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990

分节阅读 9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的人少。毕竟这价格不菲,真正的亲戚朋友过节走动,送这个还不若真金白银。

今年跑官的人多,这真金白银又体面应景的“月饼礼盒”一下子成了送礼的首选。有个南省大员的子弟,一下子就买了五十盒的“十全十美”

如此一来,可算是开了先河。那些跑官的人家,便将视线转移到稻香村的“月饼礼盒”上。

到了八月初七,稻香村的三千五百个“月饼礼盒”便宣告售蔡。单这一项,就使得稻香村进项十七万五十两银子。

几位铺子的掌柜,看着这势头良好,早就过曹府来请示,是否再赶制三批“礼盒”月饼都是现成的,主要是这金银所制的月饼盒。

初瑜却否定了这个建议,叫他们专心饽饽这块,不要再想着取巧。

稻香村不肯多加“礼盒”其他的点心铺子却早已眼红。早在稻香村金银礼盒开始热销时,他们就开始跟风,只是因他们名气不如稻香村,门庭有些冷清。

等到稻香村礼盒售蔡后,那些晚了一步的,也看不上寻常的月饼了,就到其他铺子买了金银礼盒。

事实上,这商人的眼光做事敏锐,跟风的不单单是饽饽铺子,还有金楼银楼。

过了八月初十,已经有真正的金银月饼礼盒问世。不只盒子是金银所制,里面的月饼也是纯金纯银,分量也是越来越足。

只是他们也明白,自己个儿卖的是个应景。要是要价狠了,那大家就自己找金匠制了。所以不过是在金价银价的价格上,提个一成到两成。

虽说不能吃,可模样毕竟是“月饼”厚着脸皮拿这个上门,也可以说应景是不是。如此,买的人正经不少,倒是其他饽饽铺子的“月饼礼盒”显得没这个实惠,有些卖不动。滞销在手中。

直到此时,那几个原本还想要继续卖“礼盒”的稻香村掌柜才觉得庆幸,只赞自家太太有“先见之明”

实际上,并不是初瑜有“先见之明”而是这背后出谋划策的曹颐晓得“见好就收”

既是要赚了实惠,还要不扎眼,才符合他的为人之道。

这不,因稻香村的礼盒少,售的又早,加上后来的纯金纯银的月饼都出来了,稻香村先头赚的那些银子,就没有人再留意。

他也是看到伊都立买地筹现银,想到自家身上。

要是他赴外任,到时候西府也不会全跟着去,一家人要两地过活,所耗费要银钱也要翻倍。加上东府那边,曹项若是回京,就要面临分家的处境。

虽说这些年东府也陆续置了外宅与土地,以备分家所用。可是他这做堂哥的,万没有自己日子过得爽快,让堂弟们掰着手指头过日子的道理。

早在当年稻香村开业时,他便对妻子说过,将来要拿出一部分银钱来,贴补弟弟妹妹,初瑜也是应的。

他已是想好了,等到东府分家,就拿出些银钱,分赠给三位堂弟。再以后如何,就由他们自己发展。左右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他这做哥哥的也不能看顾一辈子。

如此,分给三个堂弟的,自己外放后带到外地的,正经需要一笔银钱,所以他才借着京城众人跑官这个风,给妻子出了这么个主意小赚了一笔。

说来也好笑,有些外官,初到京城,消息不灵通,不知曹府与稻香村的关系,将“稻香村”的礼盒送到曹府。

总共稻香村七种礼盒,曹府竟收到其中三种,包括银礼盒一种四盒,金礼盒两种四盒。

这入口的东西,即便是自家铺子买的。中间经过转手,也只有赏下人的。只有那盒子,做的精巧,初瑜便分给妞妞与天慧装小物件。

这日,正值曹颐休沐,他却没有出门送节日,而是留在家中侯客。

早在三日前,年熙就使人送来拜帖,要在今日携妻上门。

专门选在曹颙休沐的日子登门,可见也是有心的,加上两家是正经连襟,曹颙这个做姐夫的,自然也要慎重以待。虽说他心里明白,年熙八成为是道谢来的,却也不好失了礼数。

听说妹妹、妹夫上门做客,初瑜满心欢喜。

虽说淳王府五格格也嫁到京中,可是因夫家苛声,回趟王府已是不易,更不要说到姊妹家做客。

李氏听了,便也很是看重,叫初瑜好好张罗席面,不要怠慢了亲戚。

对于年熙能熬过生死劫,曹颙很是为他庆幸,可是想要年家最重要的靠山年贵妃年寿不久,年羹尧也下场凄凉,引汁速不知年熙会如何,泣欢喜就淡丫几有的时候,活着比死去更艰难。

巳初上午九点,年熙夫妇如约而至。

年熙看着仍比较清瘦,可与那次病榻相见,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那次是死气沉沉,现下不能说是勃勃生机,也多了精气神儿。

那么重的病,调理了三个月就有这个起色,已经是难得。到了曹府后,年熙先同七格格一道,去兰院给李氏请安。

早先他也陪着年家老太爷造访过曹府,可当时是外客,自是前厅吃茶,没有资格进内宅如今,却是正经的姻亲,实在亲戚,自是要通

说起来,年熙的外祖父纳兰容若,还是曹寅的旧友。虽说纳兰病故的早,可李氏早年也听丈夫念叨过。

加上也听过年家这位嫡子的处境,幼小失母,继母不慈,少年时寄居雍亲王府,长大后亦是全赖年迈祖父照拂,李氏心中就多了几分怜意。

这问顾之间,她就不自由地带了几分慈爱。

年熙家中,继母是出身宗室,行事带了骄娇之气伯母寡言少语,待人客气疏离姑母虽疼爱他,而是因姑侄之间年岁相差不足十岁,更像是长姐。

李氏这慈爱之态,引得年熙动容,回话之中也带了真心亲近与恭敬。

李氏见他如此,越发觉得他不愧是大家公子,恭顺有礼,更是喜欢,道:“既是实在亲戚,要是不嫌弃我们家门第低,往后不妨多走动走动。你们连襟年岁也相差不了几岁,又同朝为官,正是当多亲近。”

年熙脑中,生母的模样已经模糊。

虽说他早就知道曹颙与自己父亲有嫌隙。同年家有所疏离,却是不愿违背李氏的好意,看了眼旁边坐着的曹颙,方看着李氏,道:“太夫人,大姐夫是晚辈的救命恩人,只要大姐夫不嫌晚辈笨拙,晚辈自是乐意多向大姐夫请教为人处事之道。”

这岳父、娘舅、连襟,是旗人最看重的三门外戚。年熙乐意与自己儿子亲近,李氏也跟着高兴。

在李氏处请安完毕,曹颙便陪着年熙去前院客厅吃茶,七格格则被初瑜请到梧桐苑,姊妹两个说体己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