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684

分节阅读 68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你是说,大将军有可能利用关中的混乱局面,成功勤王”

“对,我正是担心这个,所以我没有劝阻大人火烧长安。”审配低声说道,“大将军在西凉和关中这块地方威名赫赫,一旦让他勤王成功,并趁势联手西凉的韩遂和马腾,这天下基本上就是大将军的了。所以,现在把长安烧了,等于宣告大将军勤王之举已经失败一半了。”

审配拍拍田丰的后背,笑着问道:“如果大将军听说长安被一把火烧了,你说他会怎么办”

“急速杀进关中解救天子。”

“天子如果被叛逆所弑呢”

“大将军只好退回河东了。”田丰叹道,“但愿这把火能烧除叛逆,重创河北,重振大汉。”

审配望着田丰悠悠一叹,“元皓,你当真没有看透大人的心思”

田丰心里一惊,蓦然脸色一变,挥手说道:“河北一日不定,中兴大汉就一日不能停止,否则,我们都是大汉的千古罪人。”

大汉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四月。

四月初,西凉安定郡。

萧关。

骧武将军卫峻和匈奴日逐王刘冥率领铁骑大军飞驰而来,万马奔腾的巨大轰鸣声震撼了原野。

虎威将军庞德站在关隘城楼上,望着远处铺天盖地的铁骑大军,眼内露出了兴奋之色。

忽然,他脸色稍变,神情显得极为不满,“狂风沙和聂啸怎么还没到让狼吃了”

卫峻和刘冥纵马驰近关隘。看到庞德大步走来,两人急忙飞身下马行礼。

“狂风沙和聂啸的铁骑为什么还没到他们现在在哪”

“正在路上,明天就能赶到。”卫峻拍拍身上的灰,笑着说道,“贺兰山下了一场大雨,羌人耽误了行程。”

“可有关中的消息”刘冥急忙问道。

“皇甫大人送来消息说,李傕和郭汜已经打起来了。”庞德说道,“另外,文约先生正带着四万西凉大军杀向长安。”

卫峻和刘冥脸显惊色。

“皇甫大人呢”

“皇甫鸿大人已经率军去长安了。”庞德拿出一份书简递给卫峻和刘冥,“他已经催了几次了,要我们急速南下和他会合。我们明天上路。”

第二十一节

四月上,霸陵,北坞大营。

司徒赵温和太常皇甫嵩奏请天子,打算亲自赶到丰城,从郭汜大营里接出朱俊的灵柩,送往河东。

这个要求是大将军李弘提出来的。此时天子和朝廷急需北疆军的援助,大臣们一致认为应该答应大将军的这个要求,以免因为这件小事得罪了大将军,致使关中局势进一步恶化。但天子和车骑将军李傕却异口同声表示反对。

天子今年十五岁,自继承大统开始,便深陷于残酷而血腥的权力争斗。他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内,亲眼目睹了大汉无奈而坚决的一步步走向了灭绝。虽然许多事他至今还不明白,但他心智的发育却远远比同龄人要早,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天子身份在各方势力中巧妙周旋,知道如何生存。

李傕和郭汜反目成仇后,天子曾数次派大臣出面斡旋,但这些大臣一去不复返,都成了郭汜的人质。天子于是不敢再派人去了。去一个自己身边的大臣就少一个,自己的生存也就更加危险了。李傕当然更不愿意了,白白送给郭汜许多人质,早就后悔不迭了。

皇甫嵩邀请侍中刘艾、尚书贾诩和自己一起去劝劝李傕。

北坞位于霸陵城北二十里处,原来是中常侍夏恽的私产。董卓迁都长安后,据为己有,一度把这里作为存放财物的地方。董卓死后,李傕随即霸占了北坞。这次李傕把天子和公卿百官挟持出京后,便把他们关在北坞里面,自己则屯兵于坞堡之外。

皇甫嵩、刘艾、贾诩赶到李傕的中军大帐的时候,李傕正在和自己的侄子李利,部下杨奉、张苞、王昌等人在大帐内宴请新近受抚的白波黄巾军首领韩暹、李乐和胡才。

白波黄巾军在黑山黄巾军屡遭围攻之后,生存越来越困难。前年,黑山黄巾军在于看的率领下投靠了大将军李弘,白波黄巾军随即失去了支援,不得不另寻出路。黑山黄巾军受抚后,徐荣、杨凤奉大将军之命,曾数次派人招抚韩暹、李乐和胡才,但因为早年北疆军和白波黄巾结怨太深,受抚之议被韩暹等人拒绝了。去年,韩遂、马腾、袁绍先后兵犯长安,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感觉自己兵力不足,有心扩军。但关中在连续不断的天灾和战乱的侵袭下,人口锐减,无法大量募兵。

李傕的部下杨奉过去是白波黄巾军首领。过去董卓和讨董联军作战的时候,曾派他联系过白波黄巾军,让他们下山牵制北疆军,所以杨奉和韩暹一直保持着联系。此刻他正好接到韩暹的求援书信,于是他向李傕提出招抚白波黄巾军的建议。白波黄巾军至今还保持着一万人左右的兵力,如果能招抚,可以大大增加李傕的实力。李傕当即同意,上奏天子派杨奉去河东招抚。

去年十月,征西将军徐荣和河东太守王邑先后接到天子圣旨,给受抚的白波黄巾军让出西进长安的道路,并给他们提供粮草。河东正愁着无法处置白波黄巾军这个隐患,接旨后非常高兴,遵旨照办。十二月,韩暹、李乐和胡才带着家眷和一万两千人的大军到达长安。

李傕实力大增,气焰顿时嚣张起来。不久他借口樊稠私通韩遂、马腾,把樊稠杀了,吞并了樊稠的军队。郭汜、王方、段煨、张济等旧日同僚知道李傕有心独揽权柄,随即互相防范。王方为了避祸,干脆带着军队离开了长安,驻扎于冯翊郡的高陵。樊稠一死,王方一走,长安城中就剩下李傕和郭汜两人共掌权柄,矛盾随即激化。

李傕和众将看到皇甫嵩来了,纷纷迎出大帐,请皇甫嵩上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