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沃轩辕 > 分节阅读 254

分节阅读 2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中看出了多尔衮因为山海关之败而对自己产生的戒心。为最大程度地保住自己。他上书满清朝廷言道:

虽然山海关清军战败,但却将国内的形式稳定住,将明军抵挡在了满清境外。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蒙受皇叔父摄政王的福泽,考虑到摄政王素有风疾,跪拜不便。请求在皇上面前免于跪拜。对于这样地请求,多尔衮恬然受之。

而在这个时候,盛京复杂多变的局势,一触即发的内乱,也让这位信义辅政叔王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危险。一方面济尔哈朗对大清是忠心耿耿的,他不愿意看到这样地事情发生。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他非常害怕牵扯到两白旗和两黄旗之间的争斗当中。明哲保身是他一贯的人生哲学。但是,面对两方的极力拉拢和诱惑,他又怎能真置身于世外

他曾经对自己的亲信泰木太固忧心忡忡地说过:

“当年我等追随太祖、先帝用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皆在于我满人上下一心,三军用命。而现在却仅仅因为一次战斗的失败,朝野上下钩心斗角。都想着要置对方于死地。我看这样下去不用明朝人打来,我们自己已经能把自己搞乱。搞死了。

摄政王会用兵,能用兵,但为人却太刚愎自用,听不得意见,视两黄旗为水火不容之敌。非要除之而后心快。反观索尼这些人也是如此。索尼称病不肯上朝。就是在那提防着多尔衮加害他。哎,再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

泰木太固也同样担心地说道:“七日后便是太后寿诞。摄政王言为振奋我满人士气,要在宫中大摆放宴席,他邀请了各旗旗主,索尼也在邀请地行列之中。我看,索尼没有借口不能来,到了那一天便是双方摊牌的时候了。”

“太后妇人,皇帝幼小,其都无法脱离摄政王的摆布。我虽然一力奉承于多尔衮,可,可早晚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济尔哈朗苦笑着说道。

“王爷何不联络索尼等人,以求自保之策”泰木太固以言语试之道。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前几日,索尼派来的那个叫阿克顿的也曾经来找过我,但却被我拒绝了。我还是那个意思,能避免的就尽量避免,实在避免不了的想着办法也要避免。其他人可以为了权利大肆争夺,可是我却不行啊”

他并不是真地就那么淡薄名利,他只是实在不想看到大清内乱。当年努尔哈赤一手开创下来的这片江山,在皇太极地手中发扬光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眼看着大明就要被打败,八旗军队即将入主中原的时候,却忽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身为先帝的托孤重臣,他要维护住这片江山,尽力调和两派间地矛盾。可是现在他却觉得自己是如此地渺小,如此的无能为力。他根本无法阻止住什么,很多他一心想要避免地事情,却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

七天,还有七天,大清最大的内乱也许就要发生了。他不想去理会谁赢了,谁输了,他只想让这场动乱尽早结束。他只想让大清尽早走上以前的正规。可是,自己能做到吗

汉人的官员洪承畴和祖大寿在昨日也找到了自己,隐晦地告诉自己,汉军是支撑他来主持朝政,稳定大清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汉人希望自己来取代多尔衮的位置。

对于汉人的态度,他秉承了皇太极的做法,要重用汉人,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大明了,但是,多尔衮执政后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他曾经劝说过多尔衮,但却被这位摄政王所蛮横的拒绝了。结果现在怎么样呢

吴三桂所指挥的汉军正红旗,势力一天比一天大了,甚至连盛京发生的叛乱都靠着吴三桂才能够平息。而这个时候多尔衮才想起要拉拢吴三桂。但对于羽翼渐渐丰满地吴三桂来说,这样的拉拢不显得稍微晚了些吗

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了,他不能直接拒绝洪承畴和祖大寿的好意,他只能委婉地告诉两人,不管大清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希望他们能稳住汉八旗。而且他向洪承畴和祖大寿保证。自己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证汉八旗的利益。

洪承畴听到这样地话,笑了,他笑着告诉济尔哈朗:

“王爷,您真的认为您能够做到吗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的做法只能带给您伤害。有些必须立刻做出的决定,是无法迟疑半分的。等到刀架到了脖子上,再后悔就晚了。我们现在和大清地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不想看到大清自己内部乱了起来。

可是,一些事情却必须要去做,难道您到现在还认为多尔衮继续执政会让大清重新强盛起来吗你取代他的位置。比任何人都要来得更加合适。只有您才能重振大清的声势。而我们,将永远站在您这一边。希望您能够仔细地考虑一下”

他的话的确让济尔哈朗为之心动。当然,他为地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大清的未来。明朝可以在走向末路的时候获得新生,大清又为什么不可以呢也许,越来越不得人心的多尔衮真的不再适合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洪承畴最后告诉他:“我们知道您的苦处,我们也完全和您现在的心态一样。其实,您不必做出任何样的举动。就让多尔衮和索尼去斗好了。等双方斗到精疲力竭地时候,再由您出来收拾残局。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地吗”

恢复大清强大的想法。让济尔哈朗怦然心动,没有人比自己更加了解多尔衮这个人了。

多尔衮对于皇位,实际上是非常向往的。由于他在诸王大会上首倡立福临,格局一成,便难以出尔反尔。再推翻前议了。虽然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只在一人之下。却在万人之上,但毕竟没有畅其所愿,还是一种缺憾。

因此,在激烈动荡的戎马生涯之余,他的整个人便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懊悔愁苦自怨自责地痛苦之中。他地权力欲愈益炽烈,到后来,这种象火一样烤炙着他的心地欲望,竟使他做出种种大逆不道的举动,偷用御用器皿、私造皇帝龙袍等等。

在这么任其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他会废除皇帝而自代之的。素来以忠臣自诩的济尔哈朗,不愿意,也害怕这样的事情在自己面前发生。否则,将来在自己死后,还怎么有脸去见地下的皇太极

“你们先回去吧,朝廷的事我自有分寸。”济尔哈朗一脸的痛苦之色:“洪大人,祖大人,你们虽然不是满人,但却和我们满人一般无二,我只希望要是盛京发生了什么变故的话,请你们千万让吴三桂约束好自己的军队。其余的,我会处理好的”

“济尔哈朗终于开始心动了。”当走出济尔哈朗的家中,洪承畴笑着对祖大寿说道:“一来是人的本性,对权利那种天生的渴望,二来就是他也严重不满多尔衮的作为。等到多尔衮和索尼的矛盾总爆发后,我相信他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祖大寿微笑着说道:“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最好的机会。既然多尔衮不拿我们当人看,我们当然也就反对他。我想等到盛京的这次变故结束,最大的获利者不是索尼或者多尔衮中的任何一个人,更加不是济尔哈朗,而是我们这些在清朝的汉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