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679

分节阅读 67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个大好的平定天下的形势,在荀攸的嘴里,竟然变成了自取败亡之路。

李弘悄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祭锋,把火盆移远一点,我有点热。”

站在他身后的祭锋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俯身端起案几边的火盆,把它放到了远处。

荀攸沉默了一下,继续说道:“大将军,当务之急,不是夺取中原,而是西进勤王,占据关中,重建天子和朝廷的威仪,把袁绍和各地的叛逆逼上绝境。”

天子一旦主政,朝廷一旦立威,大将军高举平叛中兴大旗,试问天下谁是你的对手刘表、刘焉、刘备之流马上就会誓死效忠,田楷、韩遂之辈马上就会转投天子,剩下袁绍、袁术、袁微、曹操这些叛逆,还能支撑几时

只要大将军占据了关中,中原的优势就能持续保持。只要大将军勤王成功,立即就可以率领大军横扫天下,社稷稳定之期将指日可待。

荀攸看看李弘,轻声说道:“大将军既然错失了去年夺取中原的最佳时机,又何必急在这短短一时之间大将军今年的重任,应该是集中北疆主力,西进勤王。如此,不但避免了两线作战,河北财赋极度紧张的困境,还能拿下关中,救下天子,获得民心,占据平定社稷的绝对优势。”

“天下形势在变,河北的策略也要不断改变,这样大将军才能以最小代价中兴社稷。”

李弘对荀攸钦佩至极。

“荀大人,那我如何回复吕布”

“我们最早对中原有过策略,那就是让它混乱。”荀攸笑道,“中原的仗打得越多越好,打得越惨烈越好。所以,大将军可以回复吕布大人,马上给他输送钱粮军械,让他继续坚持下去。”

“另外,考虑到中原目前的形势,大将军可以上奏天子,举荐田楷和刘备出任青州牧和徐州牧,让他们两人出兵攻打曹操,以逼迫袁绍、袁术和袁微出兵帮助曹操,维持中原的混战局面,从而有效牵制袁绍的兵力。”

李弘点头同意,“荀大人,目前关中的形势非常复杂,如果我们过早暴露意图,会不会引起袁绍和李傕的警觉袁绍看到我们决心拿下关中,会不会和李傕握手言和,共同对付我们”

“这是肯定的。”荀攸笑道,“黄河解冻之后,大将军可以让麴义将军做出渡河攻击的姿态,部分军队甚至可以渡河。我们没有行动,袁绍是不会发动夺取关中的大战。只待袁绍和李傕打起来,大将军就可以率军勤王了。”

李弘沉吟稍许,忽然问道:“勤王成功后,改制的事如果遭到”

“大将军,此事你务必早下决心。”荀攸神情突然严肃起来,“大将军,请你看看河北三州,看看河北流民,如果你没有决心改制,大汉如何中兴流民如何生存”

荀攸缓缓站了起来,“大将军,你要进长安,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你就不要进长安,免得祸及社稷。”

李弘暗自惊骇。

第十六节

大汉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二月,洛阳。

袁绍听说辛评从益州返回,急忙出城相迎,辛评大为感动。

袁绍拉着他的手,连道辛苦,“此去益州路途艰辛,子议一去就是半年,太辛苦了。”

“去年底我就从巴郡的江州顺江而下了。”辛评说道,“到了荆州南郡,我又在襄阳盘桓了一个多月,所以耽误到现在才回来。”

“益州的事怎么样刘焉是否愿意再度出兵勤王”袁绍迫不及待地问道。

辛评脸色一黯,低声说道:“大人,刘焉死了。”

袁绍顿时愣住了,“刘焉死了他怎么会死”

去年长安兵变,刘焉的两个儿子刘范、刘诞都被杀死了。刘焉非常悲伤,郁郁成疾。后来李傕为了拉拢刘焉,让刘焉的好友,议郎庞羲派人把刘范、刘诞的妻子儿女送到了益州。刘焉看到孙子孙女,更为自责,病情陡然加重,卧床不起。秋天的时候,益州刺史部治所绵竹遭受雷击起火,全城被烧毁。刘焉无奈之下,命令把治所迁到了蜀郡的成都。刘焉因为过度劳累,加上久卧在床背上长了毒疮,终于支撑不住于九月去世了。

刘焉此时还剩下两个儿子,一个是刘璋,一个是刘瑁。刘璋年纪较大,性情温和,好施仁义,深为益州僚属的喜爱和拥戴。益州长史赵韪随即联合益州各郡太守,联名上奏天子,举荐刘璋继任益州刺史。

李傕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占据益州的良机,所以他奏请天子下旨,任命颖川人扈瑁为益州刺史,急速赶到成都上任。

十一月,扈瑁持节携旨到了成都。刘璋在赵韪和部分益州势力的支持下,以天子和朝廷被奸侫挟持为由,拒绝承认扈瑁的刺史身份。

此时辛评就在成都,他和扈瑁都是颖川人,是多年的朋友。考虑到如果让扈瑁主掌益州,袁绍的势力将直接延伸到益州,所以辛评不遗余力,帮助扈瑁夺取益州军政大权。

扈瑁到了益州,虽然人生地不熟,但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持节携旨,是奉天子之命而来,名正言顺。在辛评的游说下,扈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得到了部分从南阳和关中一带逃难到蜀的外来势力即所谓的东州士人和部分益州原贾龙、任岐等本土势力的支持。

刘璋、赵韪眼看形势危急,立即和汉中张鲁取得了联系。张鲁出兵相助。

扈瑁、辛评闻讯后,立即先下手为强,指挥沈弥、娄发、甘宁等益州将领攻击刘璋。

十二月,张鲁援军到了成都,双方在成都城下大战。扈瑁大败,当场战死城下。辛评和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到江州,坐船顺江而下到了荆州。

荆州刘表听了辛评的叙说,摇头长叹,“君郎死得好啊。如果他不死,迟早都要割据篡立,祸及子孙。他在绵竹造了乘舆车具千余部,出门仪仗都仿天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