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1034

分节阅读 10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儿。

李氏听完,只有唏嘘,倒是并无异议,安排两个婆子送天宝去寅宾馆半月后,京城,养心殿。

雍正看着眼前的密报,神情很是复杂。十三阿哥坐在凳子上,往御前几案上扫了一眼装密报的匣子,心中猜测是哪里来的消息

西北,年羹尧调离西北这半年,还是以安抚为主。

江南的话,两江总督,早年是曾孝敬过雍亲王府不假,却也与其他王府勾勾搭搭。

广东有人正落井下石,趁着年羹尧落罪的机会,想要搬倒年希尧。估计在他们眼中,这样是在投皇上所好见十三阿哥眉头微蹙,若有所忧,雍正将手中折子递给他,终是一笑,道:“瞧瞧,正有可乐的。”

十三阿哥见他笑了,心里跟着一松,起身双手接过。

看着看着,十三阿哥也跟着笑了,道:“真想不出,十哥做蒙师会是什么样子。还记得当年在上书房,最不爱读书的就是十哥”

四阿哥闻言,却是怔住。

当年孩提时,尚且不懂事,只觉得十阿哥身为皇子阿哥,惫懒傲慢,不学无术,顽劣不堪教导:现下想想,却是觉得古怪。

按理来说,外家有能力有太子抗衡的,先皇诸子中,只有十阿哥。

他虽是贵妃所出,却有个皇后姨母,外家是功勋世家。

可夺嫡闹腾了三十多年,开始是大阿哥与太子,而后八阿哥、十四阿哥,九阿哥虽不能置身事外,却也没人太将他当回事。

太平无事。

因将十阿哥当成草包,若非迁怒,雍正连教训他的心思都没有。

明哲保身么

雍正眼色中的冷意渐渐退却,口中却冷哼了一声,道:“这个曹颙,你去信好生问问,他可备齐了束修。以郡王为幼儿蒙师是不是忒也托大”

十三阿哥晓得他的性子,口中骂人未必是骂,口中赞人也未必是赞,却是附和道:“十哥是皇亲宗室,岂容外人轻辱曹颙如此怠慢,实是该训斥一番。早年他也是懂事的,怎么到了外头就无礼上了”

倒是雍正,忍不住为自己软点的直隶总督说句公道话:“曹颙行事谨慎,这种不着调之事,未必是他的主意。随便训斥 两句便是,不必大张旗鼓”

兄弟两个这说着话,就有内侍进来禀告,庄亲王到,在殿后侯见。

“宣”雍正道。

十三阿哥不好再坐,起身退到一旁站好。

十六阿哥捧着厚厚的折子,跟着内侍走了进来。

四阿哥看了者十六阿哥手中的折子,眉头不由紧了紧,道:“这么多 ”

十六阿哥苦笑道:“可不是么,原本宗室年年考封,后来改成三年,再后改成五年前些年又多有耽搁,这就赞了这么许多宗室未封爵者”说完,将折子交给内侍,由内侍又递到御前。

雍正翻看了两眼,只觉得头疼。

一个封爵下去,就要有宅子、庄子、奴仆、下人还有每年的供应。

一下子添加这许多,又是好大一笔支出。

可拖着也不行,这些人虽没有宗室亲王、郡王的权威,却是宗室基石乱不的。

“那就择日考校。”雍正吩咐道。

十六阿哥躬身应下,雍正看了他一眼,道:“回头考封完毕,上折子时,在都头添上允禑之名。”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差异出声:“皇上 ”

雍正温言道:“允礼上了折子,冬至后欲要迎其母出宫小住。你王府里有太福晋在,想要母子相聚也不是易事。往后,若是你想念太纪就迎她去允禑府上。”

这几个月,雍正与十六阿哥这对君臣兄弟之间,虽没有明着生分,可是因十六福晋之事,到底失了往日亲密。

现下,听了雍正的安排,十六阿哥感激涕零,伏倒在地,哽咽道:

“臣弟,叩谢皇上天恩”

雍正虽说是为了成全十六阿哥的孝心,实际上却是变相地告诉他,要宽免十五阿哥。

先皇诸子中,除了几个未成年阿哥,只有十五阿哥三十三岁,还没封爵位。

早年是皇子身份还好说,住在宫里,有名份供奉,现下成了皇弟,阖家在守孝,日子全靠十六阿哥接济。

雍正虽不喜欢十五阿哥,可向来喜欢十六阿哥,对密太妃也多有尊敬,今日借了宗室封爵的机会,发了回善心,自己心情也舒展几分,打趣十六阿哥道:“这时候晓得叩谢皇恩了往后想在哪里歇就在哪里歇吧,不用老猫在书房,谁还会管你的房事不成”

雍正连着赐下宫女与侧福晋,十六阿哥虽不能抗旨,却也只是每人处留了一夜,便连着十六福晋一道,妻妾都撂在一边,只在王府书房留宿。

雍正晓得后,微有些恼,却也没有太理会。

今日说破,十六阿哥立时涨红了脸,讪讪道:“皇上臣弟只是,只是都些日子有些苦夏”

雍正晓得,他是护着十六福晋,怕王府中人踩低捧高,口中却没有点破,只道:“身为爱新觉罗子孙,繁衍血脉是头等大事你切莫忘了责任本分就好”

清苑,总督府,官邸。

曹颙看着眼前摆的几种农作物,脸上带了几分笑意。金黄的玉来,红皮的番薯,还有雪白的棉花。

宋厚看了沉默不语的蒋坚一眼,开口道:“大人,真要成囗立棉行”

今年虽在直隶推行棉花种植,可数量有限。毕竟这个东西比不得庄稼,是果腹要命的东西。

“为了不占良田,棉花多是零散种植。

若没有棉行,这些零散的棉花就卖不上价来,百姓就失了种植兴致断了这一条路。”曹颙说道。

虽说晓得,只要有机构,就少不了弊端,可他思量再三还是决不能因噎废食。

江南人多地少,布坊众多,若是将直隶的棉花卖给江南,也能使直隶多一项收入。

宋厚年老稳重,道:“大人,还请三思,民以食为天,直隶本就容易干旱,地产并不富足,若是真种棉得利,棉田占了粮田,未必是百姓之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