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424

分节阅读 4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个女子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安枕,那就是兆佳氏与玉蜻。

媳妇进门了,往后就指望抱孙子了,兆佳氏说不出是欢喜,还是难过,这自打到炕上,却是叹息声没断过。

折腾了半天,还是睡不着觉,兆佳氏坐起身子,问道:“什么时辰了”

兆佳氏没睡,在地上值夜的翠菊也没敢阖眼。听了兆佳氏的问话,翠菊摸了件衣裳披上,拿了火镰将灯点了,举着去看了座钟,回道:“回太太的话,将到丑初凌晨一点了,太太既睡不着,可要奴婢侍候太太吃烟”

兆佳氏闻言心动,刚想道好,想着明早媳妇奉茶,算是婆媳头一遭见礼。要是吃烟后精神,越发睡不着,明早脸上不好看,再让媳妇心里笑话了。

因此,她便道:“不吃了,有些口干,倒口茶吃就好,还是得早些歇着。混账小子,也不晓得洞房了没有”最后这一句,却是自然自语。

绿菊还是女儿家,听了后面一句,少不得面上一红,只做没听见,倒了一盏温茶送到兆佳氏手中。

兆佳氏两口吃尽,才觉得心里舒坦些,长吁了口气,道:“这娶媳妇也怪熬人的,早知道这般繁琐,还不若将你二爷、三爷的亲事定在一天,也能省不少事儿不是。要不然,三十儿前,就忙乎这个了。”

绿菊将茶盏送回,道:“太太不是说庄里送来的野鸭子味儿好么,明儿让厨房炖两盅,奴婢瞧着太太吃那个倒是香。太太这两日怪累地,奴婢看了都不忍,也当好好补补身子。”

兆佳氏揉了揉肩膀,道:“有什么法子呢,谁会想到会有这些个女眷上门,还都是身上带着诰命的,哪个都怠慢不得。虽说有大太太在,毕竟是咱们二房办喜事,我压根没有歇气的功夫。”

虽说带着些许牢骚,但是话音中也带出几分得意来。

绿菊见她如此,奉承道:“谁说不是呢,人来人往的,实是热闹。谁家办喜事能有这般气派,奴婢活了十多年都没见过,都是太太有福气。”

兆佳氏听了,忍不住笑了两声,道:“你二爷在御前当差呢,别看只是六品,外头地官员哪个不敬上几分啧啧,不说别的,就说这些日子来送礼的官员,可是什么品级的都有了。账房那边,还不晓得有多少礼金进项”

说到这里,她渐渐熄了话音,颇有些意兴阑珊。

曹颂的亲事,由曹寅出面主持,算是公中操办的。公中办红白喜事,有个章程就是谁接的礼,谁收着谁还礼。

这几日虽说贺客盈门,但是看在二房这边的不过是兆佳府那边地亲戚,其他地多是曹寅父子的关系。

虽说晓得人请走礼,不过是个“走”字,接礼也不是白接地,还得还礼;但是想着听管事说那边府里来的外官不少,随的礼金也都是动则数百两银子,兆佳氏的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

歪下身子,躺在枕头上,她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幽暗中,一个身影蹑手蹑脚地走到库房的油桶前,地从怀里摸出一个纸包,倒进油桶里

第十卷 游龙舞 第四百八十一章 先手

因没几天就是小年,所以上街上置办年货的百姓越来越多。

这年货中,点心饽饽是少不得的,给祖宗上供要用,走亲访友要用,家里女人孩子的零嘴也要用。

稻香村的点心,在京城才卖了不到半年,但是油多糖多是出了名的。买上一包,在家里搁个十来天,拿出来仍是松软甜腻,半点不变味儿。

这点心铺子都讲究“四时三节”,端午、中秋、元旦都是点心铺子销售的旺季。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元旦的年糕,只要是日子还过的去的人家,谁都要买两包点心来过节。

稻香村是八月初开业的,赶上了卖月饼的时节,皮薄大馅,也曾风靡一时。

如今,进了腊月,这边推出的年糕,也成了不少京城百姓想要置办的年货之一。

说起稻香村的年糕,有猪油年糕与果仁红、白糖年糕,其中卖得最好的是其中的猪油年糕。

看着细腻白亮不说,按馅料分,还有玫瑰、桂花、枣泥、豆沙四种,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寻到喜欢吃的一种。

既然是好东西,价格也不便宜,一斤要八十文钱。如今钱贵,八百文钱换一两银子,这八十文就是一钱银子。

寻常百姓,一年除了米粮银钱,剩不下几个银钱,吃口点心那就是过节了。在旗的人家。每丁每月二两地银钱,也没多少富裕来买点心吃食的。

对于稻香村的点心,没事买个一块、两块解解馋还行,像那样大包小包买的,没几个本地的街坊百姓。多是前门一带聚居地官商富户。

今儿,却是有不少老街坊、老邻居都汇集到稻香村铺子前。

街头老王见了,凑到队伍尾巴上,带着几分好奇地问道:“这排出半条街去了,这是闹什么幺蛾子见天瞧着他们是巳初上午九点挂幌子,今儿都近午了,怎么还没开门”

排在他身前的街坊老赵回道:“自然是遇到了好事儿。没看到前面贴出的大红纸告示么。今儿正午开门,猪油年糕买一斤送半斤。数量有限,每人限二斤,销完为止。谁不想捡个便宜,他们家的东西还不错

“哎呦嘿,那感情好,上个月买过半斤,我老娘同孩子们都爱吃这个。不行,得打发人回去将我家媳妇同丫头也叫来一起排队。多买几斤,年下走礼也体面。”老马说着,睁了眼睛四下洒么人。看到了老街坊,忙道:“二大爷您这是遛弯呢您要是回去,劳驾您喊一声我家里的,让她带着闺女来前门寻我,谢谢您呢”

有老王这念头的,指定不是一个两个。

毕竟如今是年下,过年时走礼,点心匣子是少不得的。稻香村地点心如今正时兴。又是正经八百地好东西。谁不想占个便宜

于是呼朋唤友的,这在稻香村门口排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

待稻香村“优惠”的消息传开。附近的会馆里住着的学子与商人,也有不少来凑趣的。

街头排到了街尾,连顺天府的巡丁都惊动了。

铺子里原有两个管事,带着几个小厮出来偶尔清点下人数,见了顺天府的巡丁过来,反而松了口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