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末卫公子 > 分节阅读 359

分节阅读 35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辽祖上是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后马邑之谋事败既失了汉室之心,同样也是匈奴人欲除之而后快的人,便避祸改姓为张,所以后来张氏一族便成了寒门子弟,加上生于边境,张辽虽然看上去温文尔雅,熟知经文,但骨子里依旧还是有着边塞汉子的豪爽和耿性。

对于世家大族兼并田产,寒门子弟难以出头,以前的聂氏一族,现在的张氏一族的凋零败落,也少不得以前那些当权世家的压制和迫害,张辽自然也对这些世家没有多少好感。

所以张辽得知了卫宁的深一次用意,却也终于还是放下了心里包袱。他之前之所以迫切想要救援信都,不过是看在信都是冀州根本之地,出于忠义不能坐视他人坏了卫宁大事,此刻有了计较,自然也不再说什么了。

当然,他暗地里还是惊讶,原来卫宁竟是早在数年前,便已经准备了一张底牌,甚至这张底牌本来都差点用到当初的河东,河北大战上。一联想到昔日的大战,张辽心中还是颇为苦涩,当初与旧主吕布的行为在现在看来,是多么愚钝。

这边在那悠闲等待,而信都城经过了一场场血火的考验,早已经让城中的不少人开始了忧心忡忡。毕竟是用钱财来鼓舞的士气,毕竟是一些根本就没经过训练的普通百姓,虽然关羽指挥下,大军只有寥寥几次登上了城楼,但几乎每一次登上去,都是带来了巨大而惨烈的伤亡,几乎可以说是死一个刘备军的士兵,便要带走五六人的信都性命。

在死亡和金钱的反差下,不少人还是选择了保命,开始了退却,即便蒋义渠和甄俨如何鼓动援军即将到来,但一日复一日的过去,看到的只有死亡和对方的悍勇,士气必不可免的一泻千里

甚至连蒋义渠和甄俨心中都升起了浓烈的不安,为什么都过去了半个月了,都不曾看到河东的援军出了变故还是河东根本就没有余力来增援,甚至是本就放弃了信都

蒋义渠不敢相信自己就这样被当了弃卒,就算他有可能被牺牲,但是甄氏家族应该也不会就这样放弃吧,好吧,就算河东肯将甄氏牺牲,但是信都这样一个冀州重要的战略点,也万万不应该就这样拱手让人啊

援军毕竟是没能等到,而站在城头上,蒋义渠还一些被鼓动的信都士族放眼望去,却是一队队,黑漆漆,放眼不见尽头的敌军

那是刘备亲自率领的中军,数万人

信都已经伤亡惨重,士气跌破谷底,而对方又增援了这样一股庞大的力量,信都还有可能守得住么没有人还有信心

当关羽再度发起新的一势开始,蒋义渠只有惨然一笑,拔出佩剑,大吼一声,亲自杀上战场。

或许,他能够为信都战死到最后,就算作为弃卒,那么自己远在幽州的妻儿老小,也不该会被亏待吧

他已经厌倦了,这无止境的战争

兴平六年,六月下,在关羽强攻下,城中军民见久不得河东援军,无心再战,城中士气低迷一溃千里。有城中内应,趁机打开城门,刘备军蜂拥而入,信都太守蒋义渠见大势已去,投城自杀

刘备入城,为了维护自己仁义之名,当初协助蒋义渠守城的诸家士族并未大开杀戒,只诛罪首,便是冀州甄氏

甄氏满足一百多口,尽数为刘备所杀,甄俨临死自知死期难逃,刑前唾骂刘备不止,满城百姓多有悲怯者众

在刘备刻意笼络下,信都不少士族深恨卫宁昔日量地,废私奴等政策,纷纷投效刘备帐下,拥刘备为冀州之主

至此,冀州首府信都,为刘备所夺。

而清河张辽军,也终于开始起兵北上

与此同时,远在安邑的卫宁也开始昭告四方,宣布亲征南下统御中牟,荥阳,长社战线,与孙坚,曹操大军,一决雌雄

卫宁以刘晔,卫凯,毛玠等人坐镇安邑,都督粮草,自领五千兵马护送南下。

随行者有典韦,贾诩,逢纪,许攸,王修,司马朗,冯礼,李堪,马延等文臣武将无数,声势浩大。而此行,卫宁先使自己之侄卫瓘代表自己,先行抵达荥阳,都督全军无意于正式宣布天下,卫瓘作为他后继者的身份

卫宁亲征,再一次给孙曹两家强大的压力,当三家主帅沙场对簿,便已经向天下证明了,大战即将开始。一场数十万人的大战,未来,必将血流成河而这个天下未来到底是谁家说话,也将伴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而花落。

当然,比起卫宁亲自领兵来说,远在辽东公孙度起兵三万入寇平岗,开始跨国燕国长城进攻辽西,便显得有些那么不够分量了

因为,在此前,公孙度宣布加入孙曹发起的反卫联盟起,卫宁便已经向当初降伏卫宁被安置在长城外的白檀等地的辽西乌桓发出了出兵的命令

辽西乌桓在当初蹋顿的带领下,反袁绍而投靠了卫宁,一直被安置在辽西一带,就是为了防备公孙度,经过两年的发展和卫宁不时的接济,乌桓人勉强恢复了不少元气,更加上卫宁如今势力庞大,使得乌桓人根本不敢有半点心思,一直都做得中规中矩。

而这一次,卫宁需要他们的帮忙,并且许下了诺言,只要击败公孙度,那么日后卫宁将会出兵,帮助他们夺取高句丽的地盘,而这些土地,就是卫宁送给他们驰骋的礼物

乌桓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能够继续走到尽头,当初从东胡部落中分裂出来,也不曾有过如同鲜卑人,匈奴人那样强盛的历史,他们的祖先一直在汉庭和草原之间求存,磨砺下来一颗坚忍的心。

可是从未得到过汉庭真正意义的信任和帮助,弱小的乌桓人,再好不容易打下了一块地盘后,还是被赶走了他乡。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并不如他们当初在东胡的同胞鲜卑人一样,就算是覆灭,也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记。

当卫宁这次的许诺开始,乌桓人终于开始活络了,高句丽在此时并不强大,只是依附在公孙度的麾下罢了,而比起他们后方的卫宁势力,那只是天差地别。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会怀疑卫宁将会失败,这一个承诺日后未必将会有效,但是蹋顿却知道,有那么一支在河套的汉军,一直不曾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