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沃轩辕 > 分节阅读 282

分节阅读 2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边境城市罱顿发起了澜沧国历史规模最大的军事攻击。之所以选择罱顿,而不是奥博罗,主要是苏里亚旺萨王顾忌到奥博罗驻扎着一百名明军士兵。一旦对此地发起进攻,很容易将激起大明帝国的怒火。

况且。明朝早就有言在先,早奥博罗问题解决前,无论谁对奥博罗展开军事攻击,即是对大明帝国宣战,帝国都将在第一时间反击。与大明彻底交恶。两国全面交战。是目前的苏里亚旺萨王并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精心武装地军队,带给了苏里亚旺萨王最好的回报。暹罗地军队在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整整五万的澜沧军队势如破竹,仅仅两个时辰的时间,在罱顿的暹罗守军便被彻底击溃,一千余人成为了俘虏,罱顿也终于落到落到了苏里亚旺萨王的手中。

初次出征便取得了如此辉煌地大捷,很快使苏里亚旺萨王地野心急剧膨胀起来。在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里,澜沧军一口气攻陷了暹罗七座城市。消息传到巴塞通王地耳朵里,巴塞通王勃然大怒,立刻组织起一支七万人的武装,企图阻止住苏里亚旺萨王的攻势。

四月二十日,两国军队在萨琴尔决战。时澜沧军五万余,暹罗军七万。亲自指挥战斗的暹罗国王巴塞通,在兵力占据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对取得最后的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但是战局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这位国王的预料。

双方在萨琴尔鏖战了半日,谁都无法取得突破。冷兵器时代的特征在这场决战里显现无疑。双方的士兵不断地互相对射弓箭,然后大规模地冲锋。刀枪的碰撞声,叮叮当当地让整个战场变成了一座庞大的铁匠铺,双方的伤亡都在不断地增加

而就在暹罗军以人数上的优势,逐渐压制住澜沧军的时候,扭转战场局势的状况发生了。

两万手持火枪的澜沧军,忽然出现在了战场之上。火枪的强大威力,很快让依然处在冷兵器时代的暹罗军队,感受到了火药武器的可怕之处。一声声的枪响,一个个的暹罗士兵很快便倒在了血泊之中。胜利的天平迅速向澜沧一方倾斜。

在傍晚到来的时候,七万余暹罗军队彻底崩溃。大面积的溃败逃亡不断发生。回天乏术的巴塞通王在亲兵的保护下,拼命撤离了战场。而萨琴尔的决战,也以澜沧军的大胜而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七万暹罗军阵亡者高达一万余人,两万八千人成为俘虏,溃逃、失踪的暹罗士兵不计其数,整个暹罗的军事力量,在这场决战中,遭到了彻底的瓦解。

澜沧国咄咄逼人地攻势。让仓皇逃出战场的巴塞通王感到了畏惧,一路逃回国都阿瑜陀耶的巴塞通王,一面命令重新招募士兵,一边匆忙派出使者,向大明帝国和周边国家求援。

神圣北京协约,在这一刻正式开始发挥效力。最先到达的是安南郑氏指挥两万军队。率先抵达了暹罗,而后是阮氏的一万五千军队,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这两支在安南互相敌视,互相厮杀的政权,居然在这一时刻走到了一起并肩作战。

这就是“神圣北京协约”地力量。在这份协约背后,站着一个巨人正在那默默地注视着所有签署协约的国家,能否严格地执行这一协约,功则奖,罪则罚,这就是大明做为宗主国监督神圣北京协约的力量。

但是。暹罗、安南的联军,在澜沧国的强势攻击下,于阿莫决战中,再一次吃到了败仗,连安南阮氏政权地大将也成为了俘虏。而就在这一时刻,在澜沧的军队里出现了西洋人的身影,大约有三百名佛郎机士兵干涉到了大明的内政之中。

四月底,大明特使抵达暹罗。严厉谴责了澜沧国的的行径,并郑重警告苏里亚旺萨王。必须立即从暹罗撤兵,归还抢占暹罗地一切国土。大明可以既往不咎。但是显然一连串军事上的巨大胜利,已经让苏里亚旺萨王冲昏了头脑,他蛮横地拒绝了大明使者的要求。

更加变本加厉的事情发生了。五月初一,澜沧军忽然掉转队伍。向奥博罗发起了攻击。这是大明严厉禁止的行为。武英王朱由斌早就警告过所有国家的君主,任何对奥博罗的攻击。即是对大明的宣战,而这点,不断取得胜利地苏里亚旺萨王已经完全扔在来脑后。

初二,两千暹罗士兵率先抵达奥博罗。此时在奥博罗的守军仅仅为一百明军士兵。领军地澜沧将领狂妄地派出使者,要求城内的明军士兵立刻投降,打开城门迎接澜沧军进城。

负责监督奥博罗的明军将领为三级骁远司尉管九隆,面对澜沧人赤裸裸的无理要求,管九隆给予了断然拒绝。他接受到的命令非常简单明确,在奥博罗地归属没有得到解决之前,除大明外任何国家地士兵都不得进入奥博罗。

管九隆也是一位老资格的江南军将领了,按理以他地资历早就已经能够升到校尉的官职,但是好酒和喜欢女人却连累了他的大好前途,几年时间里升一级,要不了几天就会因为违反军规而连降几级,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管九隆的规律。

被断然拒绝的暹罗将领恼羞成怒,给奥博罗的明朝守军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其在明天太阳升起来前,必须全部投降,否则一旦城破,没有一个明军士兵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做为一个老兵,管九隆很明白仅靠一百名士兵,是根本无法守卫住奥博罗的。他索性命令放弃城门的防守,而在城中的主要街道上构筑起了工事。入夜,他又叫过自己的侄子管城,让他立即想办法溜出城去请求东胡之明军支援。

管城知道留在奥博罗,就意味着死亡,叔叔是把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他怎么也不肯把叔叔独自留在这里,但管九隆却忽然狠狠抽了他一个耳光,压低声音骂道:

“你这个混小子,怎么也不想想,咱们老管家,可就你这么一根独苗,要是你死了,将来谁来给我上坟老子这是打的私心,不然为什么就派你一个人去”

当管城哭泣着离开的时候,管九隆得意地笑了。当官还就只有这么点好处,好歹多少可以利用一特权。这不,自己的侄子这条性命算是保住了。就算他管九隆死上一百次都没有什么关系,可老管家可不能绝了后

的确,像这些老兵,不能如同武英社的青年军官们一样狂热,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放弃牺牲一切,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私心,但其实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

可是,老兵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却一点也不逊色于武英社的青年军官。管九隆知道留在奥博罗意味着什么。大明军法规定,在处于绝对劣势并且完全无法突围的情况下,允许向对面之敌人投降。然而管九隆却并没有这么做。

他是大明的将官,代表着大明军队的威严,又怎么可以向一个蛮邦小国投降

“兄弟们,咱们这次可是破坏大明军法了。”管九隆把剩下的九十八名士兵叫到了自己身边,笑嘻嘻地对他们说道:“按说吧,咱们现在倒能投降,可咱丢不起这人是不要是咱们投降了这批野人,将来就算能回去了,那可也没脸见同僚了”

“投个鸟降。”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愤愤地叫道:“当年流寇怎么样被咱们打败了。金虏又能怎么样也被咱们打败了。现在倒好,要让咱向城外的那些人投降,我呸。老子宁可把这条命送在这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