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1137

分节阅读 11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虽然长得都不难看,可少年细细高高地单薄身材,加上那样一双眉眼,若不是穿着皇子服,换做寻常衣服,委实叫人生不出敬畏来。

前边这一顿接风宴,福彭吃得很欢快。

福彭因小时候就进宫养育的缘故,早年同舅舅这边往来并不多,这两年,随着恒生入宫伴读,表兄弟两个做了同窗,往来倒是比过去多。

如今天佑这个正牌表弟也进了侍卫处,人家都是在经常打照顾的,共同话题多了起来。

内宅这边,大家说说笑笑,吃的比前院更欢快。

欢快的时光,总是飞逝而过。

天色渐黑,曹佳氏也要回府了。

她到底舍不得天慧,带了侄女一道回平王府了。

李氏也是奔六十的人了,闹腾了大半天,早就有些乏了。

曹颙夫妇服侍李氏安置后,才一道回了梧桐苑。

想着曹佳氏对天慧疼爱的摸样,初瑜既感激,又有些泛酸。

她对着镜子放下头发,而后起身上炕,在丈夫身边躺下,对曹颙道:“大姑奶奶大姑奶奶为天慧奔波这一趟,显然是将天慧疼到心尖上去了老爷,万一大姑奶奶想要带天慧回威京可怎么好”

不怪她担心,天慧今年已经十四,开始说亲的时候,正要她多带出去走走;盛京那边,虽也住着一些宗室与官宦之家,可多是不受朝廷待见的破落人家。

因今儿亲人团聚,曹颙心里高兴,多吃了几盅,这会儿这有些上头。

他揉着太阳穴,回道:“大姐疼天慧之心,不亚于你我,你能到得,大姐也会想到,不用担心。”

初瑜沉默了一会儿,道:“大姐今儿走前,问我怎么想的,说即放心不下旁人,又不愿中表联姻,为何没想到恒生老爷,老爷,我后悔了。恒生打小就疼爱天慧,要是他照顾天慧就好了想着那般孝顺懂事的恒生,要给旁人做女婿,我这心里就难受”

闻着妻子身上传来的酒味儿,还有说话有些发硬的舌头,曹颙不由失笑。

他坐起来,转身望向妻子。

初瑜脸上红扑扑的,双眼迷离,果然有些醉了。

已过中秋,夜晚渐凉。

初瑜却因吃酒发热的缘故,将被子都撂到一旁。

曹颙给妻子拉好被子,轻轻的拍了拍,道:当娘的都这样,等天佑有了媳妇,你心里也会发酸的恒生虽好,却是同天慧一道长大,做了十几年的亲兄妹要是咱们将天慧说给他,他会好生待天慧可兄妹和夫妻不同,要是两个孩子,心里不快活怎么办除了天慧是咱闺女,恒生也是咱们儿子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变局

户部购买直隶稻米之事,曹颙还以为会拖上些日子。

毕竟,关系到一大笔钱,后续事务也比较繁杂,没想到中秋过后没几日,十三阿哥便到户部,与几位堂官议定此事。

参照江南最近三年的稻谷价格,最后将直隶稻谷收购价格定为六钱银子每石。

每石稻谷出大米六成半左右,这样算下来,相当于朝廷每石大米上耗银九钱多。

京城大米价格在一两二钱左右,这样看来直隶稻谷收购价并不高,可若是算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损耗,每石稻谷六钱银子的收入价,对百姓来说已经很实惠。若是民间粮商采购,绝对会比这个价格要低。

直隶共有稻田六千余顷,稻田算是农活里的精细活,中等稻田产量也能达到每亩两石。这样算下来,朝廷就要预备七十二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算出来,上到十三阿哥,下到两位尚书、四位侍郎,大家都比较淡定。

因为,户部银库有银子,即便拨出七十二万两,也算不上什么。

看到众人这个反应,曹颙想起康熙末年他任户部侍郎时的户部。那时候户部银库账面上的银子,也不过是二、三百万两,还大部分被官员“借”走了。

但凡哪里需要银子,户部几位堂官就得愁上几天。

现在却是另一番情景。

曹颙是去年九月才从直隶调回户部的,说起来并未出多大力。

他看了看另一位尚书张廷玉,除张廷玉除了户部尚书外,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雍正三年委署大学士,今年春天也去了委署的帽子,正式入阁。

曹颙在户部,只做自己当做的,不操心太多的原因,就是因为身边有张廷玉在。

曹颙作为京堂,除了大朝外,六日轮班一次小朝;张廷玉除了户部轮班外,还有翰林院轮班,大学士班,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御前觐见。

户部有什么差事,皇上对户部有什么安排,君臣两个自是相得。

加上户部上面还有总理大臣马齐、总理王大臣十三阿哥,操心这一块的人实在太多,曹颙乐不得享清闲。

张廷玉的神色,虽看起来淡定从容,可眉头微蹙,舒展不开。

曹颙见状,心下一愣,不由望向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嘴唇紧闭,王威日盛,看着曹颙道:“直隶稻谷之事,就如此定议,由曹尚书督办此事。”

“微臣谨遵王旨。”曹颙起身道。

十三阿哥点点头,道:“如此,就先散了。”

众人起身恭送,十三阿哥看了看张廷玉,两人一道出了户部中堂。

曹颙回了自己公房,心里微沉。

张廷玉如今兼理户部与翰林院事,翰林院最是清贵,庶吉士考试也举行完毕,能有什么愁事

能让张廷玉难掩忧色的,只有是户部这边的事,或者户部相干的事。

蒋坚正收拾好一堆文书,送到曹颙这里。

见曹颙似有所思,蒋坚问道:“大人可是有什么难事”

曹颙讲了早上部议的情形,又说了张廷玉似有忧色,十三阿哥也比寻常要肃穆。

可是,要是真是户部的事情让张廷玉烦忧,曹颙不可能丁点儿未闻。

蒋坚捻着胡子,凝思片刻,低声道:“同户部相干,大人消息又不灵通的,唯有兵事了。”

曹颙听了,也是觉得如此。

雍正年确实西北不平,除了雍正初年年羹尧出彩的那次平乱外,应该还有岳钟琪出征准格尔之事。

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的军机处,就应该是平准时建立的,现下还没有半点动静。

这两年西北虽偶有摩擦,可总的来说是太平的,因为雍正三年朝廷与准格尔汗议和。

这个岳钟琪从四川提督,兼甘肃巡抚,署川陕总督,接替年羹尧,成为总督三省军政的封疆大吏。

除了实权外,岳钟琪身上还有军功,因雍正二年平定青海叛乱,得封三等公,成为外官第一人。

八成是如此了,要不然直隶收粮之事也不会这么快就定下来。”曹颙道。

蒋坚的面上却带了几分雀跃:“若是二老爷有机会去西北就好了。”

曹颙一愣,他倒是没想到此处。

见曹颙愣住,蒋坚道:“二老爷是西征老人,即便现下不在京中,只要大人仔细运作一番,调回京城并非难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