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易鼎 > 分节阅读 226

分节阅读 2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很年轻,英俊青年,只是眉心的皱纹稍一凝思便聚在一处,这是hu费心血的证据。

王弘毅不禁点头,叹的说着:“是啊,打天下,不能不打硬仗,这襄阳就是孤的硬仗”

虽说如此,蜀国君臣还是虽忧不惧,并没有乱了阵脚。

第三卷 龙门高千尺 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的甜点上

第一百六十章最后的甜点上

江陵至金陵关键是太近了,沿江行舟,数日就到,几个来往,只hu了十数天,就完成了荆州大变。

而成都到金陵,水路并用,却要一月,这就是差距。

自上庸而下,大军从汉中到上庸,急行军要七日,正规行军要半月,才在上庸修整三日,就接到了荆州大变的消息。

“若夺江陵,水师沿江而下,数日可攻金陵。”王弘毅不胜感慨,这就是上游对战下游的优势。

第二日,大军起拔,举向新城郡。

新城郡本管辖巨大,后分出西部,置上庸郡,辖境缩小。

孙昌据上庸、新城、襄阳。

王弘毅接下来,就是攻打着新城郡。

留下来处理上庸事宜,自然是准备的官僚班子,上庸七县,都是这样,留三千人,在此地清理残余势力,已是足够了。

不到两日,大军来到了新城郡郡城外,大军包围了郡城,而在郡城外不远处驻扎军营,沿途却还是有些战斗。

军营扎完后,各长官巡查着营地。

刘果是广武都指挥使,他是先代的旧将,现在自然受到重用,这时,巡查军营,看到又一批新上战场的士兵已适应了节奏,正在默默擦拭甲兵,打扫营地,执行着巡逻,不由暗暗颔首。

随着更卒营体制的建设和完善,由大量富有经验的老兵充入当教官,并且训练的时间渐渐扩大到半年,这几批轮换上来的新兵,虽未经战阵,却无论是体质,服从,还是战斗,都比以前拉上去的新兵,出sè了不知道多少。

可以说,只要经过几次见血的战斗,蜀军一万就可打赢二万敌军,天下无敌并不是梦想,而是事实。

并且也许是由于主公亲征的缘故,军队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物资供应绝不缺乏,想到这里他嘴角不由出一分笑意。

巡看中,突一火长冲冲快步过来,趋身半跪:“将军,国公有召”

刘果说着:“知道了”

突面上一凉,点点雨点落下,有人轻呼了一声:“又下雨了”

春雨啊,这是好事,刘果思量着,却已经立刻去了主营。

中军大帐,灯火通明,众将罗列阶下,刘果过去,发觉来人已经一半,再等片刻,众将都来了。

王弘毅“啪”的一声,营帐内鸦雀无声。

“报郡城内有消息传出”这时,早已经等候的亲兵喊着。

“讲。”

“根据消息,我大军抵达城外,郡城内已是乱做一团,守城将领中有三分之一,毫无斗志,其中有几人甚至向太守提出归降,虽然被太守卢聪关入大牢,可却没有当即斩首,城中已流言四起,百姓惶恐不安,街道上基本看不到行人出没。”

“还有什么”

“主上预先安插的十三司百户,率人已经半公开活动,在策反事上有了些成果。”

“半公开这百户是谁”王弘毅微微一怔,半公开意味着不再照顾隐秘,很容易被发觉。

“是百户高路,言主公大军压境,无需隐瞒,最多一死耳。”

王弘毅听了,又是一怔,不由一笑,说着:“善”

情报听完,王弘毅的心情还是很不错,本就对平定这新城郡没有压力,话说这上庸、新城、襄阳三郡,本是孙昌所有,在第一城时,说不定可以集兵抵抗,在上庸失陷后,实际上没有反抗余地了。

如果孙昌敢出兵野战,或者在新城郡抵抗,求之不得。

不过孙昌没有,这固然保了根本,却也使新城郡果熟了,新城郡有兵一万,被抽去三千,还有七千。

这实力本来就很低,攻打下上庸郡后再来平定这郡,难度一下子降了下来了。

不过能尽量减少折损的话,王弘毅自然还是很高兴。

听着面前属下的汇报完,王弘毅的面容上,浮现出势在必得的神情。

“这件事你做的甚好,下去吧。”王弘毅满意的对着亲兵说着,打发掉此人,王弘毅起说着:“城中只有七千,等会就去劝降,若是不降,再攻大不迟,张卿,这次议的还有一事,你给大家说说。”

张攸之听了,应着:“诺”

转身又盯看着众将,说着:“主公先分厢兵和正兵,百姓自十八到三十,必须每年去更卒营训练,轮流值勤,这就是厢兵,入选军队的军壮,是正兵。”

“正兵之上,又有着精卒、上卒、甲士三级。”

说这里,张攸之顿了一顿,就见大家都是凝神聆听,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主公有赏,凡能斩首四级,都可回城,去讲武堂修习。”

“主公,这讲武堂是何物”这时,柴嘉踏上一步,问着。

“斩首四级,就是伍长,官职虽卑,但是却是武职起步,按照我军军制,以后都是累级提拔,日后校尉大将都是从中提拔,不可不学。讲武堂者,就是授业。”

一说这话,顿时众将“嗡”的一声,杜恭真皱眉问着:“主公yu开武举,授其兵书”

兵书是严格管制的书籍。

“非也,只是授其识字、基本行军之理,请老兵教之。”王弘毅开口说着:“以使你们能驾御得意。”

古人不缺少丰富的战场经验,却缺乏系统的军事教育,全靠兵书和实践。

军官养成制度,可说是古代的缺失,当然,官员养成也是一样,长期缺乏系统xg有效的培养体系。

军官大家都知道,就说官员吧,大把书生寒窗十年,一下子中举中进士,然后就直接当县官,管几万几十万人,你说这怎么管理得了

所以这不是武举,是十人管,百人管,千人管,万人管,十万人管的分级,先是在军队实行,以后王弘毅会推广到政官上不推广政官是因为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导致的反扑和消耗实在太大,还不如先在军队空白地实行。

十人管,百人管,实际上都算是士官,就是让他们学习这层次的内容,王弘毅没有兴趣一下子教导高深的内容,所学的就是识字,听令,背诵,以及战术层次的初级的内容。

王弘毅这样一说,众将都明白了,并无异意。

王弘毅见又一只棋不动声sè的落下,心中大喜,这不但加强了军队战斗力,更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一举多得。

“告诉下面,每战了结,你们就推举合适的对象去讲武堂修习,时间定为一个月或者二个月就可”

“诺”众将应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