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10

分节阅读 31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敛之,老大人的身体一向如何”李弘答非所问,急切地问道。

谢明一愣,说道:“老师今年七十有九,虽然已近八十高龄,但身体一向不错,没听说他有什么毛病。大人问这个干什么”

李弘迟疑半晌,试探着问道:“我要是请老大人来并州主持招抚,老大人会不会答应”

谢明吃了一惊,连连摇手道:“我老师年事已高,还是让他在洛阳颐养天年为好,大人切莫有此念头。”

筱岚也急忙劝道:“大人,老大人一生坎坷,命运乖桀,难得有个舒心的晚年,大人还是不要麻烦他老人家了。”

李弘背着手在帐内来回踱步,想了很长时间。

“敛之、筱岚,你们要知道,今日的并州招抚之事非常复杂,其中许多事情牵扯到大汉律,也牵扯到朝中各方权势,非老大人这种经验丰富之人坐镇并州,我们很难完成。年初我在洛阳的时候,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大人。当时,老大人念念不忘并州边郡,数次说到有心在迟暮之年,为并州百姓做一点事。老大人白发苍苍,尚有此报国之心,实在令人敬佩。”

“如果他能来并州,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恐怕要比我们得心应手得多啊。”李弘感叹道,“我记得老大人对我说过,他非常赞赏太尉张大人招抚西凉叛军,认为朝廷在这件事上态度不坚决,一帮主事大臣也没有远见,结果造成西凉招抚失败,战祸延续,祸害国家。由此而推之,他对今日的并州招抚肯定也是持赞同意见,所以”

谢明长叹道:“如果大人一再坚持,下官愿意给老师写一封信,问问老人家的意思。”

李弘沉吟良久,说道:“你写一封,我也写一封,筱岚,你给陛下再写一道奏章,给尚书台皇甫大人和卢大人也各写一封。要说明并州的困难,务必请陛下和诸位大人体谅并州的难处,督请老大人速速来并州主持招抚。”

并州刺史张懿和行镇北将军李弘的奏章同时送到洛阳。

天子紧急召集三公九卿,大将军和尚书台诸位大臣议事。

太尉崔烈很生气地对大将军何进道:“怎么样这才谈一天,两人就吵起来了。这样下去,还谈什么”

何进表情严肃,连声埋怨李弘做事鲁莽,怎么能羁押大臣呢但他心里其实乐坏了。机会就在眼前啦。其他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还在争论应该不应该招抚的问题。

天子挥挥手,示意大臣们不要乱争一气了。他接着拿出李弘的第二道奏章,说道:“李爱卿提议朝廷另派招抚使去并州,他推荐赵岐赵大人,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何进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怎么李弘主动举荐赵岐去并州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大臣们听说李弘主动上书朝廷,要求另派招抚使到并州主持招抚,心里顿时一松。他们本来的想法是,如果陛下决心招抚并州黄巾,那么退一步,他们无论如何不能让李弘独掌并州军政。只要李弘不掌握并州政事,他的大军命脉粮饷就控制在朝廷和地方郡府手上,这样一来,他就是有二心也翻不了天。李弘的这一举措,说明李弘自己也意识到了危机,他也在刻意回避主掌并州军政。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李弘不是一个蛮夫,他已经开始涉足政事,变得小心谨慎了,也就是说,他比大臣们所想像的要安全得多。

但并州招抚很复杂,牵扯到安置黄巾军和流民,军屯和民屯,人口和土地,赋税和徭役等等问题,如果朝廷另派招抚使,并州就有主持政事的并州刺史和各郡太守,有主持招抚和屯田的招抚使,有主持兵事的镇北将军部,这三者之间的职权和隶属关系应该如何安排谁负责安置黄巾军和军屯谁负责安置流民和民屯谁负责统筹安排招抚财政并州刺史部和太原、上党两郡郡府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

大臣们首先不谈由谁出任招抚使的问题,而是立即就招抚使的职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招抚的成败和并州的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天子也知道招抚使职权的重要性,但他不是很懂其中的复杂关系,所以坐在一边只听不说。

这招抚使如果由三公九卿担任,因为他们地位特殊,完全可以独掌并州军政,所以只要统筹安排镇北将军部和并州刺史部两府下属做事就可以了。但如果由三公九卿之外的大臣担任招抚使,在官秩上就比镇北将军部低,这时问题就来了,谁听谁的如果不明确三府之间的职权,并州的招抚马上就会陷入混乱。象李弘一气之下,把并州刺史张懿羁押了,就是因为双方职责不明,张懿的官又小,结果还没谈,自己人先闹起来了。

皇甫嵩和卢植两人接到李弘的奏章和书信后,立刻召集尚书台的掾属们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匆匆拟订了一个初步方案,但因为漏洞百出,遭到了大臣们的一片指责和抨击。

天子给他们的长篇冗论和争吵搞得有点晕头转向,他看到大将军何进也象自己一样插不上嘴,坐在旁边心神不安,于是小声问道:“爱卿,赵大人辞去大将军府长史之后,身体怎么样”

何进恭恭敬敬地回道:“陛下,老大人自上次病倒之后,至今尚未痊愈,但精神很好。”

天子叹了一口气,又问道:“李爱聊的举荐,爱卿可同意”

何进摇摇头,说道:“老大人年事已高,的确不宜远行。以臣看,陛下还是另派他人吧。”

天子沉默不语。何进又说道:“若单就并州招抚论,以老大人的声名和威信,他去最合适的了。然而”

天子点点头,说道:“李爱卿给老大人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希望老大人以国事为念,尽早到并州相助。老大人很感动,今天早上已经上书请命,连同李爱卿的这封信一起送到了尚书房。朕很犹豫,尚书台的几位爱卿顾忌老大人的身体,都不敢拿主意。现在你也这么说,朕就更犹豫了。”

何进闻言,立即叹道:“此事既然给老大人知道了,陛下就拦不住了。老大人一心为国,忠烈刚直,非常人可比。臣记得他年轻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七年不愈,老大人以为自己必死,对自己的侄子说,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他让侄子在自己死后立一墓碑,上书: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由此可见他拳拳报国之心。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社稷危急之时,他怎会知难而退陛下就是不让他受命而去,他也会驮着包袱自己走到并州的。”

天子长叹道:“我堂堂大汉国,竟然派一八十老者前往并州招抚,当真是国家无人吗”

何进满面羞惭。

李弘精心准备招抚的文书多达百十卷竹简,这让张燕和黄巾军各部首领感受到了李弘的诚意。对李弘怀有满腔仇恨的王当和十一郎等首领面对堆积如山的文卷,面对李玮和宋文耐心而细致的释疑,他们也动摇了。这些人都是征战数年的黄巾悍将,多年的血泪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无情,仅仅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