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纵意人生 > 分节阅读 44

分节阅读 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安然不同意,身为父母的安树和卫兰却没有权利做主,李世清的条件很丰厚不错,既能调动他们去更好的单位,又能承诺未来的发展,可做不了主的两个大人,只能是流着口水摇头拒绝。

“为什么你们就算不为自己考虑,难道就不能为孩子考虑考虑”

李世清有些怒了,他真没见过这样的家长,安然的困倦让他产生了错觉,是面前的两个大人安于现状,不愿意孩子离开身边。可这完全没有道理啊,自己许了这么多的好处,他们完全可以即在省会更好发展,又能照顾好孩子。

李世清还不能明白,安然家里现在能够真正做主的并不是两个大人,而是趴在那打瞌睡的十二岁男孩。

“不是不为孩子考虑,只是孩子不想读大学”安树有些讪讪的回答着,李老师的儿子一片好心,自己却无法答应他的要求,这让淳朴的工人很不好意思,他终于含糊的说出了实情。

“孩子不愿意”李世清是个聪明人,能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在秘书的岗位上这么些年熬过来的人无一不是极有眼色的。

“他为什么不愿意”

卫兰苦笑:“从前李老师也说了这件事,我和孩子他爸觉得挺好的,可安然死活不肯,说是不喜欢把音乐当作将来的工作。”

李世清摇头:“你们怎能把一个这么点大孩子的想法当真呢像安然这么大的孩子哪里知道什么好坏,他们只凭着自己的喜乐去做决定。作为孩子的家长,你们要为他的将来负责。”

看着夫妻俩沉默不语,对他的痛心疾首不置可否的模样,李世清真的无语了,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父母

“我父亲对我说,安然是他的关门弟子,他不希望安然的音乐天份被时间给湮没。如果按部就班的话,我们国家现在中学的音乐教育是极少的,说不定到他高中毕业的时候,你们会追悔莫及。”

李世清改变了攻略,抓住了重心的政客明白采取怎样的说服是正确的。安树夫妻有些意动,李老师的儿子说的有道理,安然年纪还小不懂得长久打算,而且李老师也是出于好心,完全是为了安然的未来考虑,自己完全遵重孩子的意见是不是错了

安然醒了,实际上他一直也没有完全睡着,始终在半梦半醒之间。讨论的是他的事情,男孩哪里敢掉以轻心。

“李叔叔,您别说了,我不会去的。”

安然坐直身体,父母的口气变化他听在耳朵里,知道再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就什么都晚了。

“我喜欢音乐,但是我不会接受音乐作为我的职业。我只做我愿意的事情,目前我愿意的是平静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慢慢长大,而不是做一个所谓的天才。”

李世清不吭声,从李云飞的嘴里和刚才的谈话,他已经知道这个男孩并不简单而且很难说服。现在他唯一指望的就是说服孩子的父母,只要安树和卫兰同意了,安然将无可奈何。

“小然,你的老师也是出于爱护你才”卫兰的确被李世清说服了,她不能任由孩子自己浪费天份,这样的话自己是很不负责的。

“妈”

安然打断母亲的话,心情开始烦躁起来:“我不会去的,这件事情我绝不会后悔。”

屋子里沉默下来,三个大人默默无语,安然站起身说道:“李叔叔,你不要再劝我爸爸妈妈了,我想你希望我去江北读书的原因,是希望老师能和你一起生活。我会去劝老师的,但是前提是您不要再来影响我们家的安宁。”

男孩的话很不客气,但李世清毫不为意,他的目的只是父亲能够去江北和他住在一起,至于其他的并不重要。

“你能做到”李世清问。

“我不确定,但是可以试试,一半的把握是有的。”

安然和老师相处了半年,日日相对,自然能够把握住些老人的心思。老师现在正处在矛盾之中,想出去做点什么又不愿意放弃自己这个学生。说起来李云飞现在的意动还是受到安然的刺激,原本已经放弃了理想的老人,在捡到一个天才学生之后重新燃起了心中的火焰。

“真的”李世清眼睛一亮,单凭这个安然如果真的有一半的把握,再加上儿女的亲情该有多少

“真的,你也别太着急,一个月内我给你答复吧。”安然说的一般把握也只是凭着感觉,到真正要拍板的时候又忽然没有了信心,只能是要一个缓冲期慢慢的试了。

不嫌承诺下来,要是让李世清再这么继续下去,估计要不了几天父母一定会答应他们的。

“好,那我等你的答复。”李世清选择了等待,他想看看父亲赞不绝口的天才少年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

桂花路上某个院子里的灯火终于熄灭,一家三口渐入梦乡。

每家每户过年的历程都差不多,年三十吃个团圆饭,大年初一尽情的欢笑一天,从初二开始拜年。

安然家比别人过年省事很多,因为亲戚朋友需要拜年的极少。卫兰是家中的独生女儿,安然的外公外婆已经不在人世,真正需要拜年的只有父亲这边。

安树和卫兰恰恰相反,兄弟姐妹六个,家族枝叶繁茂。但是由于安然的爷爷奶奶都还健在,兄弟姐妹间是不需要拜年的,只是给父母拜年就好了,所以说安然每年的行程也就是回一趟老家,给爷爷奶奶拜个年住上两天,那时三个叔叔两个姑姑都齐聚一堂,一大家子就算团圆了。

初二还是一个雨天,过了春节就算是春天了,这个季节的小雨下起来总是没完没了。

先坐三个小时的汽车,再做一个半小时的船,就到了安然的老家,总共行程130里。

安然对老家的印象很深,每年要回来两次,冬天短夏天长。每年暑假都要在老家住上十天八天,到江里游泳嬉戏,划竹排撑小船不亦乐乎。

老家就在皖江边上,村庄很大,约莫有七八百户人家。安然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老房子门前的沙滩,沿着红石台阶往下走,二十余阶陡峭的台阶下是村中的小路,过一座石桥便到了沙滩。

爷爷奶奶住的老房子离皖江不远,只有五六十米。爷爷是河里的艄公,撑着船儿往来江面,接送着南来北往的人们,每年暑假他回家的时候经常跟着船来回的游戏着,有卖冰棍的过河,爷爷一定会买一根给他尝尝。那时候冰棍两分钱一根,盐水冰棒,安然能够记起这个回忆时是5岁。

那一个个青石台阶,墙壁上贴的梁山108条好汉的年画,门前的供人坐的石板,门前有小片的青竹,青竹上刻满了童年的欢笑,往下走大片的沙滩,那时河里的鱼很多,村庄一半的庄户是以打渔为生的,沙滩的下游停满了黑黄的竹排。

一到傍晚,人们抗着船桨,两头挂着鱼篓,奖身上停歇着几只鸬鹚,满载而归,躺在沙滩上看着无数的炊烟升起,听着河里孩童的嬉闹,妇女捶打衣服的声音不绝于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