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朱门风流 > 分节阅读 147

分节阅读 1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真是傻了,唐赛儿的医术总不可能是照本宣科学来,总得有个师傅,他怎么就不曾在青州境内的大夫中好好筛选一遍要早知道,他早就派上百八十个人埋伏在孟家周围,这不是能够一举擒获么

张越之前就提到过在王家庄遇上的那一位很有可能是唐赛儿,他对那直觉却嗤之以鼻。如今虽说确认却也晚了,按图索骥更是何其难也

清晨张越吃过早饭,出院子的时候正撞上从沐宁那儿回来的胡七。他仔仔细细听完了之后,便点了点头又嘱咐了几句,随即去隔壁院中探望那位刚刚从高山屯接来的木匠刘达。脚一踏进院子,他便看到这儿堆着横七竖八好些东西,细细一问方才知道那是昨天用了四辆大车方才运来的。其中大多是耕犁和铁扒。还有些木头部件,式样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

“小张大人”

张越闻声抬头,见拄着拐杖的刘达从屋子里一瘸一拐地出来,忙吩咐连生上去搀扶一把。摆摆手吩咐对方不用行礼,他便指着院子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问道:“那天你不是说平日做的是木匠活计么,这里仿佛都是铁器”

“这都是我积攒下来钱,画了图样让铁匠铺里打造的。我最擅长的还是木匠活,可这光拿木头犁地只怕是不成的吧大人请看,这是大犁,得用四头牛来拉,用这种犁最适合耕种咱山东的厚重粘土;这是手推犁,以两人耕作,一日可耕数亩;这是双肩犁,若是身强力壮者,一人一日至少可犁地两亩,若是几个人合起来,平均每人一日三四亩也不在话下”

尽管上次就领教了这刘达滔滔不绝的本领,但那时候毕竟没见着实物,这回经他一样样指点,张越不禁惊叹了起来,遂开口问道:“可有人用过你这些犁”

“这些东西打制不易,毕竟需要铁匠铺重新作模子。我这些都是用毕生积蓄高价打来的,那些村民哪来那闲钱比如这大犁,就是整个高山屯也只有几头牛。人心不齐,便难以拿出来一起使用。倒是推犁和肩犁我曾经让那寿光县的铁匠铺帮忙打,他们也为此小小赚了一笔,所以我在那儿打造东西,他们从来都只收我一半钱,所以我都是托人上那儿打东西”

见刘达提起此事时还好似是赚到了便宜似的,张越顿时气结这发明的人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是加工的人为此小赚一笔,如今的人还当作是天经地义想到自己今日本就要去益都附近的乡村抚民,再看看这些各式各样的农具,他忽然计上心头。

“这些工具如今可能使用”

“大人,这都是我这些年积攒下来的玩意,平日保养得颇为用心,用自然是能用的。”

张越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哪里还管其他,连忙吩咐了几个差役,命去找几辆大车将这些东西装上,又对那刘达说:“今日我正好要去淄河店村,你若是身子还好,便坐车和我同去。那儿如今耕牛充足,正好试一试你这大犁的用处,其他的也正好一并用用看。若是真有大功效,我以后上报朝廷给你请功”

那刘达如今已经是个残废,跟张越到青州,本想是依附一个慧眼识珠的主人,谁料张越此时竟是一嗓子就吼出请功两个字一时间,他激动得连拐杖都有些拄不住,旋即便讷讷说道:“大人别看小民残废了,这身子骨却还硬朗,能撑得住,这就跟大人下乡只是这大犁还有几样工具自从做好了之后还不曾试过,万一有纰漏”

眼看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差役上来搬东西,张越便冲着刘达笑呵呵地说:“纰漏之类的话就不用提了,不试怎么知道”

第六卷 春雷动 第028章 煽动

人家穿越的人会做玻璃、能大炼钢铁、能下海造船陆上造炮,总之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然而即便曾经是理科毕业,张越的化学物理也早就丢给学校的老师了,电子电路之类的东西在这年头派不上半点用场,倒是因为从小喜欢古文诗词,他如今竟是更像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士,捣腾不出什么发明。

然而,他不会发明,这时代也并不是人人傻瓜个个笨蛋,如今岂不是有会捣腾的

淄河店东边有一片大约至少在五百亩左右的荒地,如今虽说已经有垦荒者立了界碑,但由于天气干旱,大家的心思都放在熟地上,这开垦荒地的兴致自然就没那么大。然而,往日稀稀拉拉的荒地四周却围拢着数百人,所有人都死死盯着那四头牛拉着的沉重大犁上。

老杨头一一检查过四头牛的新挽具,心中想不明白换了犁又换挽具究竟是怎么回事。得到张越的手势,他和儿子一同吆喝了一声,四头牛便缓缓地挪动了脚步。起初还不觉得什么,待一圈犁过之后,众人全都看到了那地上的土竟是被翻上来二尺深。只有小半个时辰,一亩荒地便被彻彻底底犁了一遍。在场的人大多是种地的好手,见状都直咂舌。

“这大犁力道大,以前也有过,只是达不到这个深度,效率也不过寻常。其实,若单单是木枷和麻绳负担不起,所以挽具的有些关键部位得换上皮革和铁具。”刘达这时候满面红光,恰是兴奋得很,见张越连连点头,他便趁热打铁地说,“大人,这大犁虽说好,靠的仍然是畜力,不如试一试小民所制的木牛。若是没有牛的时候,这可能派上大用场。”

张越素来信奉凡事交给精通的专家,此时自是毫不犹豫地摆摆手,吩咐刘达去安排。见这个腿脚不方便的半百老汉在两个庄稼汉的搀扶下,亲自去设置那些绞关绳索,他不禁想到了后世那些乐此不疲自己造飞机造汽车的民间发明家,心中油然而生钦佩。

很快,这块地两侧就安设好了两座人字型木架,架子上各装一个辘轳,中间以铁环套上绳索和耕犁。到了使用时,两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各在木架旁边摇动两头辘轳上的十字橛木,而中间则是老杨头负责扶犁耕作。当那十字橛木转动时,好些看热闹的孩子便大声嚷嚷道:“动了,动了”

那绳索已经是绷直了,两个年轻力壮的汉子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额头都是大汗淋漓,而扶犁耕作的老杨头倒略显轻松。在他和耕犁过去之后。人们都能看到那刚刚被深耕了一次的地再次被翻了一遍,一时间议论纷纷,只有几个从山西迁过来的老一辈曾经见过这个,少不得向子孙后辈说了一番当年旧事。

在这块刚刚已经深耕了一遍的地里来回一遍,竟也是不过大半个时辰的功夫。瞧见这一幕,围观百姓都是啧啧称奇。不少人甚至好奇地下地去试了试。

“种熟地不错,垦荒不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