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易鼎 > 分节阅读 537

分节阅读 5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襄阳城的皇城,只是在旧址上改建,规模不大,一进入宫门,依旧让人感觉到威严。

进去后,因离朝会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大家都站在殿外,等着楚王的到来。

大约半柱香之后,一阵乐声,从远过来,宫人内侍,跟随在乘舆周围,有乐师在跟随着奏乐。

众官员忙分开一条路,乘舆落下,王弘毅在内侍伺候下,进入大殿。

稍后,有礼官传声,官员入殿。

“吾王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平身。”

“谢王上”

官员各回各位,这时有人出列说着:“臣有本启奏”

王弘毅一看,说话的是礼部尚书虞昭。

“虞爱卿,请讲。,王弘毅温和说着。

“诺”虞昭应声,说着:“经商议,交州平定的有功之臣,封赏如仪。”

这实际上就几次商议的结果,丁虎臣调为枢密使,兵部尚书由张允信接任,这也许是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由武将担任兵部尚书。

召山间三旗功臣十三人,三旗主中一人封伯爵,二人封子爵,余十人就封男爵和国士,赐予田宅。

这些有爵之人,受旨日起,就分配到蜀中成都繁华地带,远离原本山间原地,其旗丁解甲,各有田宅赐下,也行迁移。

又使钟文道为交州刺史,负责交州九郡七十三县的重建工作。

使杜恭真为交州都督,继续清理部落,平定内乱。

王弘毅听了,说着:“众卿家可有异意”

众臣都无异意,山喊:“臣等无异意。”

“那就明旨颁布,发行交州。”王弘毅当下吩咐的说着,这时,就有人持着赤丝组成的旨意上来,上面实际上都已经写好了。

当场盖上玉垒,令内侍交给张攸之,将这旨意交到他手上,说:“朝后,就令人发往交州吧”

“是,王上”张攸之接过旨意,应声退下。

王弘毅颁完了旨意,感受着紫气的波动,却是发觉,交州虽有九郡七十三县,平定了也略有增长,但是实际上得的气运并不大,这就更加深了他对气运的理解。

并非平定的土地越多越好,事实上,这看征服土地对总体的影响是包袱,还是新的财富和气运源泉

交州地处偏远,荒芜之地,虽殖民八百年,也只勉强自给,还是不能给朝廷和国垩家提供额外气数,只在声势上更上一层,因此气数略有增长。

但是假如能找到橡胶草橡胶藤之类,结合着“蛊神庙”,只怕数年之内,不仅仅交州,就是湖南等地,也可清除血吸虫,蒸蒸日上。

去掉瘟疫和盅虫之害,人口就能迅速增长,到时候就是宝地了。

看来“令各地郡县搜索有乳垩汁的植物献上少府,能用者赏金千两,散官七品”的条件还低了些,不如“令各地郡县搜索有乳垩汁的植物献上少府,能用者赏金万两,论爵男爵”,更吸引些人。

并且还有件事,就是整个班底还没有优化,高位的老臣都没有足够的资历和气运,不能说着人才济济。

要是满堂看去,满是青紫,这就是人才济济了,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并且现在王弘毅只是称王,百官品级最高不过正二品,勉强还能用。

心中又想起了新接见的一批新臣,大部分还是红黄之色,少有青色以上。

并且培养也需要一段时间时间。

想到这里,王弘毅目光扫往阶下文武诸臣,嘴上不由生出一丝苦笑,语气平静的说:“众卿还有何奏”未完待续

第七卷 楚王与吴帝 第二百零五章 封赏上

襄阳杜府

朱信才进去,就有着一人过来,喊着:“朱大人,军门已议事。访问:。

朱信就踏步进了厅里。

这厅有寻常二间房大,可容三十人议事,地下铺着青砖,只见上下没有座椅,上面正是杜恭真。

左右是一排校尉,个个端然肃坐。

杜恭真看上去,又老了些,脸上毫无表情,眸子深邃,盯了一眼朱信,说着:“你来了,坐下吧”

ot留的位置,正是左面一个空位上,朱信不言声,自若入座,这才仔细打量。ot

坐在右面下首,正是杜恭真的侄子杜冉。

杜办也转过脸,二人四目相对,都避了开去。

杜冉当年想谋图位置,朱信是几次进言,就结了矛盾,但是现在,朱信是七品文官,杜冉是军中一卫指挥使,情况不一样了。

“诸位。”杜恭真挺了一下背,不疾不徐说:“我已经接到了王上旨意,任交州都督,继续清理部落,平定内乱。。”

这时,所有人都起身,躬身说着:“恭喜大帅”

一州都督,就是一省军区司令,这是正三品的武职了。

杜恭真摆手,声音带着金属一样丝丝颤音:“都不必先贺,交州是荒芜之地,去了就要冒着风险,你们都是跟着我几十年的老人了,愿意不愿意去,都可一言而决。。

这时,在场的卫将和校尉,都是起身:“末将愿意跟随。”

听了这话,杜恭真露出了一丝微笑:“好,我折腾几十年大家都是和我一块刀枪箭雨滚出来的人,可一直没有什么前途,我有时夜里扪心徘徊,真是惭愧”

“现在王上交给我们交州王上说了。按制可扩军一万,这就必须我们平了交州还有的零星蛮兵,扩充过来。

“平蛮是一件功劳,扩军又可升职,日后自交州而上直扑江南又是一个功劳,你们这次要一起争口气,成全我,也成全了你们自己这是我们在新朝的最后功劳了。”

到这里杜恭真扫视一眼,见得大部分卫将校尉都三四十岁的人,当下绷住了嘴。

这话,在座的卫将和校尉,都是理解。心里都是一沉。

当时归降王弘毅,的确是迫于局势,眼下看来,这位王上,对待降兵还算宽容并且如日中天,很有机会争一争天下之主的位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