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1117

分节阅读 111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其他诸如公卿列侯,秩俸中两千石、两千石等级别官僚的夫人,秩俸千石以下的各级别官吏,戴冠着服皆尊卑有别,并按尊卑先后顺序站好位列。

礼仪官黄岳与九宾司随立殿前。黄门鼓吹、乐工、青伎置于大殿两侧。

昼漏巳时一刻上水。相当于现在九点十五分。

钟鸣。

治礼官黄岳高呼:“礼始”

“咚咚咚”鼓声雷鸣而起。

谒者治礼引客。长公主、丞相李玮和公聊大臣鱼贯进殿就位。

鼓击三通乃止。

主祭人长公主上行。

治礼官黄岳面向西方,纵声高呼:“上祭迎”

击鼓九通,鸣金九响,接着太乐乐工齐奏云门之曲,太乐舞伎起云门大舞。一时间钟、磐齐响,金石震天。舞人闻鼓而进,击铙而退,整齐划一。乐舞和谐,气氛庄重。

长公主盈盈跪下,行三跪九叩大礼。丞相、公卿大臣跪拜。殿外陪祭大臣和大臣们的夫人跪拜。

长公主默默祷告:高祖、世祖、父皇、列祖列宗、保佑陛下,保佑天下苍生,保佑大汉

父皇,女儿要出嫁了。十七年来,女儿遵从你的嘱咐,没有让大汉倾覆,也没有让汉祚断绝,女儿尽力了。女儿没有辜负你的期望。你知道女儿要嫁给谁吗女儿要嫁给豹子大哥,嫁给大汉最大的英雄,嫁给你最信任最喜欢的人。豹子大哥没有辜负你的重托,他统率几十万北疆将士征伐天下,力挽狂澜。他和他的兄弟们用鲜血和生命撑起了倾覆在即的大汉,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重建了大汉。但他伤痕累累,精疲力竭了,他从此不能再骑马,从此不能再带着铁骑驰骋沙场。不过你的孙子长大了,他聪明强壮,他接过了豹子大哥的战刀,承继了豹子大哥的勇武,他将来一定会像孝武皇帝一样,铸造一个空前强盛的大汉。父皇,你可以放心地闭上眼睛安息了,大汉不会倒,汉祚不会灭绝,永远都不会。

长公主想起十七年来的风风雨雨,想起十七年来艰难困苦,想起十七年来为了护佑大汉而死去的英灵,想起十七年来死在战乱中的无辜生灵,不禁悲从心生,泪如雨下。

“献”

黄岳的喊声惊醒了沉浸在悲伤中的长公主,她缓缓站起来,向先祖敬献五谷。

殿外乐工奏咸池之曲,舞伎起咸池大舞。

祭祀典礼在呼啸的风雪中继续。

长公主“亚献”三牲,“终献”鲜果。

太乐乐工连奏大韶、大夏之曲,舞伎连起大韶、大夏之舞。

“终献”毕,祭享酌酒,读祭文。

丞相李玮高声诵读祭文,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李弘跪坐良久,头晕目眩,腿脚麻痹,不得不以手撑地,极力稳住身体。李玮的祭文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脑子里一直想着儒道相融的事。

昨夜他和李玮谈了很久,虽然李玮说得头头是道,信心十足,但他和张燕一样,对推行道儒相融之策完全没有把握。因为王莽新朝时期为缓和朝野上下的矛盾,缓和社稷危机,曾发动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以“复古”为主要内容的改制,其中就包括儒学改良。但王莽改制失败,新朝崩裂,儒学改良也随之失败。

这是个教训,血淋淋的教训,前人之事,后人之师。李弘和张燕因此非常担心重蹈覆辙。

自孝武皇帝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学一统天下,但当时选拔贤良以“设科射策”为主,儒生们不得不拘泥于“师法、家法”。儒学因此无法避免地走向僵化,形成了“徒为章句”的繁琐学风。儒学由僵化而进一步神化,既无法以道德教化百姓,也无法帮助朝廷稳定社稷,天下乱象渐显。这时一部分儒士试图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改良儒学,而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扬雄和刘向、刘歆父子。

扬雄认为改良儒学,首先要向先秦儒家之外的其他诸子学习,尤其是把道家学说的长处加以吸收,极力要求恢复儒家正统学说。这个办法等于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否定了今文经学,所以没人理睬。刘向、刘歆父子于是换了个办法,致力于复兴先秦诸子学,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着作与学说,从诸子学说中吸收长处改良今文经学,继而推出了一个试图推翻今文经学的古文经学。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一点是损害了当时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和富豪大族的利益。今文经学不但是国策的基础,也是这些人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你把这些人的“金饭碗”砸了,把有利于他们生存的国策基础推翻了,他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把你脑袋砍了。所以,王莽改制失败,很大原因还要归结于当时的儒学改良。

李弘很害怕。目前的情况和当年很相似,皇权沦落,朝廷内部矛盾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