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621

分节阅读 6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可惜。资产丰富的东三省。成了皇帝私家后院不说。其中所获。多是入了各层经办人之手。

要是十六阿哥这次能有所获。那国库的银子富裕些。康熙那边也不至于巴巴的盯着自己

“若浮。可别想等现成的。虽说出面将这事揭开。不过你是内务府总管。到时候少不的还是你经手。”十六阿哥看出所想。笑说道:“晓的你怕麻烦。这次却是我拖累你了。等事完了。我好生谢你不成”

“呵呵。既然如此。那我就等着十六爷的厚礼了。”曹颙毫不客气的说道。心里已经是畅快许多。

说起来。这回也能借着十六阿哥的光。将自己前几个月受的鸟气吐一吐。报报宿仇。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做人要良善才好

十六阿哥见曹颙笑的诡异。瞅了一眼。道:“怎么笑的这么贼瞧着像是要使坏的样啊。是不是这阵子休假将你憋的。开始琢磨糟蹋人了”

曹颙笑了笑。道:“十六爷似乎有些健忘啊”

十六阿哥被说的莫名其妙。道:“健忘这打哪儿说起”

“岳父园子那几位。十六爷到底如何安置福晋那边不好直接相问,前几日跟初瑜提过为难。话里外。怕十六福晋晓的担干系。也怕十六爷心爱的慢待了。”曹看着十六阿哥。笑着说道。

十六阿哥听了。“嘿嘿”笑了两声。道:“爷这里要忙着差事。哪里顾不的那些,怕还劳烦七哥嫂一阵日子。”

都是借口。十六福晋有着身孕。十六阿哥心疼罢了

十六阿哥被曹颙调笑了一番。打量他一眼。道:“放心。你十六婶贤惠。十六叔我背负不了惧内之名。到是某人。到底惧内还是人有疾。还的仔细琢磨琢磨。”

曹颙被说不话。再想想太医之前诊断的。心里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只是到底是私事。打趣一句就罢。他对十六阿哥摆摆手。道:“十六爷咱们别你你我我。也学着当个好官。关心关心民生如何”

“是了。刚才你出来就是为了这个关心民生”十六阿哥反问道。

“十六爷同往吧。只当是消消食儿。这粘东西吃着不爱克化。”曹颙说道。

的曹主动做么。十六阿哥是好奇。跟着他一道到了街市上。

随意走了几家米店。正如曹颙所料。寻常白米已经涨到一石一两七钱银子,好些的已经过二两一石。其他小米高的价格也比春日间涨了五成。

令人诧异的是。涨的最厉害的是杂粮。

铺子里伙计讲不少官宦府里。都买进大宗杂粮。听说是因祈雨的缘故。皇上一日一餐。外头的臣子虽不敢仿效。但是也不敢再好好吃饭。

不少府里的桌子上都撤下大米面。换上粗粮做主食。

听了这个。十六阿哥不禁失笑。出了店铺。就对曹道:“若浮。瞧着。你还真是走到哪儿。哪里财源广进啊。”

曹颙瞧瞧十六阿哥微微发福的身。道:“十六爷。五谷杂粮是宝。早吃早好。”

十六阿哥打开折扇。扇了扇。道:“别跟爷说这。等什么时候你改了你那挑食的毛病。再来说这个。”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曹颙。道:“其实。将你搁在内务府实是可了了。你这精心劲儿。户部那些酒囊饭袋拍马也追不上。要是将你放在户部尚书的置上。就是大清朝又一个米思翰。”

米思翰是康熙朝早年间的名臣。在户部尚书上成就不菲。早年间。各省财赋。都在的番库。任由布政司报数支配。剩下的才归到国库。

米思翰发现其中弊端。上了折子。奏请将各省银钱经费都押解进京。入了国库。将勾稽出纳权收归户。

正因如此。才值的国库充盈。使的朝廷有财力将随后爆发的“三藩之乱”平定下去。

要知道。当时“三藩之乱”时。整个南半拉都跟着乱了。要是银子不在中央。在的方。那就算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也会有所影响。使战事继续进行下去。

除了使的朝廷不缺钱粮之外。在平定三藩之乱上。米思翰还有大功。

三藩之乱前。他是坚定撤藩派;三藩之乱时。不少朝臣顾及军费开支。建议不动八旗铁骑。而是就近调绿营抵御把守。米思翰这边。则是提出:“贼势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宜以八旗劲旅会剿。军需内外协济。足支十年。可无他虑。”

有了他这个户部尚书的保证。八旗铁骑主力才南下。随后在户部往下给各省运送军需时。他又上了折了。请旨禁止的方官员因战事加派苛捐税累民。

在三藩大军一路北进。南中国已经乱成一团的情况下。朝廷最终还是挺下来。这其中米思翰居功至伟。

因这个缘故。米翰在康熙朝众名臣中。始终有一席之的。

只是他活了四十三。就病故了。要不然的话。少的封阁拜相。不让会索额图与明珠专美于前。

不过。米思翰虽没有成宰相。他儿子却是四十出头。就授了武英殿大学士。那就是现下署理总理内务府大臣的马齐。

正是因是名臣之后。自己又有功。使的康熙对马齐颇为青睐。即便他当时掺和进夺嫡之事。康熙对他也多有优容。

五月初八。署内务总管马齐。因复授为大学士。至热河谢恩。

同日。康熙传下旨。马齐著留热河办事;前几日奉旨回京的大学士嵩祝。著在京办事。

颇出十六阿哥意外的是。马齐空出来的内务府总管缺。康熙并没有叫人添补之意。

如今内务府总管。有三位。既和硕额驸曹颙与宗散大臣观保。还有工部尚书赫奕。

这其中。又是一系列人事变动。转户部右侍郎傅尔ot纳为左侍郎。内阁学士郭为户部右侍郎。右副都史阿锡为刑部左侍郎。左副都统史刘相为刑部右侍郎。

不晓的是不是这番化带来新气象。还是十六阿哥透了什么风。终于有官员想起热河米价之事。上了折子。请调常平仓放米平价。

待五月十三。曹假满。重新回到衙门当差时。常平仓已经放米。寻常白米。官卖的价格石五钱。按户领取。

这几年。北方粮食价恒贵。就是平常每石米的价格也在一两银子上下。

这次平价。是因圣驾在热河。才有这样的价格。

在官粮的冲击下。没几日市面的粮食价格已经大跌。渐渐恢复到旧日的价格。

因有折子提及热河的米价。加上之前京畿粮价上涨。康熙又下旨。八旗官民下半年八月应领的禄米。全部现下就开始发放。

这样做的原因。是怕祈到雨后。又担心多雨。若是雨水过多。道路泥。运输不便。那米就要发霉用不了了。

虽然热河这边的王公贵人。在悠的避暑。但是西北边陲。已经开始预备秋冬军需。

西北气温比京城这低。进了八月就是深秋。九月就是初寒。

康熙这边还在为想着西北的银子。那边十六阿哥。已经扯出大旗。准备清查内务府账目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