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833

分节阅读 83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康熙扬声道:“张廷玉”

张廷玉闻言一禀,忙起导应道:“臣在”

“四川总督年羹尧兼理陕西总督事务的谕旨重拟。”康熙沉吟片刻。吩咐道。

“臣领旨。”张廷玉躬身应了,而后在再次坐到几案后,拿起笔来,静待康熙口谕。

“改兼理为署理,再命他就弹劾之事,上折自辩”康熙的声音冷冷的,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张廷玉听了,心里莫名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涉及太子复立就好,好不容易万寿节后,皇上开恩,将大学士王谈放了出来,要是再闹出点什么来,这位老相爷怕是不能善了。

不管外人怎么看,张廷玉作为正宗的孔孟子弟,心中对这老相爷的风骨还是钦佩的。

年羹尧近日横行京城之事。张廷玉早有耳闻,心下颇是不以为然。就同年羹尧看不惯曹颙一样,张廷玉心中也看不惯年羹尧。

他比年羹尧大七岁。都是官宦子弟。却是同年,都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可是年羹尧这进士的含金量,向来为人诟病。

年羹尧是康熙三十八年的举人,名列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四名。

放榜后,就有应试士子揭帖,拉开该年的科场案。传言中,年羹尧之父,时任湖广巡抚的年遐龄,镂赠考官一万两。

当年顺天府乡试,以重试落幕。年羹尧最后仍在榜单上,这轰动一时的“科场案”最后以“落第士子嫉妒冤诬”结案。

张廷玉也是当年应试士子,自然也晓得一些内幕。朝廷为了维护颜面的结案之词,自是不可信。

而后,两人选为庶吉士,三年后初次授官都是翰林院检讨。

数年后,年羹尧为内阁学士,外放为四川巡抚,成为当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风头一时无二。

张廷玉,却入直南书房多年,一步一步,直到前几年,才升到内阁学士位上。

年羹尧看不惯曹颙年纪轻轻就跃居高位,却不想也有不少人瞧着他年轻不顺眼。

在张廷玉这样的汉官眼中,年羹尧之所以而立之年就为封疆大吏,不是他有什么卓越的才能。是因为在旗的身份所致,才得以幸进。既是幸进,皇帝恩典,就该好好听话做奴才,这般招摇,不是小人得志是什么

不过,不满归不满,张廷玉御前当差多年,早已练就一副不动如山的本事。他手腕轻动,已经草拟好一份旨意。

待写到命年莫尧上折自辩。他的嘴角微微地动了动,竟是好奇年羹尧看了这谕旨,会是什么脸色儿”

安定门内西北角,花园胡同。

这里是年宅,是年羹尧之父致仕前修建的宅邸。是四进的院子,年希尧、年羹尧兄弟在京时。皆居于此处。

宅子西路,就是年羹尧早年的旧居,如今他的长子江淅道御史年熙居于此处。

书房中,年熙看着父亲,带着几分羞愧道;“都是儿子不好,连累父亲清名受损。”

原来,接连弹劾年羹尧的两位御史,都是年熙督察院的同僚。其中一位,还是早先江淅道御史最有力的竞争者。

那位御史,在督察院当了十来年差,按照履历,绝对有资格升任江淅道御史。只是寒门出身,没有后台,最后是年熙横空出世,占了江淅道御史的缺。

年熙虽晓得,无风不起浪,若没有父亲的倨傲,也不会引来御史侧目,但是“子不言父过”他只能反省自身。

通过这件事,也让他警醒。

这不过是个毫无背景、没有任何势力的小御史,心中记仇,都能咬人一口报复;江渐道那边。牵扯到朝中各方势力。

他要做个好御史,到底是为家族争光,还是为家族埋祸

年羹尧见儿子隐隐的露出几分憔悴,皱眉道:“不遭人嫉是庸才,不过是几只跳梁小丑,胡乱叫嚷,不必放在心上。这些日子。瞧着你又瘦了,太医是怎么说的不可太熬神,你若再这么心思重,这御史不做也罢。”

年熙听了,想起曹家那三柄如意,道:“父亲,皇上对曹家向来恩重。曹颙虽没什么,到底还要看在平郡王的面子”

年羹尧听他说完,就摆摆年道“好了,好了。真是愣嗦,以后在家中,少提这些没用的,要是传到老太爷耳朵里,老太爷又要胡思乱想”

金鱼胡同,十三阿哥府。

今年巡行塞外的随扈名单已经下来,十位皇子随行,为历年随扈皇子人数最多的一次。但是。十三阿哥并不在这十人中,而是同五阿哥、十二阿哥、十七阿哥留守京城。

四阿哥得了消息,怕十三阿哥难过,专程过来探望。

十三阿哥却是不以为意,道:“四哥,不管是在皇阿玛跟前,还是留守京城,都是为皇阿玛尽孝。为国尽力。况且旁人怕京城酷热。弟弟却是恰恰相反,耐得住热,受不得寒的。塞外风硬,皇阿玛留我在京,说不定正是因心疼我。”

他说的是他的风湿,四阿哥见他精神还好,并无不快之处,也算放心 。

再想想,京城留下这几位,都不是精干皇子。十三阿哥在其中,也算是处理政务的翘楚,趁机多熟悉熟悉政务,也算是好事。

十三想起近日年羹尧在京城招摇的传闻,对四阿哥抱怨道:“四哥,早年瞧着年羹尧还算知礼,怎么当了十几年的封疆大吏,反而不懂规矩了往公里说,曹颙是超品伯,身份比他高了不是一分、两分;往私里说,他是四哥的门人。曹颙是四哥的亲侄女婿,算是他的半个主子。今日他要曹颙避道,明儿是不是我见了他,也得给他避道”

四阿哥听提及此事,也是莫名心烦。

年羹尧的骄狂,四阿哥比外人知晓得更深。如今又闹出御史弹劾来,虽说其中固然有年熙得罪人的缘故,也是年羹尧行事不够恭谨,将小辫子递到旁人手中。

偏生,四阿哥一句重话都说不得,还得顺毛哄着。

“想来是他对曹颙有些成见的缘故,在旁人面前,他也没有什么不当之处,前些日子,我还特意说了,叫他看在你的面子,给曹颙留几分余地”十三阿哥与年羹尧都是四阿哥极为看重之人,四阿哥不愿十三阿哥同年羹尧生了嫌隙之处,如是说道。

不听这话还好,听了这个。十三阿哥心里更是犯嘀咕。

以卑蔑尊,让曹颙避道。这就是给他十三阿哥“面子”这样的“面子”真是让人心里脑应,还不若不给的好。

只是他也听出四阿哥话中尽是维护之意,想着年羹尧是四阿哥的内亲,年氏在雍亲王府倍受宠爱,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十三阿哥就知趣了。

有一有二有三,这“偶遇”三次后,曹颙就将年羹尧的事情撂到一边,等着看热闹。

毕竟他这个户部侍郎不是摆设,每日里各种杂务也是繁琐得紧。加上十六阿哥已经露出消息,他在今年的随扈名单上,这家里家外也要妥善安置。

幸好小五要先在吏部主持下。学习半年,不至于马上补缺出京,所以将府事务可以前托给小五。

数日之间,就有御史闹腾起来,年羹尧的“跋扈”就成了众所周知之事。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并不意外。因为早有九阿哥在旁,虎视晓眈,等着抓年羹尧的把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