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易鼎 > 分节阅读 568

分节阅读 5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这样胡乱的想着,感觉需要走上好一段时间的路程,这一日显得短了许多。

抬头看看眼前的这座大山,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的张焕也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这座山到底出了何事

明明祖祖辈辈生活在地,也不曾见过大山异变,为什么突就变成这样萧败了

压下心底的叹息,张焕放下挑子,将砍刀拿在手中,开始干起活计来。

别看年纪轻轻,又识字,在农活上,他可是有些本事,尤其砍柴这事上,他是驾轻就熟,只是不到一会工夫,就已经将木柴都砍好了。

这时他已是有些干渴了,走了几里的路,又砍了这么多木柴,本就累了,舔舔有些发干的双唇,张焕觉得嗓子有些冒烟。

前面不远处,就有条溪流,张焕口渴,将砍刀放在一旁,徒手走了过去,先是在溪流上清洗了一下双手,用手捧着清水,一口口的吞咽下去。

这时正是初春,溪水带着凉意,喝进肚内,实在是一寒,张焕连喝了好几口,抹了抹嘴,准备背着木柴回去。

可走出几步后,有东西咯了他脚底一下。

“这是什么”抬起脚,低头看了看,张焕眼睛一亮,一弯腰,拾起了一样东西。

这件看似是古印,晶莹剔透,满好看,只不过翻来覆去的拿在手里看,下面的字已磨灭了,又隐隐有些裂缝。

有心丢弃,又有些舍不得,索性擦了擦,揣进了怀里。

不过是一小块古印罢了,带回去压着书。

就这样,挑着满满的两大挑木柴,少年向着山村的方向走去。

几里的路,可着实的不近,走到村口时,少年清秀的一张脸已是再次出了汗。

“张焕张焕你咋的才回来”一进村,迎面遇到个同龄的少年,和他关系很是不错的谢家少年,一见到他,就立刻咋呼:“村里都是传开了,打下金陵楚王要开那啊对,是科举要选那有本事的人去做官呢大家可都说呢,你是咱们村里的大才子,要是去考了,定能也考个功名回来”

谢家少年的话,让张焕顿时怔住了:“楚王开了科举”

科举的事,大燕上一次开,已经过了十年了。

现在占了金陵的楚王,真的开了科举,要选能士

只是不知道爹娘和老师会怎么样想这样想着,他谢过了,就挑着柴木,匆匆向家里赶去。

一到家里,爹娘正在谈论着此事,见他回来,张母端了水让他洗了手,又问了问今日的情况,小心翼翼的问:“我儿,你可听说了科举”

张焕忙说着:“一入村听人说起了,这事是真的”

“是真的,是王婶亲自过来说,听说在县城里已经贴了公榜,传的沸沸扬扬,这次初开,听说凡是识字者,无论身份,都可以去,只需要报名就可。”

“现在有不少识字的人,都想去试一试,我儿,你识文断字,平常老师都说你已经是秀才了,这样下去,可不就埋没了你可想去试一试”张母问着。

这主要是老师不时感慨,说现在不进行科举,不然至少中个秀才,这使张母就记在心中,这时听见了,就忍耐不住。

“爹,娘,儿子当然想去只是只是这事,还需和老师提一提,看看他老人家是怎么样个想法。”张焕犹豫了一下,说着。

张父张母听了,互相对视了一眼。

张父也赞同儿子的决定,这时开口:“这是对着,这样,你吃过饭你就过去一趟,听听他老人家的意见。”

“是”张焕应着。

先进了屋,这屋窄狭,但却有着几本书,张焕就把这块古印拿了出来,抚摩着几下,叹的说着:“你这印,以前不知哪个官的大印,现在就归我了。”

说着,又摸了几下,把它在书上一镇,出去了。

未完待续

第七卷 楚王与吴帝 第二百二十六章 平山印新主下

“哥哥,哥哥”才出去,几岁大的幺弟突跑过来,在张焕的注视下,小声的问着:“哥哥,啥是科举啊”

张焕忍不住露出笑容,轻抚着幺弟的脑袋,轻声回答:“科举就是考人学问的地方,怎么,弟弟也对科举感兴趣了”

本来不过是句玩笑话,却见小小孩童竟在听了后,重重的点点头,很是认真的说:“恩听外面的人说,考中了科举,就可以做官,就是受人尊敬的人我以后也要去考科举做个官,孝敬爹娘和哥哥”

说到这里,又看了看过来的哥哥姐姐,皱着眉想了想,郑重的补充的说着:“好吧,也养你们几个吧”

这副模样,顿时引得在场的几人大笑了起来。

见爹娘和大哥都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几岁大的孩童顿时觉得不自在起来,小脸都微微的红了,立刻扎进一旁母亲的怀里,再说什么都不肯出来。

大家又是一顿笑,放过了他。

有了这一段小插曲,屋内气氛就放松了。

很快就到了午饭的时候。

张母去了里间做饭,过了一会,就端了一些面馍馍出来,还有着两样野菜,虽菜色看起来十分的清淡,青翠的模样,却也让人有些胃口,又端出来的还有着一大盆面粥,面粥有些稀,却冒着热气,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说起来,这算是一顿丰盛的饭食,至少可以让人饱饱的吃上一顿。

张焕看着桌上摆好的饭食,心里却有些难过,知道母亲为了给他补身体,时不时的都会做些馍馍,可家里的情况,却哪里还容得这等奢侈

不过到底是母亲的一番心意,以后只能更尽心报答了

张家虽村野人家,可门风却还算是严谨。

张父还未说话,兄弟姐妹几人,谁都不敢先去动碗筷。

直到张母也落座后,张父说着:“吃吧。”

于是大家开始闷头吃饭。

饭席上,不能多语,这是一项规矩,不管世家平民,大多有着这习俗。

当然兄弟几人煮酒谈心的不在此例,那是不在酒饭,而在说话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