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朱门风流 > 分节阅读 422

分节阅读 4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出了失望的表情,嘴里又急又快地咕哝了几句蒙古话,随即就强打笑容迎上前来。

跟随张越的通事之前便来过几回,本就是蒙古文字极其娴熟的,自然听清了古纳台的话。于是,不等这位号称蒙古枢密院知院的家伙开口说什么,他就抢在前头用汉语说:“古纳台大人,皇上派张大人来,正是对你的看重别看张大人年轻,当初就连阿鲁台也在他手下碰了钉子,难道你号称崇慕中原,却还是以年纪取人吗”

古纳台听了那通事的言语,面上登时露出了又惊又喜的表情:“啊,你就是杀了失捏干的张大人请恕我没有认人的慧眼,没能辨认出赫赫有名的英雄阿鲁台是狡诈的豺狼,失捏干是贪婪的恶狗,您杀了他就是断了阿鲁台的一条臂膀,愿长生天保佑您”

这几句还算流畅的汉语之后则是一连串叽里咕噜的蒙古话,只是对于古纳台这伸出双手热情洋溢的模样,张越若不是知道一些内情,简直要认为这是个豪爽的蒙古大汉。等进入了里屋,他就看到这里赫然是蒙古包中铺地毯设几案坐垫的格调,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这里本来是接待瓦剌还是阿鲁台使节的地方

大明对降人素来优厚,用士大夫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哪怕是当初被明朝和瓦剌先后打得七零八落的阿鲁台收拾残兵称臣,仍然得到了和宁王以及互市入贡等无数好处。于是,尽管古纳台只是一个降者,但由于他带来了那么一个震动的消息,又做出了肯作为先锋随军出征的姿态,因此鸿胪寺的一应供给都是按照上例。

此时,桌案上的碗内还有马奶酒,旁边的盘子中更是堆着满满的牛肉干,空气中飘着一股混合着香甜与腥膻的味道。古纳台伸手请张越落座,旋即就盘腿坐了下来,旋即就笑容可掬地说:“草原上的人都知道大明天子的威名,所以我一听到阿鲁台还要南下的消息,就想到来报信。虽然我只来得及带出一点点人,但草原上还有很多阿鲁台的宿敌,只要看到我为大军前锋,大家一定都会聚集在大明天子的旗下”

张越实在是懒得听这家伙叙述那虚无的美好前景,重重咳嗽了一声。见古纳台尴尬地看着自己,他便似笑非笑地问道:“我想请问古纳台大人,阿鲁台前年入冬进犯兴和失败,去年又为了避我朝大军锋芒向北逃窜,旗下的部落不少都已经离散而去,听说今年还和瓦剌又打了仗。既然他已经穷蹙至此,哪里还有余力南下”

“这个草原上胜胜败败的事情多了,阿鲁台掳劫了多个部落,自然很快就恢复了实力”古纳台只惊讶了片刻就重新露出了热情的笑容,“张大人所说的瓦剌要知道,瓦剌绰罗斯部的首领脱欢,还曾经做过阿鲁台的家奴,可他如今还不是照样实力强大阿鲁台这样的豺狼决不能给他机会,否则他一旦南下入寇抢到大批粮草过冬,那么明年他就会再次壮大。他是天朝的心腹大患,但也是我们的敌人,难道我还会欺骗英明的大明天子”

说到兴起,他的汉话竟是越说越流利:“正因为别人想不到阿鲁台去年狼狈北逃,今年又和瓦剌大战了一场,如今还敢南下突击,所以阿鲁台才更会这么做。张大人,我们蒙古人和你们汉人不一样,你们做事情讲究的是三思而后行,而我们蒙古人凭的是勇气。七八月正是水草肥美的时节,为了能安全度过冬天,我们当然会选择这个最适合打仗的时候”

如果不是古纳台避而不谈瓦剌和鞑靼夏日那场交战的胜败,张越几乎要完全相信了这个巧舌如簧的家伙。定了定神,他就又仔仔细细询问了一番塞外瓦剌和鞑靼对峙的情形,古纳台却是对答如流。等到结束了这场询问出门时,古纳台却是一直把他送到了二门。

“张大人,请你一定要敬告皇帝陛下,剿灭阿鲁台,这是让整个蒙古臣服的最好办法而如果你想得到更大的名声,那么自然要依靠打仗。据我所知,你们的那些公爵侯爵,全都是靠打仗打出来的”

马不停蹄地回到兵部衙门,张越往见赵羾李庆这一正一代两位兵部尚书的时候,却是得知两人都已经入宫去了。扑了个空的他反复思量,又出门快马加鞭赶往皇宫,到了午门便请当班侍卫去内阁通报。等了老半天,终于有人和那个侍卫一同出来。

“东里学士”

杨荣金幼孜应召去了文华殿,杜桢则是去了翰林院,因此内阁值房只剩下了杨士奇一个人。此时见着张越,他点头示意后便与其到了一边。低声问了几句,想起东宫来人时的神情举止,他不禁若有所思地蹙了蹙眉,最后就打定了主意。

“太子殿下刚刚召见兵部赵尚书李尚书,又把勉仁幼孜叫了过去,应该就是为了北边的事情。既然你就是为了此事来的,我带你直接去文华殿吧”

第十三卷 山陵崩 第046章 借刀杀人

为皇子不易,为太子更不易,为监国太子则愈加是十万分不易。

不过,尽管朱棣是一个强势到无以复加的天子,但如今到了晚年,仅有的三个儿子中,两个都闹出了莫大的逆谋,唯有一直死死紧盯着的太子朱高炽还算是淳良。于是,这一两年来,除了原本就多为太子料理的政务国事,就连官员除授的事宜他也渐渐放了手,唯独军中事务仍旧死攥着不放。然而,这次来势汹汹的风寒却让他卧床不起,于是朱高炽顺理成章地接过了此次的军务。

文华殿中不单单只有赵羾李庆以及杨荣金幼孜,同在此次的还有阳武侯薛禄和安远侯柳升,此外便是时不时插一句话的左都御史刘观。

这文臣武将齐聚一堂,四位文官激烈争论,一位也不知道是煽风点火还是冷眼旁观,剩余的两位勋贵却都是沉默不语。薛禄起自卒伍,虽然贵重之后读过几本书,但连半吊子的本事也算不上,此时觉得那几个人满口文绉绉都是废话;而安远侯柳升则是因为之前张越的事心怀警惕,他毕竟掌管着最要紧的京师三大营,绝不想因为说错话把自己搭进去。

赵羾四人都是精通兵事的老行家了,可杨荣金幼孜名为近臣,赏赉恩宠等等甚至都超过尚书,但列位却远在其下。因此赵羾李庆力称北边乃是鞑靼虚张声势,不需要为阿鲁台一丧家之犬多费功夫,杨荣金幼孜却认为即使无需劳师远征,守御却仍需增派兵力,但前两者声势却远超后两者哪怕平日有龃龉有不合有猜忌,关键时刻,两位兵部尚书自不会窝里斗。而刘观虽说许久才会迸出一句话来,态度却是含糊不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