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沃轩辕 > 分节阅读 128

分节阅读 1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灾银子出来了,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铤而走险,纷纷揭竿而起,汇入到流寇之中,一时李自成、张献忠部声势大振。

山东地状况还要多少好点,一半的灾民跑去当了流寇,一半的灾民跑到了济南。那济南每十天便由江南方向运来粮食,赈济灾民,早为山东各地所知。可随着大批灾民的涌入,镇守济南的李天齐压力大增,连连向江南方面要粮,陶海不得不下令由每十天运次粮,改成每五天运送一次,到了后来又变成了每三天一次

而江南方面的状况其实也不很好,旱情虽然被解除了,但在浙江数府、县也同样发生了灾荒,这样变成了江南既要救济自己,又要负责山东一带,压力大大增加。幸好陶一元和陶海平日里精打细算,积攒下的家当也够勉强维持

面对声势重新复振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以及对山东地进犯,朱斌几次欲要起兵征剿,但都被陶家父子和陶海等人否决。眼下粮食正在源源不断地拿出赈灾,江南方面已经没有力量再供应数万大军的军粮了

朱斌无奈之极,虽然知道若不趁着这个时候把流寇剿灭,那么很快他们将给大明王朝以最致命的一击

他一方面紧急派出商船,从海外邻近之国采购粮食,一边命令严守江南各要隘之地,务必不使战乱贻害到江南,而江南军各部,也都接到了暂不出兵的命令

就在这个时候,四川方面地坏消息传来了。崇祯十三年,连连大败的“曹操”罗汝才与“八大王”张献忠残兵会合,商议过后,两人达成一致意见,觉得湖北官军云集,只有逃入四川才有生路。

杨嗣昌得报后,立刻发文让四川方国安部官军迎头痛击这两股人数仅三、四千地贼军。但是,贼军脚快,先于方国安部下渡过昌江。当时,守净堡的川军有五千之多,全都龟缩于山顶,避敌不战,张献忠、罗汝才军得以从容入川。

本来,杨嗣昌原有计划是驱敌入川,他以为蜀地峻山险壑,贼军被逼入后可以陷其死敌。岂料,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入川后反而如鱼得水,更加势盛。

由于耽心四川当地官军扼守险隘会导致张献忠急红眼反扑湖广,杨嗣昌又使阴招,依仗自己的威权,把大批蜀地精兵调出,只留二万弱疲士卒给川抚邵捷春守重庆。

那石柱的土司。总兵官秦良玉一心为国,率三万石柱精兵抵至夔州。

邵捷春令她把部分士兵移近重庆,与附近守将张令相倚为声援。不久,劭捷春又抽调一万五千石柱兵,进入重庆与官军共同把守坚城。秦良玉深知邵捷春之策甚愚,但她又不敢违背命令,就对路过自己军营的绵州知州陆逊之表示:

“邵公不知兵,其移我部兵自近,而派张令守黄泥洼一带,甚失地利。贼军盘踞归、巫众山之巅,俯瞰吾军营垒。倘若他们自上而下,乘势使气攻击官军,张令部必败。张令一败,次必及我部军。我部军一败,谁又能救重庆之急”

知州陆逊之大惊,问这是谁想出来的计策,秦良玉回答道:“邵公此时,绝不能坐防坚城,应先发制人,与贼军争山夺险。”

陆逊之立即把消息转告给邵捷春,邵捷春倒是知错就改。可惜晚了一步。张献忠贼军于十月五日在土地岭率先向窝里斗的明朝官军发动进攻,一天内即杀明军五千多人。

次日,张献忠手下白袍小将张玉儿,即后来赫赫有名的李定国,当阵射杀号称“神弩将”的明军老将张令,乘胜把明军杀得一败涂地。不仅张令一军尽覆,秦良玉手下三万多白杆兵也全军覆没,致使最后秦良玉仅单骑逃返重庆,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惨败。

而在此役过后,杨嗣昌围来贼军于川地的圆盘战略完全破产,川鄂交界地带三十二隘口尽陷于贼,蜀中大乱。

损失如此惨重,秦良玉并对川抚邵捷春说:“事态危急,可以尽发溪兵卒,人数可达三万,我本人出资出粮可供饷其中的一万人,朝廷供饷另外一万人。如果布置妥当,应该还能与贼寇周旋。”

邵捷春低头良久不言。时势至此,这位巡抚已全然死心。从他自己角度考虑问题,丧兵失地不说,官仓中已无粮养兵,而溪峒兵卒又属土蛮,反复不测,如果这些人再趁乱闹兵变,他邵捷春三族不保。

饱读史书的他,自然知道官军中纪律最坏的就是那些苗”,他们那些蛮兵不仅剿贼无力,平时对百姓比寇贼还要凶恶淫毒。所以,溪峒兵卒,难保他们不象苗兵那样

秦良玉叹息而归。其计不用,自然全川战局已不可收拾,张献忠之贼兵蹂躏各处,杀人无算,而四川从此陷入了地狱般的苦难

第三卷大地风云 二百二十二台湾

说李自成部,自被朱斌、卢象升、孙传庭等部接连战惶不可终日,就在将要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满清却帮了他个大忙

崇祯总以为此时流寇主力尽失,早已成不了气候,歼灭只早早晚之间。因此,他将围剿流寇的全部主力,拉去对付清军,流寇由当地官府绞杀。可是这样一来,等于给了李自成一个喘息以图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自成率领极少数部众从阳进入河南以后,遇到了极为有利发展的形势。原因在于是时两京、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大旱蝗,至冬大饥,人相食。河南地区灾荒尤重,李自成的军队一到河南,当地饥民纷纷响应,使李自成的闯军声势甚至超过了从前

完全恢复过来的李自成,以几十万大军连破宜阳、永宁、万安、偃师等县,官兵节节败退,根本没有力量阻挡

面对李自成军队的猛烈攻势,一些士子看到大明王朝大势已去,率先加入贼军。

县举人李岩,本是尚书李精白之子,曾经拿出上千石粮食赈济饥民,很是受到百姓拥戴。绳妓红娘子率众造反,爱慕李岩,强与他结为夫妻。李岩不敢反抗官府,偷偷跑回家,反被地方官投入监狱。

而红娘子在当地饥民配合下救出李岩,到了这个时候不反也得反的李岩率众一起投奔了李自成。

卢氏举人牛金星,考试复查时被取消了资格,心中不满。自愿加入李自成军中出谋划策。他看到流寇有前途。就回家搬取妻子,被乡人告发遭逮,处以死刑。后被减刑。李自成大军一到,他赶快去见李自成,并向他推荐了卜者宋献策。

宋献策是个三尺多高的儒,善奇门遁甲术,他告诉李自成一句语:“十八子,主神器”。“十八子”合为“李”字。意思是姓李的应当做皇帝。

而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这三人都成为李自成地主要谋士。

这三人中又以李岩地作用最为突出,他向李自成提出的建议,一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以收天下心。这一条建议当即为李自成采用,以后“屠戮为减”。

二是劝说李自成每攻下城市,把俘获钱米赈济饥民,以笼络人心。分到粮食的百姓弄不清李岩和李自成地区别,干脆高喊“李公子活我”。

三是针对明末三饷加派。明确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革命口号,使儿童又唱又传,饱受沉重赋役之苦的百姓因此被动员起来。彻底倒向了李自成一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