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特工之回到清朝 > 分节阅读 59

分节阅读 5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最后一艘军舰也挂起白旗,联合舰队彻底的放弃了抵抗,英法联军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为时近三个小时的炮战,以联合舰队的覆灭告终。

新军为了这场胜利,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近五十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被摧毁,十余门155毫米加农炮和105毫米榴弹炮被击伤,炮兵部队伤亡800百多人。准备的50个基数的炮所剩无几。这是一场痛快的胜利,但也是一场沉重的胜利。随着最后一发炮弹的爆炸,刚才无比热闹的战场陷入了安静。新军炮兵阵地上一片杂乱,卫生员在不停的忙碌着,担架也在不断的进出。阵地上到处丢的是装炮弹的木箱。当联军彻底放弃抵抗后,阵地上爆发出巨大的欢呼。“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对外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它宣告了杨一新军主导中国历史的开始。宣告了一股新生的力量从此开始在世界军队中形成一个强大的身影,同时还宣告凡是胆敢侵犯我中华者,下场必将悲惨。

新军与联合舰队的炮战发出的巨大响声,可以说是惊天动地。被困的联军也听到了这巨大的响动,大地在近三个小时的战斗中不断的震荡,当炮声平息后,联军和各国公使们并没有等来期待中的舰队。当天又一次黑下来的时候,公使们陷入了彻底绝望带来的恐惧中。

中国军队居然没有进行夜间的炮击,死寂的夜晚让所有联军感到一种绝望,黑暗中的联军不敢点起任何能带来光明的东西。这一个夜晚一片漆黑,困守在中国河北一个无名小村里的联军只能眼看着远处中国军队点起的火把。

“怎么会这样”额尔金不停的在念叨这一句,他一直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不是真的,额尔金在不停的自我念叨中,度过了踏上中国领土后最漫长的一个夜晚。

葛罗耷拉着脑袋,一直呆坐到天明。卫廉和普提雅廷早就不见了人影。

天空又一次发白的时候,新的一天不可阻挡的来临,卫廉和普提雅廷一大早就举着白旗来到新军的阵地前,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并表示他们其实是来帮忙调解这次战争的,是友邦。

看到无耻的卫廉和普提雅廷离开后,英法公使在短暂的商量后做出了一个最不情愿的决定投降。不过对于投降这样的事情,两国军队在与外国军队的作战历史上,都没少干过,在他们看来,投降虽然不是很体面,但至少能保住一条性命。

高举着白旗,派着整齐的队伍,联军士兵放下了手中的凶器,低下了可耻的头颅。额尔金带着队伍来到杨一面前,双方相互敬军礼后,额尔金交出了象征武力的配剑。作为投降的条件,新军有必要保证投降士兵的安全,并保证士兵们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当杨一听到两位公使提出的条件后,杨一露出厌恶的表情。因为他想起了后世历史中记载的联军进入北京后烧杀抢掠,奸淫无数的恶行。但杨一还是克制住了想把这些杂碎都杀死的念头,毕竟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文明古国,畜生才能干的出来的事情,中国人是不屑为之的。

历史由于杨一的出现,到这里又一次被彻底的改变了。

这次又英法两国挑起的战争,开始于广州,结束于河北。联军死1千余,伤三千余,投降者三千余。联合舰队被彻底击沉毁三艘,击伤后搁浅二十七艘,击伤后投降者五艘。

杨一率领的新军在这次战斗中牺牲者300余,伤者500余。各式火炮损失60余门。

杨一的胜利并没有给满清朝廷带来多少喜悦,反而增加了他们的恐慌。在一些人看来,中国军队和洋人打仗,打赢会遭到更大的报复。

胜利的消息传到北京,也许只有咸丰皇帝一个人高兴了一阵,很快满清的贵胄们就开始从各个角度来诋毁杨一,说他不识大体,招惹洋人,当年的林则徐就是这样子。有的说,洋人就象洪水,应该采用引导的办法来处理,还有的说杨一屯兵京畿,意图造反。逃到北京的美国、俄罗斯公使也不断威胁咸丰皇帝,说杨一的做法是极度不友好的行为,这样会遭到英法两国的疯狂报复。咸丰皇帝在短暂的喜悦后,陷入了满朝文武的吵闹中,在吵闹和威胁声中,这位天性懦弱的皇帝,又一次陷入迷茫之中。

第二部 第三十二章 南下

一场意外的胜利并没有给清朝皇帝和他的满清贵胄们带来多少喜悦,反而使他们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当权者习惯了用割地赔款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苟安。而对胜利的制造者杨一采取了打压的政策,当权者的丑陋嘴脸在杨一“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我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国家遭到外族的侵略而坐视不理。”这掷地有声的豪言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些叫嚣着“杨一乃误国之贼”的大臣们只敢在朝廷上和自己人抬杠,面对洋人的时候,却象个龟孙似地老实。尽管咸丰对杨一很嫉恨,但对杨一的五万大军又没有丝毫办法,洋人都叫人家给收拾了,八旗的老爷兵们又怎么可能是对手,咸丰皇帝也只能希望杨一是朝廷的忠臣。但咸丰对家门口存在这样一只强大的武装还是感到了不安,先后在北京天津之间的通州驻扎了东拼西凑来的十万大军。在大臣们的怂恿下,咸丰下圣旨要求杨一孤身进京面圣,并让新军聂世成部撤回苏北。

而此时的杨一根本没时间去理睬这些,在杨一的指挥下,新军象一台机器般的在高速运转。白河里投降的英军舰队要收编,那些受伤搁浅的舰艇要打捞起来修理,杨一已经可以看见一支海军的雏形。最值得杨一关心的是南下的陈玉成,在杨一的计划里,打就要打的彻底,要打的洋鬼子短期内无法对中国发起新的战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