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738

分节阅读 73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边落款,只有简单的“大彬”二字,穆和伦眼睛一亮,这可是前朝大家的名号,这样一把紫砂壶,就是想要花银子,也没地方卖去,一时间,他竞爱不释手,被贬官的失落也荡然无存,他摩挲着紫砂壶,又摩挲月。两桶茶叶,脸上欢喜不已,心中已经盘算着,这些茶到底仆口;少子,走了,他以后不是尚书,不在显位,那是不是也能厚着脸皮跟曹颐这个“茶童子”多混几斤茶叶,想着那个骑马送了自己两条街的青年,老尚书不由陷入沉思,曹颙这边送完穆和伦,调转马缰回户部。

穆和伦的调职是康熙突然决定的,现下还没有新尚书的人选出来,根据十六阿哥的说法,怕是康熙因西藏被占迁怒户部,所以穆和伦只能倒霉让个置。

皇帝重用赵申乔,将穆和伦摆在才户部,不过是因他是用惯的,不求他有功,但求他无过,如今,户部需要银子,“无过”就成了“过”,为什么说皇帝的心思难猜,因为别人是人。人心各异,但是将心比心,也能多少体会别人的悲喜苦楚,皇帝除了是人,还是帝,帝王只有一个,所以他的心思如同天上的浮云,变幻莫测,没人能把握,刚到户部门口,曹颙就被十四阿哥截住。

曹颙心里虽不耐烦,但是规矩使然,只能下马请安,十四阿哥的脸上带着几分遗憾,皱眉道:“曹颐,爷同皇阿玛保举为你户部侍郎,但是皇阿玛将折子驳回来了”,曹颙闻言,觉得好笑,自己今年二十五岁,满清开国以来,还没有过二十五岁的侍郎吧

几个并后,有个宠臣和坤,倒是三十来岁就任尚书,而后封阁拜相。显赫了二十年,攒下一副泼天的家业,新皇登基被抄家赐死u背负了贪官骂名,最后便宜了皇家内库,所以说皇帝是人精中的人精,这哪里是宠爱臣子啊,这跟圈养肥猪有何区别

十四阿哥卖好,不过是拉拢他,曹颇心里虽不屑,面上仍恭敬地谢过,十四阿哥向来兵部差事也匆忙,同曹颙寒暄两句,就从怀里掏出怀表,看来是要赶时间,他将怀表放回,开门见山问道:“曹颐”,小十六原本要随扈的,怎么没去听说他最近老来寻你,你们是不是又合计什么”

曹颇倒是有些不好回答,两人的关系,还不到知无不言的地步;但是推说不知道的话,等到钱庄操办起来,就瞒不住人,反而得罪了十四阿哥,他正斟酌着,就听十四阿哥道:“曹颙,爷晓得你同九哥有些恩怨,说起来你还是我们的侄女婿,都在京城,抬头不见低头见,九哥是最爱经济的,改日爷做东,咱们好好喝一顿,一笑免恩仇,你看如何”

曹颙被他盯着头皮发麻,又不好托大,承认与皇子阿哥有什么恩仇。只能应付道:“十四爷抬爱。敢不从命只是恩仇二字,还请十四爷勿要提及,微臣心中并不曾对九爷有过怨愤之意”,也不知十四阿哥信不信,或许他想要的不过是曹颙的一个表态,他在兵部,对于西北的情形再清楚不过,也能猜出十六阿哥与曹颐商议的定是“敛财大业”,所以才巴巴地过来,想要推九阿哥出来,分一杯羹,却不晓得,曹颙同十六阿哥的计划中,本来就算上了九阿哥,因为要赶时间,想在年底前收效,所以十六阿哥没有耽搁,那日同曹颙商议完后,就找机会跟九阿哥露了口风,要不然,九阿哥也不会临时从随扈的名单中撤出来,十四阿哥心满意足地走了,曹颙看着他的背影,却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看着关系“恢复如初”的九阿哥与十四阿哥两个,并没有人前表现的那般亲密无间,没有了八阿哥的辅佐,九阿哥的支撑,十四阿哥的“皇帝梦”越发,曹家,西府,兰院,上房,李氏同初瑜婆媳两个正商议去海淀园子避暑之事,眼见天气越发热了,李氏就想同丈大过去海淀园子,初瑜身为媳妇,想要跟过去侍奉,却是被李氏劝下,按照李氏的说法,曹颙每日往衙门当差,要是奔波海淀的话,怪乏的,况且丫鬟婆子一堆,也没什么非要媳妇亲自侍奉的,再说,东府曹项已经往将军府下聘完毕,定了五月初八迎娶,那边府里,兆佳氏是指望不上的,李氏想要请她带着四姐、五儿一道往海淀园子避暑,省得她添乱,剩下静惠已经怀孕七个月,身子笨重;素芯只是个小媳妇,料理红喜事,怕有所不足,还得初瑜这个长嫂帮衬,因婆婆坚持,初瑜只好留下,婆媳两个就商定跟去的名单,还,想要按照去年的例,孩子们与先生都过去,这边府里只留下曹颙大妻,原还担心天慧,是跟着祖母去园子,还是留在梧桐苑,但是昨儿平郡王府送信,曹佳氏想要接侄女过去小住,初瑜虽然舍不得,但是体恤大姑姐的丧女之痛,请示过婆婆,又问过女儿的意思的,还是同意了“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九十一章 集腋

格桐苑小书房,一曹颐已经,挑灯夜战”了几日,熬得双目赤红,才将一份大清银行计划书做完,同后世的银行一样,这个银行的主营业务也是存款、贷款与兑换等业务,因为过去的钱庄存款,需要支持保管金”所以往钱庄里存银钱的甚少,钱庄主要靠放贷与兑换为生,有的则是承接了八旗饷银的发放,曹颐上辈子接触过经济法与金融法,但是两辈子也没用上过几遭,都忘得差不多,如今,他整理的只是自己所能理解的大概的银行理论,不外乎集腋成裘”,与规范京城贷款利率”两条,前者,可以快速聚拢资金;后者则是能有力介入京城借贷市场,甚至能挤兑同行,在业内迅速脱颖而出,或许因为这两条,会使得京城不少钱庄贷款生意受损,但是曹颙并不后悔,按照沿袭的律法,规定借贷利息每月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不得利滚利;还规定,公、侯与四品以上官员家”禁止放贷;禁止因借贷收没百姓房产、土地,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果然不假。

根据曹颙这此日子调查所知。民间借贷五分利就算少的,有的甚至到八分、十分,而且还是利滚利,因高利赁,倾家荡产者,不绝于耳,加上放贷的人家,多是高门显户,恶仆刁奴经营,百姓无力偿还有,奕儿卖女,并不鲜见。

合上手中的计划书,曹颙瞧了瞧桌子,或许康熙叫十六阿哥传话的两件差事,能够通过这个,一起完了。

这第一家银行,是内务府产业;等到这家生意好起来,再有户部出面,开办第二家银行正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而后,从京城到各省省份,政府介入的便利性显而易见,或许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现下未能预见的弊端,但是靠着银行的资金收拢,暂时缓解国家库银的不足,就算是功成,当然,等到这个大清银行,站住脚,就要再制定些存款与贷款利率的问题,省得形戍恶性循环。

这开办银行的计出同韩江氏提过后,就弓起了韩江氏的极大兴趣,重归祖业,对她来说,也有莫大的吸力,没有回扬州,选择留在京城,也是因为她不愿做个养在内宅的寻常女乎,这一生,为女以不得,为妻失机缘。如今,除了为人母,教养墓儿,她也想做点儿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