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246

分节阅读 2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女四姐儿则由封姨娘抱了去,与钱姨娘两个,哄着她吃菜、吃点心。封氏与钱氏都是曹寅地妾室,是曹寅早年收的房里人,比李氏还年长许多,膝下都没有儿女。对四儿很是疼爱。

宝蝶是有儿子傍身的,并不眼气;翡翠却是难受无比,眼圈都红了。曹荃没时,她肚子里已经怀上了,但是因十来年都没动静,并不晓得自己个儿有了身子。曹荃没后,她在兆佳氏床前侍疾,累到了。见红后方晓得小产了。

兆佳氏已没有早年的刻薄,与李氏说了几句闲话,不外乎是子侄儿女这类地话。

李氏见兆佳氏吃的少,亲自夹了她素日最喜欢吃地花菇鸭掌与猴头蘑扒鱼翅放在她碗里,说道:“你多吃几口。总要将身子养好些才好。”

兆佳氏脸上带着笑。刚要回说自己已经吃了不少,便瞧见翡翠瞅着四姐儿愣神。她微微一怔。随后心里叹了口气,对李氏说道:“嫂子,还有件事,正寻思跟您提呢”

李氏撂下筷子,取了帕子,擦了擦嘴,说道:“什么事说来听听”

兆佳氏犹豫了一会儿,方开口说道:“嫂子,是五儿的事儿。虽说她父亲没了,但是毕竟我这个做母亲还在,也没有劳烦她哥哥嫂子一直带的道理。夏天时,嫂子是心疼我,这个弟妹也晓得,心里感激不尽。”说到这里,顿了顿,低声说道:“要说心里不怨她,那是扯谎,不过我更怨我自己个儿,善恶到头终有报,这话说得半分不假。若不是我存了不良地念头,也不会报应到老爷身上。老爷临咽气前,嘴里还念叨着三姑娘呢,就算是为了老爷,我也会尽心将五儿抚养成人。”说到最后,也不禁留下泪来。

李氏实不知该如何劝慰兆佳氏,思量了一回,说道:“五儿是你地女儿,当初让她哥哥带到北边去,只是怕你见了她心结难解,既是你现下想明白了,等天儿暖和打发人接回来就是。颐儿之事早已时过境迁,弟妹无需自责。她是个孝顺知礼的好孩子,不会不认你这个嫡母地。”

兆佳氏用帕子试了泪,听了李氏的话,苦笑着说:“我是多厚的面皮,要使得三姑娘来认我老爷在时,我生生地拦着了,现下巴巴地寻上去,没得让人生厌要这些个虚礼做什么,只盼姑娘好便罢了,也省得老爷地下难安。”

大年下说这些,实在是令人感伤,李氏便转了话题,说起兆佳府地几位孙小姐与表小姐。虽说她们都要少不了选秀这关,但是毕竟能留牌子的只是少数,多数还是要自己自家定下婚配的。往后二房的兄弟几个,要是做亲的话,不是李家、孙家,就是兆佳府那头。孙家已经嫁过去一个姑娘,再娶媳妇进门,就算是换亲了,说出来不好听。李家几个嫡女年长,都已经出嫁,有几个嫡孙女年纪倒是这边几个小的合适,但是辈分又不对。

女人家说起这些来,便起了兴致。兆佳氏抿了抿头发,说道:“虽说颖儿那边添了外孙子外孙女,可我这心里还没有做姥娘的感觉;眼见着儿子们都大了,要娶媳妇了,才发现自己个老了”

李氏笑着说:“瞧你这话说的,还当自己是十八的姑娘不成搁在外头的人家,咱们这个年岁,都是老婆子了。”

瞧着两位主母转了话题,宝蝶与翡翠两个都暗暗松了口气。否则这话赶话说下去,聊出些不好听地来,现下还没什么,等兆佳氏过些日子,恢复元气,怕面上下不来,就没清净日子了。

第六卷 清平乐 第二百七十九章 少年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天上晴朗无云,蔚蓝蔚蓝的。路上积雪渐渐消融,显得潮湿泥泞,虽然气候还没怎么转暖,但是大风刮过,已没有冬日的冷冽。

道台府斜对过的粥棚,过了今日,便要收了。虽然还有些老幼妇孺在这边喝粥,但是也没什么了担心的。这边的粥棚收了后,他们可以往普济堂去。

或许是上行下效的缘故,既然曹这位道台大人为人“仁善”,那城里的官商富户为了投其所好,这几个月的善事没少做。普济堂那边的米粮,亦比往年富裕许多,有的时候偶尔还能吃顿白面饽饽。

过了午时,几个在粥棚打杂的小厮抱了柴禾来,准备米水下锅。就见道台府那边出来两个半大丫头,正是这些日子老在这边做帮手的乌恩与小核桃。

她们每人提了个柳篮,笑嘻嘻地往粥棚走来。

“小核桃,拿了啥物什”待两人走近,留着这边粥棚照看的一个媳妇子略带好奇地问道。

小核桃将柳篮搁在灶台上,笑着回说:“高嫂子,是奶奶打发送来的,厨房那头刚包好的元宵。奶奶说了,今儿过节呢,叫大家都吃上一口才好。”

高嫂子将柳篮上遮住的布掀开,看到下面圆滚滚的汤圆,笑着说:“个头怪大的,都赶上鸡子儿了,咱们府里下晌饭也是这个”

小核桃回道:“只是比这些个头小些,上房那边弄了几样精细馅料,其他的都是芝麻与豆沙两种馅儿。”

乌恩往左右两个棚子都看了,现下等着喝粥的人有三四十人,还有些人往这边赶。按照往常的人数算,五、六十人是有的。这两个小柳篮子看着不大。但却总共是装了一百多只元宵,差不多能够一人摊上两个。

等粥棚这边的元宵出锅,道台府内宅厨房里地元宵也滚锅了。钱康家的叫人装了食盒,带了两个小丫头,连带着下晌饭一块,往上房送来。

曹已经打前衙回来,坐在炕上哄五儿说话。想着昨儿收到的家书。晓得等三、四月天色暖和了,兆佳氏要打发人来接五儿回去。他心里有些舍不得。

这个堂妹身世可怜,初瑜这般疼她,若是留在这边府里,当个女儿照看,也是好的。不过,是李氏来信亲自提起,曹也不好说什么。

初瑜打炕尾的柜子里拿出了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绒布上,是对小号的绞丝银镯子,都挂着小铃铛,看着极是精巧。

明儿十六,是五儿的生辰,想来这些是给五儿准备地礼物。

见初瑜脸上露出不舍之色,曹劝道:“总要进了三月才来人呢,你若实在舍不得,咱们给母亲去信说说看”

初瑜摇摇头。说道:“瞧额驸说的,五儿又不是小猫小狗,要看我们舍得舍不得地跟着嫡母,也算是正经。就是兄长手足,也要在一起方能感情亲厚些。要不,往后又是一个三妹妹,心里总是有些不自在。”

曹拿着小镯子在五儿眼前晃了晃,只听银铃响动。煞是清脆。

五儿挥着小手,嘴里“咯咯”的笑着,来抓曹手中的镯子。

曹却不给她,待她要抓着,就抬了胳膊。将镯子移开。见曹一直不给她。五儿有些急了,转头看向初瑜。开口唤道:“妈妈,妈妈”嘴一咧,就要哭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