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1142

分节阅读 11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长生也添了郑重,道:“母亲真想去江宁转转”

对着儿孙,李氏也没什么可瞒的,出几分缅怀道:“怎能不想虽说进京这些年,可还是念着南边。你们长在京中,不知道南边的好。不说旁的,就是那水也京里的甘甜。夏日里江鲜山菜不断,说不出的美味。”

“等天宝出仕太久了,还不如指望七叔。”天慧在旁道。

长生跟着点头道:“就是,就是,明年我就能下场了”说到这里,他却有些犹豫起来。

李氏见小儿子如此,道:“你才多大,急什么若是不想下场,就再等一年。”

童试三年两考,长生明年十四,后年才十五岁。后年下场,也算年纪小的。

长生摇头道:“可不小了,天佑与左住、左成他们像儿子这么大时,已经下场。我是寻思着,童试这里还罢了,一关一关考下去,问题不大。乡试那里就看运气,多半是没指望,那样的话儿子就去考笔帖式。”

曹家虽不是耕读人家,可从曹项开始,男丁也多走科举之路。

听着小儿子这般说,李氏不解道:“怎么想起要考笔帖式是不是学里先生说什么了”

长生讪笑这点头,道:“让母亲说着了。儿子早就开始学着做八股,却是少了灵气,差了成sè。先生说,儿子国语、éng语说的好,可以在国文、éng文上多下功夫,另辟蹊径。”

这学业教育上之事,李氏听听而已,实给不出什么好的建议,只是记在心里,想着等曹颙回来同曹颙说。

笔帖式出仕,升迁是快,可官场上讲究是不是科班出身。

长生不想考进士科,不知对前途有没有大碍

曹颙落衙回来,就看到了李卫的礼单。

这半车东西,全下来或许都用不了几百两银子,比不得曹颙在户部衙门随大班得的“炭敬”可难得的是这份精心。

礼轻情意重,说的不外如是。

到了兰院,李氏好生叮嘱一番,让曹颙夫fu用心给李卫回礼。李卫既实心实意的,曹家这边也要多用心才好。

至于长生打算考笔帖式的打算,李氏也同曹颙说了。

曹颙并不意外,旗学里出来的八旗子弟,除了走父荫直接出仕外,靠自己上进的,多半是考笔帖式,参加乡试、会试的有限。

因为旗人参加乡试、会试,比汉人竞争更ji烈。

全国的旗人,都在顺天府参加考试,而每次录取的名额又有限。

像天佑他们几个顺顺利利地过了童试与乡试的,极为难得。

考笔帖式,就没那么苛刻。

若是有真才实学,只要取得考试资格,多半没问题。

像曹家这样的身份,想要得到一个笔帖式考试资格,也不是难事。

“您也别太担心,笔帖式考试多在乡试后,这还有将近两年的功夫。两年后,长生也大了,要是他坚持,笔帖式考试就笔帖式考试。在六部里当差,到底是在跟前,也好照应。”曹颙道。

长生所谓去江宁做官的话,李氏只当玩笑,没有对长子说提,不过心里到底存了几分指望。

回了梧桐苑,初瑜也提起李卫的礼,说起李氏心情甚好。

“都是江宁土产,老太太曾念叨过的东西,李卫有心了。”曹颙道。

初瑜抿嘴笑道:“这零零碎碎的,哪里是李卫能预备下的听说李家那位二太太是个贤惠仔细的人,多半是她的手笔。”

曹颙听了,点了点头,道:“既是皇后身边shi候过的,贤惠不贤惠的不好说,仔细定是有。”

初瑜轻哼一声,道:“只是这二太太过于贤惠,当家主母可就只能做摆设。”

曹颙听妻子话中对李卫将家务托给二房妾室的行为不满,不愿她对李卫有所误解,道:“你就放心吧,李卫行事素有侠义之风,不是那种宠妻灭妾之人。只是他二房的身份在那里,让其当家理事,也能安那位的心。”说到最后,已是压低了音量。

李卫要在京城暂留一段时间,等到万寿节后才回南边,曹家的回礼倒是不急。

李家在京城虽没留什么人,可京里有赐宅。

曹颙没有耽搁,次日便使人往李宅送了拜帖。

两人虽是故交,早年还能往来不忌,现下彼此身居高位,多少双眼睛瞅着,反而不好随意相见。否则,谁晓得又被人编排出什么瞎话。

曹颙帖子上,写了若是李卫得空,想要找时间请他在外头吃饭。

李卫当天就回帖,却是说自己要请客,若是曹颙这边能抽开身,就定在十五大朝会那天的晚上。

外地督抚,除了陛见,又经了大朝会,公事处理完,与老友小聚便也不惹眼。

曹颙又使人回了帖子,算是定好饭局。

没等到大朝会之期,又有两位奉旨朝贺的督抚到京,是云贵总督鄂尔泰与河南总督田文镜。

两人同李卫一样,都是先巡抚后总督,鄂尔泰是去年实授总督,田文镜是今年七月实授河南总督。

这也是他们成为总督大员后,第一次回京陛见。

鄂尔泰这边的“炭敬”,遵循上任云贵总督进京时的常例,虽比不得李卫、范时绎两位大方,可也叫人挑不出错来。

毕竟谁都晓得,云贵偏远之地,哪里比得上江南富庶。

田文镜这边,却是令人吞了苍蝇似的。

他送的“炭敬”,还真是别出心裁,竟是六部每个衙门,实打实地送了十车细炭。

这一车五百多斤炭,就按贵了算,也不过十来两银子。

户部当差的司官,最擅长的就是算账。

早有人给田文镜算了一笔账,六部一个衙门十车,六个衙门就是六十车。按照上等炭的价格每车十两算,也不过是六百两银子。

京官应酬多,又没地方刮地皮,日子多过的紧巴巴,不少人就指望着每年督抚进京时的“冰敬”与“炭敬”。

可因交通不便,每年奉旨进京的督抚数量不定,像今年这般,四位督抚进京,也是因感伤雍正五十整寿的缘故。

没想到田文镜不仅待自己苛刻,待旁人也刻薄。

这已经成了官场上的笑话。

不知道田文镜的耳朵烧的如何,反正不少都要骂上两句,就连曹颙这种不缺银子、不在意督抚打点的人心下都生恼。

若是不想送“炭敬”,你不送便是,还大喇喇地将送了十车炭到六部。就像是直接将耳光甩在六部官员脸上,像是在嘲讽六部官员的穷酸与贪鄙。

这种外度督抚进京打点六部之举,确是官场陋习。可田文镜摆出这种嘴脸,不仅将六部上下都得罪干净,连带着李卫几个督抚都带了尴尬。

就好像天下只有他田文镜一个清官,其他人都是国之蠹虫似。

曹颙不知六部其他衙门如何应对田文镜的“挑衅”,户部这边,已经有不少人去过河南司闹腾。

显而易见,未来一年到数年,河南相关的公务少不得大家要扯皮一二,以泄不忿。

不过,恼是恼,曹颙还是佩服田文镜的勇气。

这种倔强固然令人生恼,可也令人敬佩。

说来也巧,如今河南司郎中不是旁人,正是左督御史尹泰之子后世大大有名的人物尹继善。

尹家是镶黄旗人,老姓章佳氏,与怡亲王生母同族。

尹继善虽出身官宦,可并没有依赖家族,而是走科举之路,雍正元年进士,而后庶吉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