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953

分节阅读 9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向来好强,怕女儿嫁妆薄了,在婆家受慢待,,

午后,初瑜来上房请示婆婆十六日淳王府赴宴之事,淳王太妃十五日出宫就府,淳王府十六日宴请亲戚,算是为太妃暖屋。

走到廊下,还没等使人通禀,就见绣鹤轻挑了帘子,蹑手蹑脚地走出来。

初瑜见她如此举止,轻声道:“老太太这是再歇午觉”

绣鹤犹豫了一下,道:“早上去了荀院,回来就哭了半晌,方才擦了脸躺下

初瑜虽有些放心不下,但是长辈之间的事,又关系到李家,不是她这个做媳妇的能插上话的,便低声吩咐绣鹤两句,转身回去。

刚出兰院,就见高太君身边的丫鬟青梅面带急色地疾行而来。

见了初瑜,她忙屈膝,道:“太太。老太君瞧着不好”

初瑜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一边使人去请太医,一边使人去兰院,自己匆匆跟着青梅去了荀院。

芳院上房,香玉伏在坑边,拉着高太君的手嘤嘤地哭着。高太君面上通红,双眼紧闭,看着十分骇人。

初瑜伸出手去,在高太君的额上拭了一下,滚烫滚烫。

“怎么烧成这样还不快投了湿手巾来。”初瑜轻斥道。

青梅带着两个上房的丫鬟,出去端水弄湿手乒。

这会儿功夫,李氏也到了,走得急了,脚步都有些不稳。

她走炕到边,俯下身来,轻唤了两句,高太君方幽幽地睁开眼睛,哑声道:“不碍事,”

李氏哪里敢放心,少不得等太医过来,

曹颙落衙回来,就听说高太君病了。他心中猜测着缘故,先到兰院来见母亲,不想正碰上李氏歪在炕上,初瑜端了药碗在炕边奉药。

他唬了一跳,快走两步上前。道:“母亲病了”

李氏摇摇头,道:“没有,是你媳妇小心,今儿请太医过来给老太君瞧病后,也给我瞧了瞧。太医说天气交感,有些脾胃不调,就给开了个方子调养

曹颙不放心,从初瑜那里讨了方子。仔细看了,确实只是温补的方子。才算放心。

他从初瑜手上接过药碗,坐在炕边。亲自送到李氏嘴边,服侍她喝下。

李氏眼睛酸涩,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胳膊,道:“我没事,你不要担心。你外祖母那边也还好”

曹颙点点头,道:“晓得了,母亲也不耍太焦心,外祖母终会想明白的。”

李氏见他还穿着官服,就打发他们夫妇两个回梧桐苑。曹颙正有事问妻子。便与初瑜从兰院出来。

“可是老太君让母亲为难了”曹颙问道。

下午时李氏已经对初瑜说了高太君的话,现下初瑜就将那些话转述给曹颙。

曹颙听了,苦笑道:“真是令人意外,”

想着自己对高太君的提防与疏离。曹颙也有些不好意思。

不管如此,她到底养了李氏一场。她又没有亲生骨肉,待李氏自是如亲生一般。

“爷,老太太将金子与首饰匣子都交与我了。我想着即便真求太妃娘娘,也不好直接孝敬金子,要不就交给十六叔,请十六叔定夺”那匣子首饰,还是别当了,折成银子交给老太君,安安老人家的心。”初瑜斟酌着说道。

“暂时都别动,需要什么花销,先从帐上支银子,”曹颙道。

初瑜稍稍一怔,随即明白过来。这些金子首饰虽是高太君私房,可也是李家家财,不知会不会担干系,在李家上下没处置前,不好轻动。

回到梧桐苑换下官服,曹颙就去苔院探病。

许是头疼的厉害,没进屋子前。听到高太君低声呻吟。等他进了屋子,高太君却熄了声。

倒是没有提让曹颙为李家请托之事,她只是硬撑着坐起来,问了几句李家涉案的详情。

听说除了涉及织造府与盐政亏空。还有东北挖人参与私结皇子等,老人家的脸色白了又白,喃喃地不知说了句什么,曹颙也没听真切,便让她打发出来。

回到梧桐苑,曹颙干坐了半晌。

李家都到了这个地步,若是他再袖手,世情上也说不过去。

虽说不好去为李煦脱罪, 但是该照拂也得照拂,要不然落在旁人眼中,就是冷血无情。

次日,他便吩咐曹元,跑趟刑部衙门,打探李家案件的案情进展,以及李煦与家眷何时押解到京。

新皇即位后,六部堂官变动最大的就是刑部。之前的心仙卜官,降的降,调的调,现下换上的两个尚书、四位侍有 是这两个月才上任的。

其中满尚书佛格是从内阁学士升上来的,是宗室,身上有辅国将军爵位。早年名声不显,新皇登基后。才封了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而后不久,升任刑部尚书。

只是有隆科多与十三阿哥的荣宠在前,佛格这边就不那么扎眼。

不过曹颙心中明镜似的,这位新尚书定是“四爷党”要不然也不会执掌刑部,成为皇帝的台前人。

曹颙不知道。雍正那边早就使人盯着曹家,就是要看曹颙如何应对李煦问罪之事。

曹家前一日请了太医,次日就使人去刑部打探,这也在情理之中。雍正看到这个消息,说了声“愚孝”就撂在一边,想着曹颙会不会上拜子为李家求情。

等了三日,到十五,李煦父子押解到京,还没等到曹颙的求情折子。雍正倒是有些猜不准,不知曹颙是重情还是寡情。

“十三弟,这曹颙还没动静,倒是个能忍的”他倒是有些不乐意。跟十三阿哥抱怨道。

十三阿哥听雍正如此说,心中犹疑不定,只当雍正要借李家的事,将火烧到曹家小心说道:“皇上您是看着他长大的,又不是不知道他小心的性子,从不敢有半点逾越。就是曹家家奴,也有识字的跟他们念大清律,但凡有半点作奸犯科的事情,都不许下人们沾。李家虽是亲戚,他身为臣子,也不能公私不分,持宠生骄。倘若那样,不是辜负了皇上对他的看重。”

雍正听了,神色稍缓,道:“朕还想给他个恩典,他到是乖觉。”

这才抱怨了没两日,曹颙亲到刑部探监的消息,就递到御前。

雍正见状,哭笑不得,跟十三阿哥道:“瞧瞧,这到底是聪明的,还是傻的,竟也不晓得避嫌,就不怕朕迁怒与他。”

十三阿哥听他嘴里骂着,面上却还带着笑,就晓得他不是真恼,顺着他的话说到:“还是皇上教导的好,曹颙不敢因私情妄议国事 ,却也不失本心,不是趋利避凶的小人。”

刑部大牢,向来是京城百姓谈之色变的地方,差不多每天都有犯人尸体拖出去。有些钱财的犯人还好,有钱能使鬼推磨;若是没有银钱打点的,进去就是跟在鬼门关似的。

李煦是官身,李鼐身上也捐着官,所以父子二人并没有关押在地牢。而是在外边的板房。加上曹家之前已经花过银子,所以父子二人没有戴刑具,并且得以同室关押,条件还算是不错。

只是李煦在江南时受刑,过后又千里押解,伤势拖延,至今未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