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617

分节阅读 6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才四五日功夫”紫晶听了。不由感叹:“还是韩奶奶会做生意。连咱们小小姐小少爷们。都会说九子粽的对子了。”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好奇的了一句:“奶奶。这大概有多少银子”

“将钱在钱庄都换成了银子。拢共有两万八千六百多两。六百的零头留下了。这次送来两万八千两。”韩江氏说道。

紫晶听了。笑着说道:“韩奶奶这赚银子的手段。赶的上我们家大爷了。我这就叫人。开库房去”

银库有几间。有两装着古董字画。还有不用的大家具。装银子的只有一间。

曹家的现银不多。有的在南边魏信出。有的在曹方那边周转曹家其他的零散生意。

初瑜的银是入内库。不进总库房的。曹寅父子两个的。都不够府上的开销。还的每年庄子的银子用来补窟窿。

待韩江氏使人送来银子。清点完毕。入了库房。这银库才有点名副其实。

韩江氏看在眼里。为唏嘘。没想到曹家这么大门面。就这点家底。

早年在江宁时。曾说过曹家豪。还有说曹寅贪墨的。如今看来。传言不可信。

对于曹寅。韩江氏只是到曹家时。无意遇过一遭。跟曹颙却是打了数次交道的。

龙生龙。凤生凤。若是曹寅真是贪鄙之人。曹颙还能好到哪儿去

由父看子。由子也能看父。

若是曹颙真是贪婪之人。当年在江宁就不会以公平合作的方式同自己个儿借贷。

换做其他人。许是还会顾及程家的背景。

曹家当年的江南。权势滔天。别说韩江氏是程家支系的外甥女。就算她是程家嫡支的千金小姐。若是曹家使人上门说上一声。程家怕是巴不将闺女送上门去。

在京城也是。以曹家的身份的位。本就不用与人合伙。还不是看了她叔叔的面子

这以后因韩江氏的失。引出事事非非来。曹那边也只是诚信告。并没有将韩江氏当成下人般训斥谩骂。

韩江氏不是傻子。是晓的自己过过失。才这般迫不及待的想要补救。

韩江氏见紫晶叫人这两万八千两银子单独放置。道:“姑娘不必如此。等到中秋做账时。我将这一份刨出去就是。不用再分一次。这几日是过节的缘故。所以每日比平素多卖出不少银子。过了这阵子。银子会少些。应该也比平素的多。若是姑娘方便。就每月月末送来一次。”

紫晶笑着说道:“韩奶奶误会了。不是因想着两家分账之事。是当初大就交代的。这稻香村的买卖。大奶奶出的本钱。赚出银子来。也是给大奶奶做私房。做花粉银子。不入公账的。奶奶要送银子尽管送。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这送银子还会有人挑不成”

虽说关于铺子的生意。之前都是初瑜出面。但是韩江氏只当是曹颙守礼。注重男女大防。才让妻子跟自己打交道。

没想到原来这生意是郡主的私房不假。韩江氏心里。不晓的是羡慕。还是别的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六十八章 节前

热河这边,黑饽饽的事儿,终告一段落。

曹寅还不忘跟儿子说一句,道:“下回叫人往里掺些白面,许是就能好克化些。”

虽说对于这个麦子,曹颙实是没食欲,但是却想着是不是也在家里的日常饮食中,参些杂粮。孩子们营养均衡些,曹寅与李氏吃着也有利于养生。

只是不能挑这最便宜的东西,那样的话不是补营养,是在遭罪。

明儿就是端午,李氏这边已经吩咐厨房包粽子。因宝雅节后就要回科尔沁,所以初瑜跟婆婆商量后,就使人接宝雅母子到这边过节。

被宝雅抱过去三日的天慧,也回来了。听到母亲的动静,天慧便摸索着过去,拉着初瑜的衣襟不肯再撒手。

宝雅笑着对初瑜说道:“可想你呢。就算你今儿不使人请我,我也得过来了。哄了三日,今儿早起说什么也要找妈妈,怎么哄也不行。”

出嫁的宗室格格,没有朝廷的旨意,是不能回京的。就算跟宗人府与理藩院报备,得到朝廷的许可,回京也都有规矩与期限限制。

父母亲丧事,或儿子袭爵、女儿指婚送嫁,只有赶上这样的机会,宗室格格们才能回京。

除此之外,想同亲人见面的话,就要趁着圣驾巡幸塞外的机会,随同丈夫或儿子来朝时,才能见上一面。

初瑜要随着丈夫,就算往后赶上随扈的机会,也不晓得是何年何月。

上次在京城作别。初瑜还是新妇。宝雅还在闺阁待嫁。这一晃眼地功夫。已经是绿叶成荫子满枝。

“真要熬到阿尔斯楞成年才能回京么”初瑜不禁开口问道。

“我倒是想求个特旨。回京城住半年去。只是无缘无故地。哪儿那么容易呢怕是请旨地折子送到宗人府。就要引得一顿申斥。而后派出两个嬷嬷来教导我规矩了。”宝雅苦笑着说道。

听了这些。初瑜也不禁伤感。

她地同胞妹妹。淳王府地二格格也指婚塞外。因赶上男方遇到白喜事。婚事还耽搁着。往后同宝雅一般无二。都要为了满蒙联姻活着。为了爱新觉罗家女儿地责任活着。

若不是她得以嫁到曹家。那未必能过得比宝雅好。宝雅是爽朗地性子。又心性豁达。

宝雅见勾得初瑜难受,自己甩了甩头,笑着说道:“又不是生离死别,瞧瞧咱们大过节的做什么曹颙二十出头,就升到内务府总管的缺上,这回总算能稳当几年吧如此一来,往后少不得随扈伴驾的机会。到时候,我若是抽空,再来热河,咱们还在一处。要不是这次那边府里不太平,我还真想你们阖家到科尔沁做客呢。这进了五月,真是满甸子的野花,瞅着如同在画中一般。”

到最后,宝雅已经是眼睛亮:“骑马在草甸子上,马蹄边就能惊起野兔。草原上的野兔,同咱们在京里见过的兔子不一样,多是灰色的,看着不肥,耳朵长长的,有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尾巴尖上有一撮毛,能用来制笔。

这野兔跑的虽快,但是要是两、三个人一起追它,也能追得上。

有次我淘气,见了这兔子,便下马来追。对了,这兔子在马上是不好追的,因为它会拐弯,你将追到它了,它就拐弯掉头,可好玩了。

我带着两个奴才,在草甸子追了小半个时辰。后来还是有个奴才聪明,脱下身上的马甲一扔,就将那兔子盖住了。我近前一看,可怜见地,这兔儿都都累吐血了,小眼睛滚滚的,瞧着让人不落忍,我就使人将它放了。”

听宝雅讲得有趣,初瑜想着那纵马放歌的日子,对宝雅道:“这般说来,在蒙古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难熬。”

天慧坐在母亲身边,听了宝雅讲的小兔子,也不禁支起了耳朵。

“难不难熬的又能怎样王府里的那些格格,打小各种规矩教着,有几个大声说话的。到了蒙古,孤零零一个,有谁会心里好受。还是得自己开解自己个儿。现下,科尔沁那边,也修王府了。虽比不上京里繁华,但是吃穿用度上也委屈不了什么。听说早些年,那些嫁到草原上的老姑奶奶们,还要住毡包,喝马奶。因饮食不调,那时候的嫁过来的格格,鲜有长寿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