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沃轩辕 > 分节阅读 120

分节阅读 1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往哈巴铁尔司身前一扔,又接过郑天瑞递来的阿喇黑扎的人头:“可怜一个好好的人,却在这里送命你带着这可人头回到蒙古,只管转告你们的那些什么大汗王爷,若再与我大明为敌,我让他们一个个都如此人”

“放了他”朱斌厉声喝道:“走,走,快走吧,从此之后不要也再让我看到你”

强袭蒙古军营大获成功,生擒蒙古统兵大将哈巴铁尔司,斩了猛将阿喇黑扎。两万蒙古大军,被杀两千多人,俘虏了足足有七千人,剩下的残兵全部逃亡。

“俘虏,就地看押,有敢逃跑者,杀无赦”朱斌厉声叫道:“留五千兵于此,其余全部随我回援大营”

此时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时辰,江南军大营只怕已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旦钟建无法守住,则攻陷蒙古大营将变得毫无意义

而这时候的钟建,刚刚打退了清军地第三次冲锋。而这其中除了钟建镇定自若的指挥之外,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朱斌专门为其留下,龙默寒指挥的三千火枪队

说实话,一直到救援济南前,钟建对火枪始终抱着一种敬而远之地态度。他认为这种东西只不过是奇淫技巧,只能趁人不备,呈一时之威而已。真正要决胜于两军阵前,还得靠统帅的指挥若定。

他本是永乐年间,名臣况钟地后人。想当初况钟卒于苏州知府任上,年六十。况钟去世之日,郡民罢市,如哭私亲,苏州七县绅耆人等,俱奔赴哭奠,就连邻近的松、常、嘉、湖的百姓都络绎不绝地前来吊丧。次年春的归柩之日,倾城出送,白衣白帽,两岸夹舟,奠别出苏州之境,还有奔程路祭的,略不断绝。

朝廷赠正议大夫资治卿。祀名宦祠,准许城邑建祠以祀,春秋官为致祭,这况钟的待遇,也是大明朝前所未有的。

后来传了几代,况钟后人得罪了朝廷显贵,不得不举家避难。为了避祸,乃改况姓为钟姓,自此后一直叫到了现在。

身为名臣之后,这钟建却是家里的一个异类,从小不喜欢读书,却专喜读书兵法,练拳脚,而后投身军队,跟了朱斌以后,就想凭着满腹的才华,博取一个诺大的功名。因此他也总会在想,若是火器真的无敌,那还要他们这些将军做什么,故此他的心里一直对火器有着一种本能的抗拒

可是自从驰援济南以来,火枪大显神威,仅仅靠着龙默寒指挥的三千火枪手,清军三次冲锋,已经在大营前扔下了三百多具尸体,却寸步不能前进,这却是钟建无法想像的了。

若是由自己来指挥,虽然同样也能阻挡住敌人的攻势,但伤亡势必会增大。而也就是从这时起,钟建这为朱斌手下的爱将,也真正开始重新认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龙默寒,这个当年金陵城里的落魄秀才,在江南军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时的他,哪里还有半分穷酸的样子,样子早就像足了一个真正的将军

第三卷大地风云 二百十二军民合围

个战场上最觉得窝火的,毫无疑问就是满清的贝勒杜手下接连地冲锋下,不但伤亡累累,最要命的,是连对手的毛居然都没有捞到一根

他知道他不能怪自己的那些部下,这些人已经够卖命的了,从进攻的一开始,就玩了命似的向江南军大营冲去,可是对面那些不断发出巨响和硝烟的火器,却成了让清军致命的、无法跨越的一座高山。

按说清军对付明朝的火器,早就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江南军,无论是在火器的强大,还是在射击时都与过去的明军完全不同,他们似乎已经把火器的威力大大地提升

“分兵两路,从左右两个方向进击”杜度毕竟是久经战阵的将领,调整了自己愤怒的心态,说道:“江南军火器锐利,不可正面强攻。我当以两路进发,对方必然顾此失彼”

他当时就以左右各一万兵,分两路凶猛进击。

这一来,果然江南军感受到了压力。火枪一旦被分开使用,则将威力大减,钟建见此,对龙默寒说道:“你只管挡住右面之敌,左面的金虏且交给了我”

他自引着本部两千五百人,迅速截住清兵,左右战旗招展,人马犬牙而过,一时间,清兵更不知对方来了多少人。

往来冲杀之中,钟建指挥若定。眼看着清军依仗着人数上的优势,逐渐地把战线一步步向前压进,钟建战旗一挥。清兵两边忽然杀声大作。

只听两边伏军一起大叫:“金虏。你已中了武英王之计,还不下马受死”

杜度本就担心汉人用计,这时听到两边杀声。心里大惊,叫了声:“睿亲王不听我言,果然中了南人埋伏,速撤,速撤”

潮水一般涌上来的清兵,迅速又潮水一般地退了下去

其实这有哪里是朱斌指挥地大军。却是钟建早就预先设下地两拨江南军,始终未曾动用,战到最紧时刻,钟建这才命其一起杀出,那杜度本来就担忧,混乱中又不及明辨,这才以为中计

杜度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将领,不能审视度势。当机立断。战大明,征高丽,皆为阿敏、岳托等人副手。此次受多尔衮之托,单独领军。立刻暴露出了他的弱点。

而在这个时候,本应多派探马。察明江南军状况,可杜度却在那犹豫不决,在进与不进之间徘徊,到得后来竟然派人前去问计于多尔衮,白白耽误了大好时机

等多尔衮得知情况,几欲吐血,指着杜度方向恨恨骂道:“我用人不明,乃至错失良机,这杜度如何不敢进军等我大军到得,朱斌之兵早回,只可惜白白损失了蒙古之军”

这位满清地睿亲王倒是老于军事,战机一失,他便知事不可为,略一沉吟,便派出快马,急令杜度返回。

可事情往往并不按人的意志发展,多尔衮的设计是让杜度迅速回兵后,即使朱斌的主力回来,连续的奔袭也让其成为了疲兵,而后自己当集中起所有兵力,与江南军决战

但一件偶然发生的小事,却彻底改变了济南之战两军地命运

原来,就在杜度接到命令,准备撤退的时候,忽然看到左近出现了一支两千来人的大明百姓。

那大明的官兵怯战,大明的百姓可未必就怕了金虏。自闻听济南被围,金狗彻夜攻城不休,官兵不敢应战。济南附近州府的百姓却都自发组织起来,纷纷从四面八方驰援济南。而杜度发现的这支队伍,正是最早到达济南战场的。

那杜度一见之下,贪心又起,只想着虽然江南军厉害,可难道这些汉人地百姓也一般厉害了又见那些百姓手里都拿着钉耙、锄头、镰刀一类武器,更是窃喜,这两千多颗汉人老百姓的大好头颅,将来回去了也是一桩功劳

他一声令下,本该撤退的满清官兵,却调转头向着那群百姓扑去。本以为这些老百姓一看到大清的铁骑,哪有不扭头就跑地谁想到,这些百姓却发了声呐喊,齐齐地向金虏迎了上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