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792

分节阅读 79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西疆将士发出雷鸣般的怒吼时,当仇恨和愤怒在西疆大营里炙烈燃烧时,他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深入骨髓的痛苦,还有巨大的恐惧,还有多年的努力转眼付之东流的悲伤和无奈。

这一仗对于西疆来说,不能打。

西疆在自己独掌大权后,虽然历经了大约十年的稳定,但面对饱受战火摧残,满目苍夷的土地,自己也是回天乏术,只能勉强支撑。一旦遇到灾患,唯一的出路就是杀向关中,大肆掳掠。占据关中就能解决西疆的贫瘠,占据关中就能实现自己独霸一方的梦想。然而,西疆虽然有数万勇猛的将士,有称雄天下的武力,但西疆太穷了。十几年来,一次次的努力最后都化做了一场场的噩梦,关中依旧是一个遥远的梦。

西疆的贫穷没有因为西疆的稳定而改变,但西疆的羌人却因为西疆的稳定得到了恢复元气的时间。十二年前,六月惊雷死了,十二年后,在西疆边陲的羌人部落里,却有了更多的六月惊雷。

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西疆十二个郡国,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西北部的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五个郡国。今天,这五个郡国再度成了羌人的牧场,而武威郡成了羌人和汉人互相征战的边界。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己选择了河北。只有同为出身于边疆的大将军李弘才能理解自己的处境,只有一直在边疆浴血奋战的勇士才能理解这片土地,才会真心诚意地帮助自己。

河北援助刚刚开始,西疆刚刚看到希望,一场灾祸却突然来临。

西疆没有财赋打这一战,这场复仇大战的最后结局可能象过去一样,以失败而告终。现在西疆无法承受任何一场失败,因为西羌人正在虎视眈眈,他们随时可能杀过黄河,侵吞大汉更多的土地。

但自己面对痛不欲生的马超,无法开口,而西疆将士更是对攻占关中充满了信心,热情空前高涨。

现在的确是攻占关中的最佳机会。袁绍的大军在冀州大战中损失惨重,北疆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河内,直接威胁洛阳。中原各方势力正在激烈征伐,袁绍势必难以置身事外。关西方向的袁军又被河东北疆军拖住了。唯独能支援关中的只有南阳一线的袁军。西疆已经归属晋阳朝廷,当西疆军攻打关中时,北疆军必定会予以支持和帮助。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西疆人的梦想可能就在这一刻变成现实。

自己老了,不知道哪一天会倒下。为了西疆,为了自己一生的梦想,自已最终还是决定借机攻打关中,占据关中。

韩遂下令,西疆各郡除了驻守各地关隘防备羌人入侵的必备军力外,其余军队立即赶到翼城集结,火速奔赴关中战场。

即使下雪了,也要给我赶来。

依靠西疆自己的力量,无法占据关中,必须得到河北的援助。韩遂为此急书晋阳朝廷和大将军李弘,请求钱粮支持。

韩遂这次就是赌。自己如果败了,西疆极有可能在数年内被羌人占据,将来李弘若想平定西疆,需要付出比现在高出无数倍的代价。李弘显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西疆丢失,他只有不遗余力地帮助自己攻占关中。

河北在历经冀州大战后,财赋极度匮乏,如果李弘答应帮助自己,那河北恢复实力的时间要延后很多年。这样一来,河北想趁着中原大乱的时候尽快平定中原的计策就失败了,天下格局将再度发生变化。

西疆得到了关中,实力骤增。在河北暂时无力征伐中原的情况下,数年后的西疆必将成为争霸天下的势力之一。

几年后,也许自己将统率西疆铁骑,和李弘、袁绍、袁术、曹操、刘表、刘备等人逐鹿中原,征战天下。

第十六节

十二月下,晋阳,大雪纷飞。

春节即将来临,晋阳城上下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种扫尘习俗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了。扫尘在北方叫“扫房”,在南方叫“掸尘”。“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意味着:“除陈布新”,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希望能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当人们都在忙着清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准备过年的时候,朝中的大臣们却聚在宫中,为是否支援西疆攻打关中而激烈地争论着。

中书监座落于宫中的凤凰池,距离禁中只有几十步,非常方便长公主进出。因为关中的战局直接影响到了未来的中原大战,所以长公主一大早就到了凤凰池,召集丞相蔡邕、太尉徐荣、御史大夫刘和、尚书令李玮、中书监令荀攸等公卿大臣商议应对之策。

韩遂的奏章已经送来几天了,公卿大臣们各执一词,分歧极大,但反对援助韩遂的意见明显占据上风。

也许这几天大臣们在朝堂上吵累了,现在大家都坐在宽敞里的堂屋内,看着屋外美丽的雪景,就着精致的小火炉,悠闲自得地小声说笑着,气氛很轻松。

长公主高居上座,和丞相蔡邕、太常崔烈正在说着田畴年后娶亲的事。田畴站在长公主的身后,满脸笑容,静静地听着,陶醉在自己的幸福里。

“龙骧将军、执金吾赵大人到”随着门口值司宦官的喊声,赵云带着满身雪花,大步走了进来。

他现在统领北军驻扎于龙山大营。接到长公主的诏令后,急驰四十里赶到晋阳参加政议。

长公主挥挥手,请行礼之后的赵云坐到席上,“今天,我拜托诸位大人不要吵了。大家把各自的理由说清楚,不要互相攻击,更不要有辱斯文开口谩骂,否则,我把他赶出凤凰池。”

支援西疆,虽然以钱粮为主,但它主要牵扯的是兵事。所以太尉徐荣在长公主的目光示意下,首先阐述太尉府的意见。

徐荣出任太尉,得到了朝廷上下一致的认同。徐荣和鲜于辅都是幽州人,都是出身于当地一定声望的大族,都是功勋显赫的北疆大将,为人也都很稳重谨慎。但两人有个根本不同点,那就是鲜于辅身上流淌着胡人的血液,这是晋阳朝廷很多大吏不能接受鲜于辅的主要原因。其次,鲜于辅和徐荣相比,性格上更为耿直忠烈,这种人的缺点是不容易变通,这从长公主推行土断之策时两人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

鲜于辅很明智,他知道自己的出身和性格都不适合朝堂。过去的北疆和今日的河北根本就是两回事,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走了。他觉得自己的天地是北疆,只有那里才能让自己重新找回尊严和自信。长公主和朝廷拜他为左卫将军,坐镇幽州,也算是对他选择离开朝堂的一个安慰。

徐荣坚持援助西疆,帮助西疆打下关中。

关中爆发大战,对河北的好处很多。

关中大战,会把袁绍的主要兵力牵制在关中战场上。袁绍兵力不足,无法集中力量攻打河内,这有助于张辽守住河内,在河内站稳脚跟,威胁洛阳。随着关中大战的持续,袁绍对中原的影响也会急剧减小。曹操、刘备势必会趁机攻打袁术,中原各方之间的征伐将更加激烈,这有助于我们在未来数年拿下中原。

不管关中大战的结局如何,袁绍的损失都将非常惊人,这会严重打击袁绍的实力。袁绍实力不济,对河北的好处显而易见。

“诸位大人争论不下的焦点不在于关中大战对河北的好处,而在于关中大战对河北的危害。”徐荣接着话锋一转,把这几天大臣们反对支援西疆的原因说了出来。

关中大战,受损的不仅仅是袁绍,还有河北。

河北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一是因为财赋短缺,攻打中原的时间肯定要推迟,平定天下的时间自然也要后延,二是韩遂一旦占据关中,西疆实力骤然膨胀,这必将助长韩遂的野心。在各方实力此消彼长的情况下,他极有可能背叛朝廷,凭借关中之利,割据称雄。此举纯粹是养虎为患。

“诸位大人的担忧很有道理,但我请诸位大人把目光向后看看。徐荣神情凝重,挥手说道。

大汉之所以走到今天,难道仅仅是因为奸阉、董卓之流祸乱社稷难道仅仅是因为黄巾军前赴后继的举兵叛乱或许有人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