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504

分节阅读 50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六阿哥因这个缘故。婉转在太后面前劝阻了两句,说是道路遥远,往来运输不便宜什么的,就算没有这些,晚辈们亦是能体会太后的慈心,云

太后哪里听得懂这个,权当十六阿哥因天气热、道远才这般说的,心里却是也有些不放心。

这才想起七阿哥来。让十六阿哥出来传旨,叫七阿哥使唤两个妥当人,送这些贡品回京。

七阿哥晓得了前因后果,心里的疑惑越深,想起出差蒙古地女婿曹,倒是真有几分想念

远在外蒙古的曹,已经开始再次的长途跋涉。随着大喇嘛,往西南哈密方向行进。

这却是没有来时的辛苦,因为曹如今被大喇嘛留在他的毡账里,不用再骑马奔波。

大喇嘛的毡帐没有在拆分,每天白天直接挪到牛车上,用十几头牛拉着。

虽然牛拉车的速度令人抓狂,但是胜在这黎明动身。日落方歇。熬的时间久,一天也能走个几十里。

不晓得大喇嘛是发现曹具有“慧根”。还是他做了活佛多年习惯了收授弟子,对曹讲起佛法来。

曹这边,则是带着几分偷懒,也是带着些许对藏传佛教的好奇,半推半就地做了大喇嘛地临时弟子,听着他讲授佛法。

大喇嘛所信奉的教派,是“格鲁派”,也叫“黄教”,同、班禅一个教派,这个教派已经是藏传佛家今下的主流教派。

他们提倡僧人要持戒、不娶妻、不喝酒、不杀生、不事农作。他们信奉里的,是“持缘起性空之见”,认为“诸法待缘而起,毕竟空无自性”。

在他们眼中,天地是一缘起网,不惯历经什么劫数,因果不乱,纲常连贯的缘故,是因为不管是因何缘故历劫,这真心只有一个,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心本性”。

曹早年在江宁清凉寺带了小三年,对于佛经理论并不算陌生。

虽说觉得这大喇嘛信奉的教派,比中原文明千余年变得空谈许多的佛家更符合人性一些,但是曹毕竟是不是佛门弟子,不要随意点评。

他只是听着大喇嘛讲说经文,在不解地时候,问上一二。

大喇嘛似乎将自己当成了劝曹向佛的“缘起”,想要超度他做个土地的样子。

曹跟着大喇嘛,顿顿吃着手把肉与奶豆腐,原本因长途跋涉有些清减的脸上又有了肉。

对于佛学,曹只当是一门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看的,能晓得多些就多了,真没有旁的意思。

他上有父母双亲,下有娇妻弱子,日子过得是劳乏中带着幸福滋味儿,怎么会有弃世之心

有地时候,他心里也挺羡慕僧侣的轻闲,不是身体上的轻闲,是精神上的。

但是羡慕归羡慕,人活于世,总要背负责任,那是避无可避的。

大喇嘛出行,随行的僧侣信徒不在少数,也有数百人。加上随同曹而来的七十人,这队伍浩浩荡荡地,颇为壮观。

因为游牧民族习惯了草原上迁徙,这牛羊都是随着人群走地,这一路上,倒是不用担心吃食。

喀尔喀右翼扎萨克,共有亲王一、郡王一、贝子一、国公一四个世袭罔替的显爵,剩下地就是诸台吉了。

遇到这些个蒙古王公的驻地时,大喇嘛与曹就会受到隆重的款待。

曹不过是借着“钦差”的名头罢了,大喇嘛却是被蒙古臣民当成了神佛一般的恭敬与礼遇。

各色哈达不说,这信徒们送上的黄油、马奶酒、油炸果子等吃食,也有好几大车了。

还有些虔诚的信徒,已经赶了牲畜,随着大喇嘛一道出行。

大喇嘛原还使人规劝,最后见说了两次无效,便不再多言。

曹对于黄油、马奶酒什么的,没有什么稀罕的,最高兴的是蒙古贵族那边供奉了大米。

这见天的“白食”、“红食”,偶尔有点面食,也都是羊油炸过的面点,曹实是吃得倒了胃口。

这有了大米,在驻地时熬上一锅白粥,再就着吃其他的,也算是曹等人眼中的美味。

曹是权贵身份,却与仆人们吃一锅饭,这些落在大喇嘛眼中,越发笃定曹是有慧根”之人。

曹却是没事的时候,坐在挑起的毡帐门口,看着沿途的草原发呆。

这绿色的,要是小油菜什么的,多好啊见天吃肉,来到青菜也能清清肠胃。

不过,看着,看着,曹却觉得不对起来,只觉得眼前的景致越来越荒芜。

在其他的地方,绿草虽不能说是没了膝盖,但是也长到小腿是有的。

这边,却是稀稀落落的,看不到多少绿意。

那些蒙古人,也有人察觉出不对,有两个壮年僧侣催马到了毡帐这边,低声说了什么。

牛车已经停了,大喇嘛神情肃穆地走下毡帐,连曹都察觉出气氛的异样,跟着下了毡帐。

前方,入目所及,遍地土馒头

打滚求票票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六十五章 渡佛

在稀疏的草甸子上,这一片坟茔地显得格外刺眼。

这生老病死,是天地万物循环之理,本不算什么稀奇。不过,这些坟头上,长着青草的不过数座,其他的都是黄土,看着还不经年。

曹跟在大喇嘛身后,走进这坟茔地前,看着这大大小小的坟头,心里沉沉的。

地上没有长草的缘故,是因不少地方的土地已经被翻过,草根已经被刨去了。

蒙古人的殡葬仪式有很多,土葬就是其中一种,他们也有聚族而葬的习俗。他们在游牧的草原上,选出块向着东方的坡地,在这里修建家族坟茔,用蒙古话来讲,这叫“厚其德”。

在他们眼中,这坟地的穴口要冲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使得亡者能像太阳那样夕落朝升。不管游牧多远,要有家族成员老迈的时候,蒙古人都会赶着马车,往自己的坟茔地来,

他们也在这里做下标记,来宣告这里是自己的“厚其德”。其他蒙古人瞧了,就不会在附近再起坟茔。

如今,没有战乱,为何会有这么多新的坟茔出现

曹的脑子里,出现了今春口外他亲眼所见的大雪。在京城时,他就听人说起,北边雪灾更严重。

康熙还下旨意往蒙古运粮与派人过来教授捕鱼的法子,当初曹心里还觉得好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