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末卫公子 > 分节阅读 71

分节阅读 7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卫五参见公子”两兄弟一阵唏嘘哭谈,卫五一抹眼泪,当即便对卫宁又是磕了一头,道,“公子能够平安到此,实在是天幸想必小人三位哥哥在天有灵也该安慰了”

隐约间,这个满脸胡渣地汉子,又是哀叹不已。

卫宁慌忙将卫五扶起,同时颇为悲伤道,“若非你兄弟五人我早化归一堆朽骨矣”

“你如今不在安邑,却来河内作甚莫

让你来接应我回去”卫宁整顿了一下心情,这才缓

卫三兄弟也勉强收回相逢的喜悦和对其余兄弟的痛伤,相识而笑,便听卫五弯下腰,一摊说,指了指书房方向道,“公子且随我来”

卫宁疑惑地看了卫三两兄弟一眼,这才缓缓随他而去。

靠近书房,依稀间,却听到两个略显苍老的声音,谈笑风生。其中一个声音,那种声调,那种笑音,却是卫宁十数年来,每日都不曾断过的记忆。

眼眶一热,卫宁当即甩开众人,一把推开书房大门,这却终于忍不住流出泪来,对着房内其中一名中年男子哽咽道,“父亲”

书房内,两名略显老态的男子相视一眼,眼含笑意的看着卫宁破门而入,却不见丝毫恼色,显然已经知道卫宁会来。

而其中一人,却正是卫宁这辈子,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那个老父。

即便在强作镇定,卫父也有些老泪纵横,这一别半年,却如同世纪般的长久,见卫宁眼泪哗啦,自己却也有些失态的站起身来,迎了上去。

“我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卫父一把将卫宁楼进怀中,好似当年,卫宁那般柔弱多病的时候,不愿让他沾染半点寒气。

上辈子,卫宁没有母亲,因为他的父亲。上辈子,卫宁恨他父亲,因为他的母亲除了一些超过古代的记忆,卫宁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但在这个新生的家庭,十年岁月,淡薄如卫宁,也无法对这股亲情的割舍,甚至因为那渐渐模糊的记忆而倾向于这一辈子。

谁能知道,卫宁那病弱游丝的身体,让这双鬓染白的老态男子,有多少愁容。又有谁知道,不过四十年华的父亲,这华发渐生又有多少因为卫宁。

这却是真正的老泪纵横,习惯张开双臂将卫宁那孱弱身体护在身下的卫父,半年光阴,却也早让他心力交瘁不已。卫宁无恙,实在是让他无法控制住眼睛的湿润。

两父子蓦然相泣,却忘记了旁边还有另外一名华服男子。

“咳咳兄长令郎如今不但安然无恙,还带着传世功勋而归,此乃大喜之事也兄长这般失态,反为不美”只见那男子摸了摸下长须,微微笑道。

卫父闻言,这才放开卫宁,抬起衣襟擦了擦眼角,这才笑道,“贤弟所言甚是是为兄失态了”

“来宁儿快拜见柳伯父”卫父这才缓缓入座,向卫宁一招手,便高声唤道。

“他也姓柳”卫宁看了那中年男子一眼,心里一疑,不由便想到城外那个我见尤怜的少女,这才拱手行了一个晚辈礼,道,“卫宁见过伯父”

“哈哈卫司马这便是见外了不过恩,若论礼仪,你父亲这个白身,见了你该行礼否”那柳姓男子哈哈一笑,对卫宁眨了眨眼睛道。

卫父有些无奈,见卫宁错愕,便道,“你柳伯父,现居河内治中一职,早前,你十月岁诞,你还曾见过,莫非忘记了”

“十岁那年,来了几百号人,我怎么可能全部记住而且,呃那天我只照了个面,就躲到后院睡觉去了吧河内治中居然真是那两人的父亲”卫宁暗自嚷嚷了句,这才道,“伯父说笑了,小子如今也已经弃官而走,亦属白身尔莫非伯父,还需小子再行白身见上官之礼否”

那柳姓男子微微一愣,这才哈哈一笑,颇为玩味的看了卫宁一眼,又对卫父道,“贤侄真是深得我心啊兄长不知小弟所提之事,兄长觉得如何”

卫宁莫名奇妙,反倒是卫父一脸为难,“这贤弟也该知道,我儿早已”

那柳姓男子当即打断卫父的话,肃然道,“你我两家相交久矣,况且如今宁儿已到婚配之龄,兄长却得他一独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不早为宁儿操办,还等六年,这岂不糊涂而兄长莫非想将河东嫡系的位子,拱手让与你那堂弟我听人言道,河东卫家那支系,也是出了个当时俊杰呀”

“你说说宁儿他的堂兄,卫凯,卫伯儒”卫父神色一变,微微皱起眉头,这话却正好触及到他的软肋,不由得,叹了口气,便对他道,“这却当真让我难做”

卫宁在旁听得雾里水里,不明所以,当即出声小心翼翼道,“呃父亲,你们所谈莫非与我有关”

“想知道”那柳姓男子,看了卫宁一眼,忽而笑道,“小子,便宜你了,我这却是来为你提亲呢哈哈”卫宁闻言,脸色一变,“又是搞包办婚姻”

第二卷 黄巾乱 第一百二十九章 真正的卫父

代卫家,嫡系便是卫宁这一支,他的祖父卫瑶,曾任尉,北驱羌叛乱,在历史上也是有过记载的。

但历史上,有些源远流长,不见衰落的家族,无论皇室还是贵冑,旁系子弟也是多不胜数。甚至京都洛阳,某个乞丐的身上,也有可能流淌着皇室稀薄的血液,正是如此,作为汉末三巨头之一的刘备,才敢放声大胆的吼叫自己是中山靖王,汉孝景帝阁下玄孙出来。毕竟后代太多,难以考证。

所以,河东卫家便有一支系,是卫瑶之弟这一脉。整个河东卫家,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卫宁家族这一支,还包括了其余旁门子弟,这才形成了整个卫门独霸一方局面。

但卫宁这一脉如今隐隐却有些势弱,不为别的,单单就是因为卫宁是嫡系唯一的独子,更因为,卫宁那个自幼多病的身体,既是早夭之像,人丁单薄,必然招致旁门的觊觎。

卫宁在少时,便拜蔡为师,甚至是后来的幼年定亲,实际上,这其中关键,并不单单是为了兄弟情义,却正是他父亲为他选好的后路,也是为了给自己这一脉增添未来一股强大的筹码。

近些年来,卫宁他堂叔一脉出了个少年俊杰,在河东之地,也是颇负声名,卫凯,卫伯儒。隐隐然,卫父也嗅到了那股强大的挑战意味,一个家族,未来势必要有一个能力出众的掌权者。而若是以前,卫宁那股模样是远远不够与之相比地。

卫宁自然是知道自己还有个堂哥的。而且,在蔡取这个表字的时候,也已经将这种情况算到了里面。至于卫凯,卫宁在明白自己身份的同时,对这个名字也毫不陌生。

天下三分,归一统。

整个晋朝,是中国几千年来,士族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而在晋朝。站在最顶端的世家大族。却正是卫字一姓

而这个相当于汉朝袁杨那般权势滔天的家族。真正的起始者,正是他那个现在名声略显地堂兄,卫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