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声 > 分节阅读 681

分节阅读 6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张德福的字体龙飞凤舞很有灵性,从他的字迹中足以看出张德福丰厚的才学和个人学养。

说实话,张德福的话都是一些“套话”,没有实质性意义。但安在涛却在29上午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公开宣读了张德福的“一封信”,同时再三强调要贯彻落实张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安在涛提出一个建议,让省委组织部把这一次拟提拔的干部名单公示公开,然后再分批次将所有预提厅级干部的简历信息登载在东山日报上,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并声称以此作为干部提拔制度改革的一次试点。同时,要求省委组织部继续提名推荐干部,弄一个32人的大名单上来。

见安在涛又搞起了在房山的老一套,阚新民心里不高兴,但因为有张德福的“一封信”在前面做铺垫,他总不能公开反对张德福这个面子上省委书记的意见。组织部长夏侯名旭心里暗暗苦笑,知道安在涛这等于是在变相表态了,他既不愿意支持阚新民,也不愿意助长其他常委的嚣张气焰,他是在利用这种方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会上,其他常委也不得不保持了沉默。只有省委常委、天南市委书记麻明良心里的不满压制不住,嘴角浮起了一丝冷笑。尽管中央有意让安在涛接替,但毕竟还没有成为名正言顺的省委书记,而就算是安在涛日后当上了东山省委书记,在麻明良心里,这么一个年轻的资历浅的同志也该充分尊重老同志的意见。

现在还没有接替,就如此强硬,今后当了省委书记,哪里还有他这种省里老人的“活路”

麻明良不高兴地瞥了安在涛一眼,见众人都不吭声,就冷笑着轻轻道,“在涛同志,省里不比地方,你在房山市搞的那些干部提拔机制改革,在省里不合适。这些干部拟任的都是省直各部门和地级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岗位,在要害部门和地市干部的提拔任命上,必须要保证省委的绝对权威。厅级干部,不比县处级和科级,在基层,在县处级和科级干部的层面,搞一搞试点是可以的,但在厅级干部选拔的层面上,我认为暂时还不能放开这个口子。”

“公开公示”不过是安在涛的一个手段,是他回避与阚新民、与麻明良这些人发生正面冲突的一个权宜之计,并不是一定要搞什么“干部提拔制度改革”。

其实安在涛也很无奈。他没有利益涉及其中,提拔谁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无论支持谁,都会相应地得罪一些人。支持阚新民,得罪其他常委;支持其他常委,但又会助长他们的“贪心”。况且,名额有限、位子有限,一共21个厅级岗位,各个常委强力推荐的人选加起来早已超过了30个。

对于这一点,省委其他常委也都洞若观火。麻明良拿这个说事儿,显然是趁机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同时倚老卖老打压一下在他看来已经渐渐强势起来的“小安书记”。

众人继续保持沉默,冷眼旁观。从本心里来说,他们这些年龄大、资历深、任职时间长的省部级领导,让一个年轻的小字辈压在自己头上,心里都有些不太舒服。而安在涛到任以后,又没有出现众人所希望看到的“谦卑”姿态,尤其是在此次干部提拔的问题上,竟然谁的帐都不买,更是让他们心里不满。

这个时候,麻明良这个省委常委里资格最老的“老同志”主动站出来发难,他们乐得看热闹。

说来说去,常委们争得不是“位子”,也未必是非要将自己提出来的人选推上去,但这意味着他们今后在省委高层权力圈里的话语权,谁都不想让步。换言之,争得就是一个面子和话语权,麻明良此刻公开跟安在涛唱反调,“强调”得就是一个面子,试图以“打压”安在涛的方式,换的日后的话语权。

“麻书记,只是一个试点嘛,还远远谈不上制度改革。”安在涛心里冷笑着,没有准备让步。他早就知道这些老同志心里并不把自己这个年轻人和小字辈放在眼里,这一次他让步了,就还会有下一次。时间长了,他这个还没有正式上任的省委书记就会被架空。

“正是因为同志们这一次在干部提拔的人选上出现强烈的争议,按照张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才不得不以这种方式,来吸纳和听取一下干部群众的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麻明良这次“发难”既然开了口,自然是要坚持到底了。他听安在涛跟他讲起了大道理,不由有些不耐地摆摆手道,“这些大道理我比在涛同志清楚。不是说依靠人民群众、扩大群众监督是错的,我的意思是说,在关键干部的任命上,必须要强化省委的权威。所以,公示公开是可以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省委先确定下提拔的名单来,然后再公开。”

安在涛静静地望着麻明良,淡淡一笑道,“那么,依麻书记的意见,我们该怎么办呢继续这么喋喋不休地讨论争议下去还是无限期地拖下去”

“好吧,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这个名单没有任何意见。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安在涛嘴角的笑容有些阴冷,他扬了扬手里的名单,“有意见的是在座的各位同志,尤其是麻书记我还有些别的工作要做,大家继续讨论吧,什么时候讨论出一个结果来,我马上签字同意让组织部进入组织任命程序。”

安在涛霍然起身,神色不悲不喜,向众人轻轻点点头,然后转身扬长而去。

第九卷走向辉煌 第737章拉票事件上

这一次的省委常委会仍然是不欢而散。但是,因为麻明良的发难和安在涛的悄然“强势崛起”,使东山省高层权力阵营发生了无形而微妙的分化。

以麻明良为代表的几个老资格的省委常委,拧成了一股绳,做好了跟安在涛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他们不想让一个小字辈死死地压制住自己,其实这种心情大概也可以理解;而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周宏伟、省纪委书记周佳等从中央空降下来的或者是外地调任过来的常委,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安在涛“合流”。

这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一方面,安在涛如此年轻便坐上一个经济大省主要领导的位置,而且党内地位明显比行政级别高出不少,这种诡异的倒挂,足以反衬出中央对于安在涛的高度看重。所谓权力决定行动,安在涛的强势并非取决于他的年轻,而是取决于他手里现在及其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绝对权力。明知安在涛前途无量,自然就不愿意与之交恶了。此其一。

另一方面,作为外来的省领导,周宏伟和周佳等人一直遭遇着麻明良等根深蒂固关系网纵横的本土领导的隐隐排斥,并没有在东山省真正扎下根来。既然如此,在安在涛与“麻派”“斗争”的时刻,他们下意识地选择跟安在涛站在一起,以制衡麻明良这些人。此其二。

当然,他们也自是有某种深层次的担忧:担心安在涛控制不住东山省的局面,此消彼长之下,让“麻派”之人更加气焰嚣张。所以,出于这种深层次的担忧,周宏伟和周佳这“二周”也不得不选择跟安在涛站在一起。

对于这些省委核心领导的微妙心思,以及此时省委高层权力圈里的微妙变化,安在涛心知肚明。他料定有相当一部分常委会自发选择与他共同进退,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正因如此,麻明良的主动发难,其实正中安在涛的下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