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易鼎 > 分节阅读 471

分节阅读 47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0米,平均宽度180米,深2到3米,上百米甚至二百米的河宽,简直比一些江都不逊sè了,里面可以行数条船。

不过,他们到来的时候,战船并没有看到,只有河水,在不断的环绕而流,看的出,都是引的活水,襄阳城就像是一座水中孤城,让人有些难以下手,城墙的高厚更是无与伦比。

看着,王弘毅与陷入沉思。

张攸之叹的说着:“看情形,古人不欺我,这城果有天下第一城之称,只要数万人守卫,虽十万众,也不能破。”

见到襄阳城,王弘毅的大将,都是倒抽一口凉气,脸sè变白,这样河宽城高的城池,要多少人的鲜血才能攻下

并且孙昌本是大将,这襄阳城就更加难以攻下了。

莫说襄阳城中少说有两万守军,就算是襄阳城中只有几千兵卒,在孙昌的带领下,要长期守住这座大城,也是简单的事情。

王弘毅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大城,不自然,就想起了“襄阳大战”

襄樊历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残酷的一次战役是南宋末年的襄阳大战,éng古数十万大军围攻,持续了7年。

事实上,还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只是当时éng古造出了回回炮

这是一种巨石炮,所用弹石重达150公斤,以机发射,试射成功,带此炮赴襄阳军前用之。

正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

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

“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

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

当然,这不仅仅是回回炮的功劳,和围困了七年也有关系,七年时间筋疲力尽,导致着这是压断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就算有回回炮,城中士气正盛,也不可能这样容易

王弘毅想到这里,就不禁看向了自己的霹雳车,这霹雳车,实际上非常接近回回炮了,不过却没有这样强。

回回炮一炮可射300斤巨石,射程可达350米,而自己的霹雳车,一炮只能150斤,射程也只有300米,勉强够着越过河打城。

不管怎么样,能不能打,还必须明天射击了再说。

“扎营”王弘毅立刻令着,蜀军已将襄阳团团围住,接下来,还是要等十三司的情报送出来,以及霹雳车尽数运来,再做计较。

当然城中有势力可以拉拢,进行策反,那攻下襄阳便会容易得多了,不过这希望微乎其微,孙昌可不是庸人。

是夜,蜀军的中军帐内,王弘毅召见了十三司的百户。

“襄阳到底有多少守军”王弘毅想要知道一个确切的人数。

十三司的那人小心说着:“根据信鸽传递,城内有兵三万”

“三万”王弘毅眉头就是一皱。

三万守军,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原本的襄阳城内,并没有这样多军队,而短时间的征调,也不可能汇集,看来是孙昌自上庸一下,就立刻明白了自己的意图,立刻调集了各县各郡的军队。

“城内民心如何”王弘毅继续问着。

“主上,城中井然有序,虽我军包围城池,城中百姓并不慌乱。”

王弘毅不禁感叹,孙昌真是大将,能将襄阳治理成这样,同时还是能臣。

襄阳时不时会遭到各势力垂涎,在蜀军前,也有周围势力打过这里的主意,因此这里百姓,习惯有人攻城,而且每一次的击退敌军,更让百姓对守军颇有信心。

这种情况下,要动摇襄阳的民心军心,怕是不可能做到了。

“你退下吧。”让十三司的百户退下后,王弘毅在心里盘算着明日的战事,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襄阳城内,一众将领,也在孙昌的府邸进行着议事。

第三卷 龙门高千尺 第一百六十一章 巨石上

第一百六十一章巨石上

襄阳城内,节度使府。

正是上半夜,天sè昏暗,议事厅中,已点燃了盏盏灯烛。

孙昌此刻身着便服,靠坐在议事厅的最上首,单手轻轻把玩着杯盏,脸上似笑非笑。

“蜀军来了有四五万人吧这些兵卒,想要攻下我的襄阳,却是痴心妄想。哼,襄阳城池坚固,外有百米护城河,城中有三万精兵,蜀军区区五万人,本帅不信,纵王弘毅有天大本事,还能攻破此城”

孙昌此刻双眼微眯,话中语气颇有些笑。

他当然不是小看了王弘毅,蜀国公的威名,早就如雷贯耳,否则也不会对王弘毅多有防备。

但更清楚的是,王弘毅此时局势并不算妙,郑平原上表朝廷,交出江陵受封楚侯,在荆南拥有四郡,势力大增。

吴越内乱再有几个月也差不多能够平定下来,到时王弘毅面对的,将是巨大的联盟,压力可谓颇大。

这种情况下,王弘毅要尽快拿下襄阳,方能缓解多方压力。

这又谈何容易

“主公说的是,襄阳自建成后,除非有内应,或者粮草不足,连三年内攻下的记录都没有,蜀国公想攻下此城,五万太少,十五万,耗费三年,说不定能打下”这时,一个官员平静的说着。

此人也姓王,单名益。

王益又略一沉吟,说着:“蜀军就这五万军可用,主公有此坚城,只要用坚壁挫锐之计就可。”

“蜀军远道而来,以胜自强,这时必闭壁以折之,我城有粮可用五年,待其气衰兵疲,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之计也。”

“到时穷追不舍,不杀此人不回,就算侥幸逃出,也必全蜀崩溃,主公可一举收复新城和上庸,甚至可取汉中,兵临蜀地。”

孙昌听了,叹了口气,说着:“此是妙计”

这战术自然是极高明,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城墙高厚,并且必须得到充分的后勤支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