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994

分节阅读 99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麴义、张燕、玉石等人的神情也是非常凝重。

大将军和北疆诸将两年前就已经预料到洛阳难打,为此他们做了两年的精心准备。但目前看来,情况并不乐观,洛阳城的防守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坚固。

洛阳城上远射武器之所及便是城防的边缘地带,城内有石炮,这个边缘地带至少在两百步到三百步之间。但城内叛军很自信,在距离城墙两百步的地方才开始挖掘护城壕。两百步的范围,也就是城内石跑、弩炮可以有效射击的范围。

护城壕宽约五十尺大约为今十二米,深二十尺约今五米,壕内铺设长短不一的竹刺、木刺。这种护城壕有五道,北疆军想在叛军猛烈射击下,顺利攻到护城河,需要付出很大代价。

五道护城壕之后,就是护城河。护城河宽约十五丈约今三十五米,这是北疆军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护城河距离墙根还有四百五十尺约今百米。在护城河之后,还有一道更宽的护城壕。这道护城壕上设有转关桥。这种桥只有一根梁,梁的两端伸出,架在壕沿的横木上,当敌人行至桥上时,拉动机关使横木缩回,桥面便会翻转,令敌坠入壕内。

这道护城壕之后是瓮城和冯垣。瓮城是主城门外的半座小城,墙高七十尺约今十六米。瓮城城门偏设,当城门遭到敌军攻击的时候,城楼上的守军也能射杀攻城敌卒。敌军一旦攻破瓮城,同样会陷入守军居高临下的四面夹击之中。冯垣是用泥土夯实的矮墙,高约十五尺约今三米多,守军伏在矮墙后,射杀翻越护城壕的敌卒。

在冯垣之后,就是拒马带。这条拒马带宽有十尺到二十尺,主要是阻挡敌军架设云梯。在守城士卒出入的地方,拒马和鹿砦都埋得比较浅,以方便守军移动,并加以显要标志,让城墙上的守军重点防范。

拒马带之后就是城墙根了。又高又陡的城墙虽然不利于敌军攀爬,但也是城上守军的射击死角。然而,叛军利用一年多的准备时间,在城墙上修筑了大量的“马面”和楼台,弥补了这一缺陷。

马面突出城墙外侧,与城墙合为一体,守军可以居高临下射击,消灭城下死角里的敌军。马面上设有可供士卒休息的战棚,战棚四周有木桩围护。这种防御设施过去只有边塞要隘和边郡大城才有,但袁绍竟然把它应用到洛阳城的防护,这让北疆诸将大为惊讶。

修筑马面的工程显然大了一点,叛军在延墙上按照正常防御办法,修建了大量临时楼台。

楼台的作用很多。虽然洛阳城的城墙顶部很宽,一般在五十尺到七十尺,足够守军灵活自如地机动和战斗,而且延墙两侧的女墙又高又厚,尤其是外侧女墙,都开有密集的外宽内窄的射击孔,城角也还建有坚固的角楼。但这些防守设施在战时根本不够用,必须添置临时楼台。

在延墙上,叛军每隔两百五十尺约今六十米建了一座突出外侧城墙五尺约今一米的观察楼。每隔八百尺约今两百米建了一座突出外侧城墙十五尺,以消灭城下死角和夹击城下敌军的木楼。同时,每隔八百尺还竖起了一面用高尖木桩连成的横墙,木桩的高度约为十五尺,平时开小门以供穿行,一旦敌军登上城墙,则封闭横墙作为路障继续阻杀敌军。另外,每隔一千五百尺约今三百六十米,叛军还建了一座突出“内侧女墙”二十尺约今五米的木楼,用以攻击突入城内的敌军。

这是目前北疆军能看到的防护设施,在城内,也许叛军还建有更多的阻击设施。洛阳城攻击难度之大,让北疆军上上下下都有一种无力和挫折感。

天子御驾亲征,激励了北疆军的士气,但当将士们从兴奋中冷静下来,面对前方高大而坚固的城墙时,战场上血腥和死亡的气息又把他们残酷地打回了现实。

北疆军持续轰击了一个时辰,无数的石块和箭矢倾泻在城墙上下。

城墙顶部的楼台在石块和箭矢的肆虐下,损失较大,有几座小木楼直接给石块轰塌了。瓮城也遭到了重创。正面单薄的女墙被石块砸毁了很多。埋伏在冯垣后面的敌军更是北疆军重点攻击的对象,大小石块和箭矢几乎把他们淹没了。

洛阳城太高,城墙上又有门楼、马面、木楼等建筑,叛军的制高点让人望而生畏。制高点被叛军控制,北疆军的强攻就会遭到压制,伤亡必定惊人,为此北疆军利用这一个月时间,在城防边缘地带,用木头和泥土修筑了大量的土台,土台上再建坚实的木棚,用以安置弩炮和箭手。

在弩台和箭台的中间,便是石炮阵地。

此次北疆军运到城下的石炮、弩炮类型繁多,数量也极为庞大,其中连弩炮和重型石炮是首次投入攻城大战。

连弩炮又叫床弩,是用两到六张不等的强弩连成一体使用,有固定的,有车载的,需十人操纵,有两副绞盘供上弦,一副供顺绳拉回射出的巨箭。这种连弩炮既能发射十尺长的巨箭,也可一次装填六十支普通箭。在句注要塞的雁门关,还有一台用八张强弩相连的巨型弩炮。另外还有一种弓弩炮,是把两张强弩固定在木架上使用。它可以朝任意方向射击,威力比普通弩炮弱一点,但更方便使用。

连弩炮和抛石车一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本朝后期因武备荒废,仅句注、飞狐、卢龙等大型要塞配备了一些,后来因为年久失修报废了,当柴禾烧了。侥幸的是,抛石车给尹思又造出来了,而连弩炮在飞狐要塞的武库角落里被发现了。

这些年,北疆军步卒各部一直装备弩炮和抛石车,但威力都不是很大。此次为了攻打洛阳城,大将军下令大量制造连弩炮和重型石炮。连弩炮因为制造复杂,数量不多,只有二十多台,而重型石炮却因为侍中刘晔的建议得到了改进,数量达到了三百多台。

石炮一般按杠杆的杆数划分轻重级别,几杆就称为几“梢”。五梢到七梢的重型石炮大约需要两百多人拉绳,抛射五六十斤甚至百斤以上的石弹,这玩意太大了,只能固定用于守城。中型石炮一般两梢到四梢,移动的时候装上四个轮子,牲畜拉上就跑。至于轻型石炮只有一梢,两三个士卒就可以拉放,石弹也仅有一两斤重,没有石弹也可以用其它东西代替。这种轻型石炮虽然简陋,但击中了敌人不是致残就是取命,作用还是可以的。

刘晔对重型石炮的改进主要是不用人拉放。按照他的设计,杠杆的后端挂上了一块巨大的石块,放弹前,让它高悬空中,用铁钩钩住杠杆予以固定。放弹时,则把铁钩松开,杠杆后端的巨石随即会飞速下坠,而杠杆前端的石弹便会高高飞出。这样一来人力需求少了,石弹的射程远了,威力更大了,重型石跑用于野战和攻城随即成为现实。

连弩炮和重型石炮的配备,让北疆军的攻击力大大增强,但攻击力强并不代表可以控制制高点。北疆军这番狂轰滥炸本想诱使叛军还击,以便在第一次强攻前尽可能摧毁敌人的制高点,但叛军似乎看透了北疆军的目的,一箭不发,让北疆军徒呼奈何。

大将军下达了强攻的命令。

麴义立即命令所有重型石炮、连弩炮、弓弩炮、弩炮,部分中型石炮调整攻击角度,待强攻开始后,把石弹和箭矢全部射上主城墙和瓮城,压制敌军的反击。其余中型石炮、轻型石炮、脚张弩全部对准瓮城和冯垣,以强有力的攻击掩护突击部曲的推进。脚张弩是以脚踏张弦,射程较远,多用于攻城。臂张弩是以臂拉弦,射程较近,多用于野战。

高览命令自己的突击部曲带着壕桥,列阵于前。

壕桥用厚木制成,长约七十尺,两端带有轮子。桥面两侧有挡板,上面铺有一层厚厚的烂泥巴,用于防止敌人的火箭攻击。突击士卒用这种器械翻越护城壕,可以大大节约攻击时间,加快攻击速度。

跟进部曲列阵于后。士卒们抬着一块块的木板,准备在突击部曲攻克护城壕后,把木板横铺在壕桥上,让后续部队继续前进。

临车被全部推到前沿,强弓手紧随其后。

临车如同简易的筒子楼,高达五十多尺约今十二米,其顶部悬吊着箭屋。箭手可以居高临下射击敌军。一般强弓的有效射程在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当突击士卒攻克了第一道和第二道护城壕之后,临车和强弓手就能发挥作用,掩护突击部曲继续推进。

短短时间内,各部准备就绪的旗号纷纷升起。

“擂鼓”高览纵声狂呼,“攻击,开始攻击”

“咚咚咚”战鼓擂响,令旗飞扬,突击部曲开始进攻。

“杀”一队队的悍卒高举盾牌,推着壕桥,奋力奔行,吼叫声直冲云霄。

“咚咚”突然,洛阳城上鼓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