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883

分节阅读 8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天佑这一发狠,左住、左成兄弟就坐不住。加上左住的岳父家使人进京,专程有人到曹府请安,还探望了这兄弟两个。马俊也颇有岳父自觉,给女婿写了封信,多是问他课业学习的。

左住就有些坐不住,他年岁渐长,自是晓得没有在义父家住一辈子的道理。他与弟弟总有自立门户,到时候他这个长兄就要担当起奉养母亲、教导弟弟的责任,还有自己未来的妻子与儿女虽说义父从没苛求他们兄弟什么,但是连天佑、恒生都晓得科举晋身,不依赖家族恩荫,他们兄弟两个怎么会厚脸皮「指望义父给安排锦绣前程。

他与左成是双胞胎,心意相通。他这一发狠,左成也多了几分正络。

左成想的是,哥哥这舨在意功名,自己也不好闲着。自己努努力,到时候就算哥哥落榜了,还有自己在使劲。他想让哥哥欢喜些,想让母亲跟着欢喜些。

虽说心思各异,但是天佑他们三个小家伙都是卯足精神读书。

天佑白日要去旗学,旗学里的老师虽也都是进士出身,但是哪里比得过曹颙专程请来的范翰林

所以,每天回家后,天佑就去范翰林的院子问功课。

这般突击下来,这三个小家伙的功课不能说突飞猛进,也是进展不小。

以范夫子的本意,是不赞成曹家这几个弟子今年就下场的。总觉得他们年岁小,见识短,文章作出来生涩。要是好好磨上三年再下场,天佑说不定能争个“案首”院试第一名但是天佑他们心切,曹家家主又点头允的,范夫子自不好说什么。

没想到,除了功课差的恒生,天佑与左住、左成顺利地考过了县试与府试。

如此一来,范夫子就有些激动。

入曹府数月,他已经晓得曹家前几位西席的情况,名声不显的郑燮先不说,就说几位弟子的蒙师钱陈群,那可是誉满江南的大才子。

如今,自己的弟子就要参加院试,这范夫子少不得仔细传授一番心得。这三个小小少年,不过十一岁,往后还有无数的岁月。

若是三个弟子,都能顺利通过院试,那范夫子绝对是自豪的。那样,他也觉得自己没有辜负曹家的厚待。

等到六月府试考完,天佑只觉得自己快要累死了。

他三天没有读书,就算在课堂上,他也能闭着眼睛假寐,可见疲惫封什么地步。

他想着已经被钦点为伴读的弟弟,心中对于今年院试就有了执念。要是他的功课超好,并且通过院试,那说不定龙椅上那人也会让他做伴读。

独留下弟弟一个,天佑实有些不放心,所以三日后,他又开始使劲读书。

见儿子废寝忘食,小脸都熬瘦了一图,初瑜自是心疼不已。她已经出了月子,顾不得两个小的,使人熬了不少药膳,调理儿子的身子

旗学中,开始有人巴结程海。不少人上前巴结,开口闭口都是曹家好气派,天佑功课多好,云云。

天佑听了,只是淡笑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九百五十四章 会亲酒

五月底,科尔沁和硕卓礼克图亲王巴特玛来朝,同行的是他儿子固山额驸拉锡,

因那笔嫁妆,曹家与亲王府有所往来。去年年底,曹颙曾以母亲的名义,给王府预备过一份礼。王府那边,则以亲王福晋的名义,使人往曹府给李氏请安。

虽没有揭开说,但是李氏与曹颙都就认了科尔沁是李氏外家的事实。

实在是玉荫的真正身世牵扯到当年的皇家秘辛,隔得年头又委实久远了些。所以,留在外人前的线索,玉荫就是科尔沁贵女。连身为当时人后代的李氏与曹颙,也以为如此。

她出宫产女,许是牵扯到先帝储妃,许是牵扯到康熙与裕宪亲王,所以不为世人所知。

就连巴特麻的子侄,也当“慧妃”是科尔沁近支贵女,李氏身上流着科尔沁的血脉。所以,他们对曹颙与恒生,也是实心实意当亲戚待的。

刚到热河的第一晚,他们就同曹颙与恒生喝了会亲酒。

论起辈分来,曹颙要称巴特麻一声“舅舅”,称拉锡一声“表弟”。

曹颙这些年,几次随从塞外,跟蒙古人打过几次交道,对蒙古人印象颇佳。不说旁的,就是那年太仆寺卿任上,去口外牧场巡查,若不是遇到蒙古牧民援手,他就要葬身在那场白毛雪中。

巴特麻虽是亲王,但是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科尔沁,依旧是豁朗的性子,喝起酒来,不让年轻人。

拉锡比曹颙年轻几岁,还是头一遭见这位表兄,倒是相见甚欢。

他这次来,是专程随着父亲陛见的。若是不出差池,这父子陛见后,巴特麻就要为儿子递请封折子。

拉锡同苏赫巴鲁处境相似,都是嫡幼子。要是搁在早年,蒙古人由幼子继承家业;如今受儒家文化影响,蒙古各王府也以嫡长子继承为主。如此一来,其他嫡子地位就有些尴尬,无权继承爵位,既不好像庶子一样完全依附王府。

进京当差,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成为蒙古王公子弟的一个出路。

卓礼克图亲王府虽有子弟在京,但多是旁系,身份不显。

曹颙身份炙手可热,如今又是户部实权堂官,能帮衬一把最好,巴特麻想到此处,只觉得欣慰。

早年,科尔沁的女人在满洲顶半边天。太宗皇帝在世时,后宫五妃三位出自科尔沁;世祖皇帝在世时,科尔沁女子虽没有得到帝王的宠爱,但是却占据后位;等到今上登基,满洲已经坐稳天下,不再需要科尔沁的援手,所以蒙古贵女入宫极少。

相反,爱新觉罗家格格,却是源源不断地嫁入蒙古,使得蒙古人多成为爱新觉罗家的外甥。

就像朝廷防备蒙古人一样,蒙古人也防备着满洲人。

从朝廷指婚旨意下来,巴特麻就对拉锡说过,格格必须要迎娶,但不管那位格格品貌如何,都不能做他孙子之母。

如此做,只是为了黄金家族血脉的传承。不是担忧有满洲血统的孙子,而是担心身为爱新觉罗氏外甥的孙子,会成为朝廷攻陷蒙古人的软刀子。

这样的事儿,并不少见。

朝廷寻由子问责于蒙古王公,夺爵论罪,而后令宗室贵女所出的台吉承爵。既名正言顺插手蒙古内务,又变相地掌控蒙古各部。

当倪端初显时,这些蒙古王爷就想法子抵制,这也是为何嫁入蒙古的宗女那么多,能真正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都是少数。能生下孩子的,要不是公主,身份尊贵,不受王府辖制;要不是身份极低,指得又是远支。

像宝雅一样,能平安生下两个嫡子的,实是不容易。这其中,还要多亏了那位侧福晋,因她的高调受宠与一双儿女,使得宝雅的下嫁去了繁华,不为人注目。而后,宝雅年轻的活力与“雍容”,多少也使得她的郡王丈夫生了恻隐之心。

那一家子的故事,要是真说起来,也能洋洋洒洒几大篇,这里就暂且不提。

酒过三巡,巴特麻说话直爽,不会拐弯抹角,以长辈的身份,敬曹颙三盅酒。不过是一片慈父心肠,请他多照拂幼子。

曹颙不敢托大,站起身来,连道“不敢当”

说实话,拉锡是亲王府嫡出,最差也能封个国公,身份爵位要比曹颙显赫。就是出仕,以拉锡的身份,就算没有任何履历,也是从二品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