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470

分节阅读 4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正好太后七十三岁。

按照民间的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太后看着自己的落齿,郁郁寡欢。以为自己年寿将近。

还是康熙劝慰,道:“皇额娘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皇额娘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皇额娘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

太后闻言,不胜欢喜,道:“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

这以后太后地病情虽是渐渐好起来,却毕竟是上了年岁,大不如前。

太医院地御医们,都是提心吊胆。真要是遇到日月之变,太医院这边的御医,谁晓得会不会牵连进去。历朝历代,因日月之变被迁怒斩首的御医,都不在少数。

对这官场中流传的“日月之说”,太仆寺这边的官员也晓得。经过月初地流言,这次反而没有人关注了。

曹这些日子,倒是比之前要忙碌。

他做了前年同唐执玉制定地牧场瘟疫预防政策地施行汇总,圈点其中的不足之处;去南苑牧场咨询专长之人,使之进一步完善。

除了这个,他还针对这次牧场暴雪损耗严重提出的“牧草储备”计划,以及能增加母马繁殖率地“圈养舍饲”之法。

以上总总,曹都一一列好。

听了十六阿哥的话后,曹地心里早已做好被降职的准备,但是至今仍没有消息传来。

曹心里原还寻思,是不是康熙怒气消了,不想折腾他了。

不过待到三月十五月蚀,曹便晓得,自己就算是舍不得这份轻闲,怕顶戴也要保不住了。

前朝各代,各种天灾异相,都是由宰相背负失德之名,或是降职,或是流放。

有清一代,彻底结束了相权制约皇权的历史,大学士虽有“相国”之名,却无相国之权。因这个缘故,碰到天现异相时,皇帝也不好拿这些大学士顶缸了。

六部九卿之中,能跳出茬的,这个时候就要倒霉。

曹想到这些,不由觉得好笑。看来自己也不算常人,这日月星辰的变化,也有自己的一分“效力”在里头。

在太仆寺衙门两年,多数时候曹都是随波逐流,享受着冷衙门的自在与悠闲。如今想着自己许是要离开,他心里也想要做些成绩,也算是不白当这太仆寺卿一回。

上行下效,既是曹这位主官埋首案牍,其他官员也不好简慢,也都分外精心起来。

掌管太仆寺衙门这两年,曹虽然待人温煦,但是涉及到公务上,要求也甚是严厉。

不许渎职,不许贪污,不许以权谋私。

否则的话,他这个主官,就要在太仆寺属官年度考评册子上添个“劣”、“不堪用”等评语。其中不知悔改着,曹则是直接停了差事。

当初众人欺他年轻,还当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顾忌他权势,不愿做出头鸟。

消停了些时日后,见曹没有后续动作,难免有人原形毕露。该贪的贪,该拖差事的拖差事,整个衙门的风气暮气沉沉。

曹不是多话之人,直接停了几个人的差事,而后保举了几个品行端正之人升补了那几个缺。

众人这才晓得曹是动真格的,曹之前的行事手段也被打探地清楚。

在地方上的不算,单说在京城,做侍卫时,曹敢跟上三旗权贵子弟打架斗狠地;任司官时。协助雍亲王在京城防时疫,敢带人围了阿哥府。

最后,大家不得不承认,他们这位主官只是看着和气罢了,实不好招惹。

众人小心应承差事。除了怕曹酸脸外。也存了点儿上进的念头。曹在户部的属下,都是经他保举升上去的;太仆寺这边,新升补的这几个,就是使人眼红地先例。

如此一来,大家倒是兢兢业业地。一改旧日风气。

这太仆寺的差事本就轻闲。将手续繁杂、办事拖沓这些毛病修正后尤为明显。

不少官员。都学着曹,上午进了衙门,便将手上差事尽数了结。

而后端着茶壶。溜达溜达,说说闲话。翻翻闲书,倒是比过去轻松自在。

如今,曹是为了被罢官做准备,想要为后人留下点有用的东西。其他人,手上也没有那么多差事。

不到半天功夫,便有人坐不住,私下里请唐执玉向曹探探底儿,瞧瞧大人到底要忙什么,对他们这些下属的要求又是什么。

不管什么,尽管吩咐,有个活盯着,总比大家装模作样熬功夫省心。唐执玉心里也甚是好奇,曹的认真模样,可是前所未有地。因此,这位耿直君子便到了曹跟前,恭声请问了。

曹正在为“圈养舍饲”这一条为难,这本是后世为了保护环境提出地。除了母马,要是其他地马群也能渐渐地推行这个的话,不知行不行

他有的,不过是理论,阅历与认知还多有不足。

见唐执玉相问,曹心下一动,让他转告众属官,要大家自己比照着这两年地差事,总结自己在各自本职差事的成就,有什么肯定之处,不足之处,有何提议,等等。

儒家教育下,仕人性子都是含蓄地、清高的,想要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足,难,想要他们夸自己个儿两句,也难。

到时,怕是花团锦簇一段文字下来,肯定与不足都瞧不出来。曹想到这个,便叮嘱一句,文字要精简干练。

直至此时,曹方时醒悟过来。

他不只是个体的太仆寺卿,还是这衙门中的一份子。因为有众人各司其职,才有他这两年的轻闲自在。

就算他想要在被降职或者罢免前,做些有益于衙门之事儿,也不该忽略了上下是一体。

听了唐执玉的传话,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却是想什么的,都有了。

不少人都心潮澎湃,寻思是不是衙门里要有变动,每个人便用心许多。

衙门里,除了王景曾名义上同曹平级,不需写这个“总结”外,其他人都写了,伊都立也在其中。

虽不晓得曹如此这般目的为何,但伊都立与其共事两年,晓得他待公务上甚是严谨,不会儿戏视之。

两三日的功夫,众人的“总结”都递上了。

曹仔细翻看,有的人妙笔生花,将自己的成绩赞了又赞;有的人三言两语,点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后边则是各种各样的提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