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877

分节阅读 8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间常态。去了的要恭敬,留下的也当珍惜。你不要迁怒福晋,真要是论起过错,那为了妥协、为了后院安稳将你送给福晋之人,岂不是错上加错”

说到这里,他露出几分郑重道:“生恩牢记在心,养恩也不当相忘。你若此时钻了牛角尖,迁怒福晋,才是真不孝。十几年的养育之恩,总不是假装。”

初瑜也知丈夫说得不假。但是心中到底难安。

曹颙见她如此,道:“离额娘“三七,还有些时日,到时你若是真的不愿再见福晋,一七、二七就不必回去,我替你执礼。”初瑜点了点头。胸口的浊气挥之不去。

侧福晋是郡王侧福晋,上了玉蝶的皇家人,这丧事都有内务府使人预备,王府那边倒是井然有序。

曹颙“头七、二七”都去了。

这期间,因初瑜养胎,七福晋除了使人问病,还专程使婆子送了几筐芦柑,说是初瑜早年最爱吃的。

初瑜盯着那几筐芦柑,心中叹了口气,打发人将这些芦柑分了”

曹颙除了当差,就是回家照顾妻子,看着忙忙碌碌的,实际没啥正经事。

曹颙日子过的轻松,旁人却越发不自在。因为。今年是大计天下官员之年,这考评如何,关系到日后仕途。

曹颙虽不八卦,但是架不住说得人对,对这次大计天下官员也就生出不少兴趣。

直到大计天下的结果出来。曹歌才晓得自己几年前多么幸运。未及弱冠的年轻道台,因善待地方百姓的缘故,就得了个。“卓异”的考评。

要知道,这大计天下官员,三年一次。一次也不过出十几个“卓异”

曹颙当年远在山东,就得了这样的照顾,看来真是恩自上出。

如今曹颙在户部。想要得个“卓异”却是不容易。毕竟他是副堂官,有了功劳是正堂的,没了功劳就要替正堂背黑锅,这也正是副职的尴尬之处。

虽说大计天下三年一次已惯例,但是这到了最后,朝野中人都揣测纷纷。

这被褒奖的“卓异”官员少,像其他贪酷年老有疾不谨罢软才力不急浮躁罪名的官员却多小两百人。

等到这两百人收到处分时,大家后知后觉,才发现不对劲。

这些人中,多是皇子府的门人,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关系。

就是原本要升职的王全泰,而今也因考评得了个。“浮躁”暂时与升职无缘。

曹颙冷眼旁观。暗暗心惊。

看来康熙在清理皇子们爪牙,好让新皇安稳登基”

郭里口,御舟上。

十三阿哥拿着手中的折子,神情有些疑惑。

王全泰虽是十三阿哥门人,但走出仕这几年,都凭着真功夫立功。而今,莫名其妙地丢了新缺,这考评中永远地留下一笔。

十六阿哥刚好来寻他,站在舱门口,见着十三阿哥脸色晦暗看信。

他迟疑一下。寻思要不要进去,十三阿哥已经抬起头,露出笑来,道:“老十六来了。”

十六阿哥也没有什么正经事,说了几句,也将话题说道大计天下之事。

十三阿哥闭口不提此事,只是静静地听十六阿哥讲述。

十三阿哥晓的。自己回不去过去了,再没有鲜衣怒马的轻松。

若是早年,他身边的人受了委屈,他绝不会忍,想着暴跳出来,给妻子长脸。如今,他到底多了胆怯,晓得留三分余地。

转眼,到了二月初十,曹颙带妻子回淳郡王府,为侧福晋做“三七”

不知道是否想明白了,初瑜在七福晋面前神色重复,这多少失了兴致。

忙了半日功夫,曹颙正闲着,就同几个小舅子坐一道,加深感情。

丧母之痛,显然这几个青年人措手不及,样子憔悴不安。

曹颙见状,不由皱眉。

这埋怨福晋的话。初瑜作为出嫁的女儿,偶尔能说一下。只要不流传出来,也无伤大雅。弘曙作为王府未来的继承人,却不能这样做。

真相如何。已经过去。弘曙要是真记恨上七福晋。闹出旁的出来,就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他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旁观,不参合进去。等到有机会。告诉岳父。也是罪过。

侧福晋“三七”过去没几日,圣驾回鉴。

这“大计天下”也留下了尾巴,关系到小两百官员的仕途胜衰,这四下里钻营得还少了。

就连曹府,都接连招待了两位客人,

一位姓曹的知府。淅江金华人,并不是曹府族人。但是祖上有曹府有往来。他须发皆白,依仗着年岁大,提及两家祖上的交情。

一个姓孙的郎中。就是孙文成的堂弟,是孙家嫡子子弟。

曹寅在时,这两人就曾上过家门,所以曹额也认识。

他们倒是真当曹府是亲戚了,半点不含糊,理直气壮地说出所求。

曹颙看着两人,只觉得脑袋里是浆糊,转而渐渐清明。

他已知道,这次大计,多是清理的皇子家奴。

眼前这两人。官不高,名不显,却是不知不觉地择了门墙。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九百四十六章 京察

这次“大计”后。圣驾回京,就轮到“京察”。

曹颙那位远方表叔孙郎中,就败在“京察”上。

所谓“京察”就是对京官的考核,曹颙也未能幸免。只是孙郎中是五品官,有顺天府衙门负责考校;曹颙这个二品侍郎,则是直接参加吏部与督察院的考试。

没错,这京察的主要手段就是“列题引见”与“会核”

列题是关于朝政撰写条陈;引见是由吏部开具履历单引见给皇上;会核则是衙门长官对下属的考语。

这考核标准,并不是凭借长官主观,而是有标准。

以“四格六法”为考核标准。所谓“四格”就是指“才守政年”

“才”是才干。分为长、平、短,曹颙是长;“守”是操守,分为廉、平、贪。曹颇得了个“廉”;“政”是政务,分勤、平、怠,曹颙是勤;“年”是年龄,分青、中、老,曹颙是青。

“六法”则是指六个方面的缺失,不谨罢软无为才力不足浮躁年老有疾有了这六个方面的确实,分别要革职、降级、勒令致仕。

“京察”成绩分三等。称职勤职供职

这“四格”曹颇考核都是上,“六法”又半点不沾,所以即便他这两年在户部没有什么显著功绩。京察成绩很是惹眼,就是京官中的第一等“称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