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沃轩辕 > 分节阅读 125

分节阅读 1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炮的巨大优势,除了任人宰割以外,又还能有何法

短短的一个多时辰,清军的船大半都被击沉,除十几条船仗着船身小巧,在乱中突围以外,五千清兵没有死在济南城下,却在这水中丢了自己性命

那水面上到处都漂浮着扎着辫子的士兵尸体,有些还未气绝的,在水中挣扎着大声呼叫,可过了一小会,一个人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而在他们周围的船头,都是江南军士兵仇恨的眼神

也是这股清军倒霉,在济南城下千辛万苦保全了性命,却因为阿满的主意葬身于此。只这一战,清军的损失,几乎已经接近了济南之战的伤亡

“阿满呢”龙阁静静地问道

“死了。”李德跳上他的船,说道:“找了半天,才找到他的尸体,这次渡水逃跑的五千清军,几乎全军覆灭。”

龙阁这时才笑了起来:“我水军久未参战,次番一举成功,必使我等扬眉吐气。传令各军,残船不必收拾,各部掉转船头,咱们回家去了”

第三卷大地风云

第二百十八章乱局

南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天下,江南军百胜之师,让动。百姓们欢欣鼓舞,官员心里却是庆幸和苦涩交杂。庆幸的是清军的攻势终于被遏制住了,山东怎么眼他们并不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京师总算得到了暂时的太平

而让他们苦涩的,却是朱由斌这么好好的一位良将,生生将自己独立于朝廷之外。虽然圣上已经给了他“武英王”的封号,但大臣们心里都知道,朱由斌这位江南之王,却从此后再也不会和朝廷一条心了而那位崇祯皇帝,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崇祯十二年三月,朝廷下旨,加朱由斌为骁骑大将军,并在朱由斌的“武英王”前加了“忠勇”二字,是为“忠勇武英王”,可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封号,对朱斌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吴三桂出兵截杀多尔衮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朝廷,这让朝廷上下大大松了一口气,咱这大明,可不是只有你武英王一个人能打仗,咱还有关宁军在,还有吴三桂在呢,这吴三桂一样也是大明的良将,这关宁军一样也是百胜之师

是月,崇祯亲赐“儒门出将,父子元戎”八字,又竭尽全力筹集了一批军饷,送往宁远,以示朝廷对吴三桂特别的恩宠

而有赏必定有罚,为了追究此次清军大举内侵,致使卢象升死节,济南遭到强势攻击,却除江南军外无一兵一卒救援的罪责,崇祯命他的宠臣杨嗣昌负责评议“文武诸臣失事罪”。追穷清兵入口以来各地守官地责任。

杨嗣昌十分卖力。详细列出五等罪: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帅、纵敌出塞,然后按罪抓人,大兴刑狱。共杀包括巡抚、总兵、总监在内地官员三十六名,而他这位最重要的廷中指挥者,则没有任何责任。一时间朝野大哗。

清军的威胁暂时过去了,可大明王朝地衰弱,却已成为了无法避免的事情

杨嗣昌不闲着,于这一年出了个主意。从各镇边兵中抽练精兵,经过精密计算,数目可达七十余万。崇祯很满意这个数字,觉得手中如果真有七十多万虎狼之兵,平贼平虏就应该有足够的把握。

但是,说话容易,行事极难。练兵七十万,军饷哪里出。崇祯十年时加派“剿饷”税。本来是一年的暂征,现在根本未停,又多出一笔庞大开支。

杨嗣昌自然有办法,增派“练饷”。很快搜刮到七百多万两白银。而这些不顾朝廷之根本弄到的银子。绝大多数打了水漂,各地将领、官员玩命虚报兵员数字。无非是借名搜刮敛财,没有几个银子真正用于练兵。

而更坏的后果,横征暴敛使得饥民雪上加霜,纷纷抛荒田地逃散。如此,精兵没练成,更多地农民逃亡,不少人加入贼军,使得流寇的声势又重新大振起来

清兵进犯的压力减弱后,朝廷注意力开始转向在谷城附近“就抚”的张献忠等部,并在暗中调兵遣将,准备一劳永逸解决掉这群人。

谁想到张献忠大奸大滑之人,在大明军内多有耳目,他居然来个先发制人,在崇祯十二年五月重新造反,攻占了谷城县城。罗汝才等部闻讯响应,几路合军,打下房县。惟一可幸的是,均州一带投降官军的王光恩等五部首领耻于反复,歃血为盟,效忠朝廷,这才保证了均州的安全。

收受张献忠无数金银财宝的熊文灿听说贼军复反,五雷轰顶,慌忙派左良玉部自襄阳出发而杀向房县。

而左良玉指挥地明军粮食供应匮乏,一路上除杀马外,不得不采摘野果充饥。明军苦行军十天抵达房县,在播箕寨正落入张献忠的埋伏圈,一万多人被打死。左良玉命大,仅带千把人逃出。均州部分早先“投降”的农民军闻官军败讯,除王光恩一人外,余者劲皆叛去。

崇祯听到官兵大败,几乎要被气疯,立即下令削去熊文灿官职,抓捕入狱,在被关了一年多时间之后,熊文灿被崇祯处决

罪是追了,人也杀了,可贼不能不剿

崇祯思来想去,臣子中实在无合适人才可用,他又不愿再度启用朱由斌剿贼。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最后直接批示给杨嗣昌,让他以阁臣身份出朝督军,任剿贼之督师。

在朝内出谋划策了好几年,多处大误皇帝没加追究,现在指派自己出去干事,杨嗣昌也不能借辞推托。他急趋宫内,作出忠勇之状,奏称:“君言不宿于家,臣朝受命,夕启行

崇祯皇帝闻言大悦:“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转天,崇祯下诏赏赐杨嗣昌金银帛缎大笔,并赐宴送行,亲手斟酒三杯,御赐赠诗:“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盐梅乃人生不可或缺之物,比拟内阁大学士,意即指杨嗣昌以相爷之尊出为大将,可立汉朝周亚夫那样地不世功勋,并希望他一举成功,回朝后仍旧辅帝教养民生。为臣子送行斟酒赐诗,崇祯帝一朝为开天辟地头一回。

杨嗣昌感动得边拜边泣,誓要成功。临别又获皇帝赐膳。

杨嗣昌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率军高举“盐梅上将“的大旗,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直达襄阳城。八月二十九日,杨嗣昌在襄阳建大本营。十月初一,大誓三军,湖广巡抚方孔诏、总兵左良玉、陈洪范等人咸来拜见听命。

由于左良玉言辞慷慨,能言善论,杨嗣昌对这个不识字地武夫很是欣赏,上疏崇祯帝准备专门让他挂“平贼将军印”,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