,并急奏行台,弹劾赵云。

赵云不为所动,派出二十七名巡案使者奔赴各地督办,如果发现有州郡大吏趁机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无须禀奏朝廷,就地诛杀。

朝野上下顿时大乱,人人自危。

行台收到的弹劾奏章堆积如山,但天子整天待在战场上,不闻不问。

太傅刘和、宗正卿张范、光禄大夫杨奇日夜兼程赶往晋阳,请求长公主出面予以镇制。

第二十五节

大汉元平五年公元207年,二月。

二月上,晋阳。

刘和、杨奇和张范都被长公主的美貌惊住了。一直以来,长公主都很憔悴、瘦弱,眼里的神情也是孤苦而忧郁,但现在完全变了。长公主神采奕奕,笑容淡雅而温馨,眼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美得让人窒息。

当年长公主出京的时候,陪侍左右的就是刘和和张范,长公主单薄的身影,悲伤的眼泪和痛苦的人生让他们感叹不已。一直以来,他们希望听到长公主快乐的笑声,希望长公主过上平静安宁的生话,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今天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长公主,他们为长公主高兴,也为自己的心愿得了而欣慰,他们不忍心破坏长公主来之不易的幸福,他们意识到这一趟晋阳之行实在是大错特错。

刘和和张范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他们为了让长公主高兴,想方设法给她讲笑话,说一些奇闻轶事,绝口不提国事。杨奇几次打断他们,试图禀奏朝政,但都被刘和和张范三言两语搪塞过去了。

长公主非常感激刘和和张范,当年如果没有他们的照顾和保护,自己的命运或许很悲惨。今天看到他们还像当年一样事事为自己考虑,唯恐自己受到委屈和伤害,心里不禁涌上一股暖意。

长安的事自己知道,各地州郡发生的事自己也知道,但自己不想插手。自己一旦插手,就会把大将军推向风口浪尖,事态可能更加严重,形势可能失控。除夕夜里,豹子大哥已经说了,所有事情,都等到南阳大战结束之后再说。然而,丞相大人羽翼丰满,他已经和大将军分庭抗礼了。他不但拒绝返回长安,反而在晋阳掀起了援道入儒的高潮,蓄意激发了朝野上下的矛盾,让社稷一步步陷入了危机。

丞相大人的目的是什么,自己也知道,但自己现在不能把手上的权柄彻底交出去。自己现在手上拥有大将军的武力,凭此武力自己还可以控制朝政,甚至可以废黜天子重建皇统。如果自己把权柄彻底交出去了,以小天子现在的实力,很明显就是君弱臣强,随时会遭到大臣们的挟持而导致皇权沦落,引爆更大的祸乱。当年董卓死后,司徒王允主掌权柄,如果他处置得当,极有可能挽救社稷,但他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天子之上,拒绝了天子和大臣们的劝谏,一意孤行,结果把挽救社稷的最后一点点仅存的希望也葬送了。这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啊。

今天的形势当然要比十几年前要好,但自己如果把最后的权柄交出去了,小天子会成为争夺的对象,谁挟持了小天子,谁就能控制朝政。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丞相李玮和以张燕为首的军功阶层无疑将顺利挟持小天子,门阀士人为了生存,势必会整体背叛,朝堂上将血雨腥风,当年洛阳、长安连续兵变的一幕将再度重演。当危机发展到损害社稷安全的时候,大将军就不得不出手,亲自出面把交出的权柄再拿回来,即使背上篡僭的罪名也在所不惜,然后历史将不可避免地重蹈覆辙,一切都完了。

长公主想想就不寒而栗。

过去大将军曾发誓娶自己,虽然事实上绝对不可能,但能亲耳听到大将军的安慰,自己也心满意足了。自己不可能嫁给大将军,要想让小天子一帆风顺地主掌权柄,自己只能做出牺牲,牺牲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即使大将军要强行迎娶,自己也不会答应。然而,形势的发展让大将军的承诺变成了现实,在大将军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候,自己只能嫁给大将军以承继北疆武力。接下来的事,就象当初自己预料的一样,朝堂上下为了避免重蹈社稷败亡的覆辙,为了防止大将军篡夺国祚,不惜一切代价发动了夺权的血腥争斗。

小天子率先在中原建立了行台,接着朝中大臣以一往无前的气势要求修改官制,削弱和制约大将军的权势。以太尉张燕为首的军功阶层马上反手一击,打出了“援道入儒”的大旗,打算从根本上摧毁门阀世族。

因为大将军生命垂危,因为自己的出嫁,因为小天子亲政,大汉走到了权力移交的最关键时刻,朝中各方为了各自的权势和利益,彼此丧失了信任,大打出手。朝堂矛盾日益激烈,大将军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