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759

分节阅读 75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又种什么”十七阿哥跟着起身,有些好奇道:“你也是大家公子,怎么最近就迷这个”

“总要寻些事儿做,十七阿哥没做过,所以不晓得,要是做几日农夫,就晓得其中乐趣”曹颙笑着说道,所谓“一亩三分地”实际上足有十几亩大小,就在庄子西门外。

一半开辟是菜地,种着各色应季菜蔬;一半则是农田,现下种着的有麦、谷子、高梁、黄豆、芭谷等几张常见的庄橡,今日新整理出的这两亩地,则是要载种土豆,从城里买来的土豆种子,已经由侍候地的几个佃户,都按照土豆芽切成块,曹颙这边理论的知识多,并没有亲自动手的嗜好,带着旬小可哥到农庄这边,也不过是看看的土豆栽种得如何,其帷仕竹只势如何,什么的,其实,除了眼前这块地,他还使人在后山向阳、背阴的地方各开了两亩地,种得就是芭谷同土豆,毕竟没有做过农民,他对于农业只有理论知识,他只晓得在几百年后,这芭谷、也就是玉米,做过几个年的国家储备粮,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就是玉米。

至于土豆,则是因为晓得它不挑地,而且还高产,时值五月中旬,这地里的菜蔬庄橡长势不同,有的才发芽,有的如油菜、韭菜小水萝卜等物,已经能吃了。

十七阿哥自幼虽长在深宫,但是个十来岁就随扈出京,并不是不知庄家的笨蛋,看着眼前这一片规划有序的田园菜地,十七阿哥除了最初的好奇,也不禁陷入深思,认识曹颙多年,他晓得曹颙并不是勤快人,这些年要不是皇父催着,根本不会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十七阿哥可不会意外,曹颙种地种菜真是为打发时间来的,这会儿功夫,日头越发足了,曹颙见十七阿哥头上有汗,就不拉他在这边呆着,两人回庄子用午饭,这午饭上的小白菜、小水萝卜,都是使人从菜地里新掐的,就着素炸酱、肉炸酱,两人吃了好几碗饭,待饭后,十七阿哥有问出心中疑问,道:“孚若,说实话,怎么想起侍候庄稼来”

曹颙沉默了半晌,道:“前年夏天,我不是去了次河南府么除了在浴阳,还去了下边县城,正赶上河南前两年大汗,城里都是买儿卖女的,乡下则是携家带口去逃荒,那真如蝗虫过境一般,路上的野菜树叶都被吃光了”

十七阿哥听得皱眉,道:“怎会如此,不是有朝廷的赈济么”

曹颙看了十七阿哥一眼,道:“河南府的地方仓我不晓得,只记得早年在山东时,地方粮仓多是只有账目,没有粮食,赶上朝廷需要调粮的时节,不过是胡乱调些来充数”

十七阿哥听得生恼,道:“说到底,还是皇阿玛纵容后半句却是说不出,只使劲地拍了拍椅子,表达自己的不满,对于吏治腐败,曹颙也不想多说什么,一是晓得多说无益,康熙在位久了,又爱面子,又在乎史笔,是打定主意要做“仁君”的;二是晓得,用不了几年,四阿哥上台,就会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现下贪污得越狠,到时候下场就越惨,不过是自作自受罢了,“西北十年九早,西南都是山丘之地,这芭谷同土豆两个,虽是糙物,但,却不比其他庄橡那般挑地,亩产也高,去年夏天,河南府的山丘等地,已经由官府出面,推广种植苞谷同土豆,根据地方报道户部的资料看,也算颇为成效,要是这苞谷同土豆两种,能在西北小西南推广开来,往后遇到饥荒之年,也能少饿死几个百姓”曹颙说道,十七阿哥听了,道:“怎么就西北、西南,皇阿玛不是使人旗丁回东北屯田么为何不在东北推广”

曹颙回道:“这几年皇上一直使人在畅春园同天津卫栽种新稻种,还使中原同江南几处督抚监察试种,要是所料不错,东北那边的屯田,皇上应该是想要人种稻,省得京城粮仓全赖湖广供应”

京官禄米,同八旗官民的口粮,都是稻米。这些稻米,都是经过漅运,从湖广至江南,从江南至京城,要是东北广种稻米,那京城对谐运的依赖就弱了几分,漅运腐败,也是朝廷头疼了几个年的问题之一。

“东北苦寒,能种稻子”十七阿哥有些疑惑,曹颙笑道:“十七爷不知,热河外,前几年就已经有稻田了,只是面积不广罢了”

十七阿哥看了曹颙半晌,道:“现下,我总算明白皇阿玛调孚若去户部的用意,要是孚若为户部掌印。指定不比那几位京堂差”

“十七爷理赞,我不过是略尽绵力而已,虽不在其个,但是有皇上的恩典在前,还享着朝廷的几重俸禄。总不好愚钝度日”曹颙说道。

实际上,不过是曹颙为自己寻条后路罢了。

想个小法子,一时之间敛些银钱。始终是小道,成功了,也不过是给皇帝添些零花钱,算不得上台面的大功劳;失败了,在皇帝眼中就成了无用之用,家族兴衰荣辱都失了绮仗,而身在他这个位置,在权势之中。为了支撑门户,也没有退路,他只能另辟蹊径,为自己多添几个筹码,至于利国利民,百姓疾苦,他心中也想到,但是总觉得太遥远,要说他全然无私,只是为了百姓安康,他还真没有那么厚的面皮,弊了尊颐的话,十七阿哥露出几分羞愧道:“孚若看似散漫,这些年来,却是为国为民,说起来,我才是废物点心,妄为臣妄为子,但求自保,全无为君父分忧之心”

十七阿哥才开朗半月,曹颙可不愿他再陷入纠结,正色道:“十七爷稍安勿躁,十七爷尚年轻,现下多看多听,少说少做;往后多说多做,总有能者多劳之日”

不一样的见曹颙这般认真,十七阿哥眼中的迷茫慢慢散去,喃喃道:“再忍几年么也罢,这些年都忍了,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东直门内,李宅,还有几日,就是李鼐嫁女之期,请帖早已发出去,今儿就是搭喜棚之日。

李鼐坐在书房,手中拿着的是父亲的回信。见父亲信中提及,已经给李氏去信,请曹家使人协助李鼐调查李鼎之事儿,李鼐不禁有些皱眉,虽说早先他也想过请曹颙帮忙,但是这毕竟是李家家事,如今连姑母都告之,还让曹家下人掺合进来,那岂不是要“家丑外扬”

李鼐心中并不赞同父亲的意思,但走向来孝顺惯了,也生不出违背之心,他只是撂下信,觉得有些心烦,看来等料理完女儿的婚事后,还得往昌平走一遭,他正烦着,就有管家来报,道:“爷,孙家舅爷来了”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八百一十五章 “谈判”

李鼐上次见孙珏,还是端午节时。

那双生子之事儿,李鼐四月末就同孙珏提过。是在酒桌之上,酒过三巡之后。虽说再无旁人。但是孙珏的反应仍是很激烈。

换做是谁,白给别人养了几年儿子都不会好过。

李鼐好话说尽,别孙珏是不假颜色。瞧着那气势汹汹的模样,若不是李鼐是他的亲姐夫,那样子就要动拳头。

因顾及女儿的亲事,怕闹将出来。引得范家那边闲话,所以李鼐只能忍着,寻思等嫁女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没想到,孙珏能主动上门。

“是玉树来了。李鼐亲自迎了出去,脸上满是温煦。

孙珏穿着九成新的官服,身材微微有些发福,请不可闻地低哼一声。随着李帮到客厅这边。

曹、李、孙三家,孙家不过是靠曹家帮衬,才有今日。李家却是能同曹家比肩的。李鼐祖父早年任过广东巡抚,封疆大吏;曹颙祖父终老江宁织造,始终是天子家奴。

同曹家的内敛低调不同。李家这边。李煦向来最为注重享受。即便京城旧宅,几年也没有几个正经主子过来,但是家具摆设都不是凡品。

就说这客厅,檀木镶玉的屏风。百宝格中的古董珍玩,墙上的名家字画,随便拿出两件都值数百两银钱。

孙珏入目所及,皆是富贵,只觉得刺眼得紧。

再看李鼐身上,天青色绉绸长袍,宝蓝色马褂。马褂上的盘扣。用的是小拇指盖大小的蓝宝石。头上带着的帽正上,则是块半寸见方的蓝宝石。

腰带上挂着的几个活计,都是秀了苏绣的川锦,隐约地露出半截细细地金链子,不知是怀表链,还是其他的。

这不过是家常打扮,这一身下来,也要几百两银钱。

孙珏心中堵得慌,想着自己进京当差后,父亲每年不过给千把两银钱,连家中嚼用都不够。更不要说人情往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