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1121

分节阅读 112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儒学不能重生,大汉就不可能复兴,但儒学重生,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而历史并没有赐予这些条件,结果引发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

三百多年后,儒学从儒道佛之争中脱颖而出,历史终于在三百多年的挣扎后,用累累白骨创造了儒学新生的条件。

历史条件具备了,儒学新生了,制度走上了正轨,统一的路也就很近了。虽然历史上的前秦苻坚距离这一步也很近,但他却不可思议地失败了

或许,用大汉族主义观点看,汉人丢失的江山,还是要汉人来收复。

大汉永远不倒。

鼓吹乐:短箫铙歌是一种以笳、排箫、鼓、铙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军乐。这种军乐使用了旋律乐器,比先秦时代军乐只用钟、铎、铙等击乐器前进了一大步。后来在发展中又有了一定变化,不单是作为军乐之用了。今天犹存汉代铙歌18篇,有上邪、有所思、战城南等优秀之作。以上邪为例,其词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一个女子的誓言,情感真挚深切。

巴渝舞和灵星舞是雅乐舞蹈。

“长袖舞”或“长袖折腰舞”,还有“盘鼓舞”是汉代舞蹈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其柔美轻捷,刚健雄壮,开朗明丽的舞蹈形象代表了大汉的兴盛发达、欣欣向上。长袖舞在秦代以前已经存在,曾是战国楚国宫廷的风尚,汉人继承楚人艺术,长袖舞更为盛行。

“盘鼓舞”是将盘、鼓置于地上作为舞具,舞人在盘、鼓之上或者围绕盘、鼓进行表演的舞蹈。这种舞蹈以使用七盘为多,所以又称七盘舞。盘、鼓的数量,陈放的位置无统一的格式,可以根据舞蹈动作的要求灵活掌握,要求舞人必须且歌且舞,并且用足蹈击鼓面。盘鼓舞既富于轻柔之美,又有着惊险性和力度感,有柔有刚,刚柔相济。盘鼓舞是汉族舞蹈与外来民族舞蹈融合后产生的一种崭新舞蹈,深受汉人喜爱,风靡数百年不衰。

汉代相和歌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如江南、妇病行,相和大曲有东门行、白头吟、陌上桑,但曲有广陵散等。

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与舞蹈相结合,成为一种有器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被称为大曲或称相和大曲,它最能反映当时艺术的水平。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从曲名上看,最早可能是广陵地区今江苏扬州一带的一首民间乐曲。汉末诗人应璩有“马融谭思于止息”的诗句。此曲至晚在马融活动的年代即东汉中期公元85150年已经出现。大约在汉末三国之际公元196226年,它已是一首有“曲”有“乱”的大型乐曲,同时也是琴的独奏曲和用笙、笛、琴、琵琶阮、筝、瑟等乐曲合奏的“但曲”。

但曲“广陵散”在唐代教坊里仍是经常演出的节目,南宋以后失传,只有琴曲广陵散一直保存至今,载于明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中而流传下来。现存琴曲广陵散虽屡经后人加工,与汉代原曲已有一定距离,但可以发现它还保存着汉代广陵散的某些特点,如有序正声乱声三大部分,使用汉代相和歌常用的“叠句”形式,带有民歌的色彩。总之,广陵散的结构布局,主题发展手段,调性调式的安排以及反映生活的能力,都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首乐曲与其他汉代艺术一样,气魄深沉雄大,给人以粗犷、质朴之感,是一首结构庞大,有丰富社会历史内涵的优秀作品。

相合“大曲”或“但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其结构比较复杂,典型的曲式结构是由“艳曲乱或趋”三部分组成。

“艳”是序曲或引子,在曲前,多为器乐演奏,有的也可歌唱,音乐可能是委婉而抒情的,故称为“艳”。

“乱”或“趋”是乐曲的结尾部分,“乱”是形容演奏未章时众音鸣奏的音响,是歌舞曲的高潮部分。“趋”可能是形容迅急奔放的舞步的。“曲”是整个乐曲的主体,一般由多个唱段联缀而成。在歌唱的段与段之间名为“解”,“解”在相和大曲中是歌唱段落之间的舞蹈乐曲的过门,通常一个唱段称为一解,大曲至少有二解,最多可有七解或八解。歌的节奏一般以婉转抒情舒缓为特点,而后附的“解”一般是奔放、热烈、速度较快的,是歌唱中间以舞蹈来穿插变化的部分,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十二节

子时将临,筵席接近尾声,很多人无心品尝鲜果,纷纷涌出殿堂,和家眷、孩子们一起向火堆中投掷青竹。青竹爆响,声震夜空,晋阳城沐浴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

李弘、长公主、小雨和风雪站在人群中,和周围的人互道祝福,喜笑颜开。李秀和李雯合力把一捆青竹丢进了火堆,然后捂着耳朵,一路尖叫着冲向李弘躲到他身后。青竹被熊熊大火烤炙瞬间爆裂,密集而猛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四射的火星灿烂夺目。

钟鸣,悠扬的钟声响彻了天宇,新年到了,欢呼声顿时如雷鸣一般轰然响起。

一股股烈焰腾空而起,晋阳城的夜空霎时被点燃了,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几乎掀翻了整座城池。

殿堂内,乐舞也进入高潮,孝武皇帝的传世名作瓠子之歌正在金石之声中奏响,气势宏伟。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巳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正道絁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大汉元平五年公元207年,正月。

正月初一,夜漏未尽七刻,钟鸣。朝会大典开始。

长公主代替天子,接受朝中大臣和匈奴、鲜卑、羌、扶余、高句骊等外族的祝贺和朝贡,赐百官宴飨。

上午,君臣共贺新岁,于晋阳宫欣赏乐舞百戏。

正月初三,长公主率大臣们登龙山,拜祭忠烈台。

献祭等礼仪完毕后,战鼓声声,号角连绵,鼓吹奏响了战城南雄浑豪迈的篇章,祭奠大汉英魂。

吕布举手向天,纵声悲歌:“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燕无畏酒洒坟冢,嘶哑而苍凉的声音如泣如诉:“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卫峻从乐工处拿来一面大鼓,以拳为槌,擂鼓狂吼:“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张燕、李玮和一帮风云将校,老拐和龙山大营的数千老兵同声唱合,其声壮怀激烈,震撼天地。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