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分节阅读 135

分节阅读 1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警戒。他除了恼那些家伙算计自己外,还恼八阿哥、九阿哥那边。他心里清楚,这门亲事里,少不了九阿哥与宜妃他们的推波助澜。难道以为这般,就能够拢着他,不过是痴心妄想。

太子储位不稳,是众所周之之事,但就算如此,十六阿哥也没有参合一下的想法。老老实实站在皇父身后,做个本分的阿哥,才是他想要的。

想到曹颙如今在官场,怕是说不定什么时候牵连进去,十六阿哥不禁告诫道:“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你可千万别趟这浑水,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就是四哥,你也需远着点。若是他们敢逼得紧了,还有我与皇阿玛,定不会让你吃亏就是”说完,他自己都笑了:“倒是我多虑,就你那懒散性子,怕是给你个拥立之功,你也懒得去接”

两人又说到十日后的万寿节,十六阿哥正在为敬献什么寿礼发愁,与那些开府分封了爵位的阿哥们不同,他银子不多,手下也没有门人去张罗。

第六卷 清平乐 第一百六十章 万寿节

宁,清凉寺,住持堂。

望着棋盘上将要收宫的一条大龙,曹寅很是自得。坐在他对面的慧空方丈,看着棋盘再无转机,就将手中拈着的棋子放回蛊中,颔首道:“曹施主,倒是越发悠闲自在”

曹寅一身青色绸布长衣,穿着双同色的千层底鞋,看着像个寻常文士,哪里还有半分显贵勋臣的模样。虽然仍是清瘦,精神看起来却是不错。

听了慧空的话,曹寅点点头道:“我活了五十多年,直至如今方晓得什么叫做真自在”说到这里,他不禁陷入遥远的回忆。

自记事伊始,父母在耳边教导的就是要“皇恩浩荡”,就是要“效忠皇上”。他自幼就较同龄的孩子要强,极爱读书写字,那是期盼着自己长大后能够在学问上有所建树。当时入宫的诸位伴读中,他年纪最幼,功课却是最好,被众口赞为“神童”。年岁再大些,便是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到了十六岁,完结伴读生涯后,他又被选为御前侍卫。他亦是能诗善文,兼擅词曲之人,但是却在权势场地耳濡目染中失去灵性。

看着自幼结识的天子除鳌拜、平三番,一步步走上帝王的巅峰之路,他亦是热血沸腾。在他的心中,对康熙是崇拜与感激的,心甘情愿地摒弃自己的理想,为待他如手足般的帝王奉上全部忠心。

繁华落尽,就这般过了大半辈子。

背负数百万两的亏空。举家还债,他心不悔;一废太子前后地诬陷攻,他心不悔;并入膏肓,看着儿子满身风尘从京城飞驰回来,他仍不悔

只是,累了而已。

再也没有精神去揣摩圣心,再也没有精神去应付各种阴谋与角力。

身体渐愈,只挂着江宁织造,卸下其他差事这大半年里。曹寅成了清凉寺的常客。与方丈下一盘棋,听着寺庙里的钟声,再读上半本经书,念上几句禅语。使得他竟蒙生出几分弃世出家之心。因顾及到长子年少,妻子情重,他终究是熄了这个心思。

由己推彼,想到自己当年送儿子来这里修行。曹寅不觉有些后怕。他当时想的是化解儿子心中的郁结,让其能在平和地心态下学习谋略之术,为其将来继任自己的职位做准备。

如今想到这些,曹寅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荒唐的感觉。自己这般做,与当年的父母又有什么区别,就差提溜着儿子的耳朵说:“天家恩重。定要忠心谨慎”

这“忠心谨慎”二字。束了自己五十来年。难道还要让他去束自己地儿子不成过于执念,累己累人。

“万事随心”曹寅想到这四字。身上松快了不少,指了棋盘道:“来,来,老和尚,咱们再来一盘”

谁说出家人“四大皆空”的,慧空因上盘输了,这盘却是步步紧逼、寸土不让,迫得曹寅节节败退。真是某足了精神,才弄成了个和局。

撂下棋子,曹寅笑着叹道:“同老和尚下棋,就是畅快想想你我结交近三十年,当初还是我指点你的棋艺,如今却是此消彼长,想要赢你一盘确实不易”

慧空道:“曹施主人在红尘,心中有所忌惮,行棋布局之间难免有些思虑过甚。虽终是竭尽心力,却不过是个不败不胜的局面。说到底,终是施主将这看得重了胜亦由他胜,败亦由他败,尽由他去”

这其中却有点拨之意,曹寅正色谢过。

看看窗外,天色过午,想着妻子还等着自己晚饭,曹寅向慧空告辞。慧空请他稍等,而后叫了两个沙弥,捧了两只两尺来长、一尺来宽地木匣过来,说道:“这个是寺里新制的香,前两年大公子曾特意要过几次的,今儿正好请施主带回。”

曹寅谢过,心里却不由生出两个疑问,四阿哥真如他表现得这般无欲无求吗儿子连着送了几年香,只是单纯地报恩吗随后,想到方才慧空说的“胜亦由他胜,败亦由他败”,看来自己实在是操心过了,儿子自幼异于旁人,这些年来又哪里用自己操过半点心儿。

回到织造府,曹寅简单地问了下衙门地事,便回开阳院去。

李氏坐在西间炕上,摩挲着手上的新鞋子,脸上满是欣慰,眼角隐隐有泪痕。见曹寅回来,她放下鞋子,起身相迎:“老爷回来了”

“嗯”曹寅望了望她:“这是怎么了收到孩子们的家书了”

李氏用帕子擦了擦眼角,打发几个绣鸾她们取水传饭,然后方对回道:“是咱们儿子与媳妇来的信,上封信颙儿就是将媳妇夸了又夸,这封信里也是怨不得有句俗语说,娶了媳妇忘了娘,我这做母亲地心里都忍不住吃味”

曹寅见妻子满脸的高兴,却偏可以摆出

厉婆婆的模样,笑着摇了摇头:“别说是儿子,就是地,还没见过媳妇儿,不也是整日间挂在嘴上”

丫鬟们端上水,投了毛巾,李氏一边递给丈夫,一边笑道:“原本还担心媳妇儿出身尊贵,颙儿素日里对女子态度又是不冷不热地,怕两人年轻,拌嘴斗口。现下看来,却是我多虑了”

待曹寅擦了脸,她将炕上地新鞋示意给曹寅看:“这是媳妇儿亲手制的对月鞋,瞧着这针脚,活做得倒是仔细,难为她这份耐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