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声 > 分节阅读 655

分节阅读 6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安局长,临时由咱们局副局长苟平带队,矿难发生那天就赶过去了。”

“好,我也要马上赶过去,机票准备好了吧”安在涛淡淡一笑。

“嗯,都准备好了,我和办公室的小李一起陪领导过去。”马晓强笑道。领导出差,自然不能一个人行动,身边当然要有随从。安在涛初上任,作为煤监局办公室主任的马晓强,自然是想要趁机跟新领导拉近关系表现一番。

安在涛明白这种事情很正常,也就没反对。只是匆匆跟马晓强定好时间,然后让马晓燕派车送他回家准备一下,然后直接赶去机场,他们在机场汇合。

第九卷走向辉煌 第709章雷霆手段1

南河省是人口大省,也是产煤大省。发生矿难的孟家湾煤矿是南河省南河矿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一个煤矿,国有煤矿。

孟家湾煤矿有两个矿井,一个是斜井,已经基本停产。发生事故的是一号立井。一号立井原来产量不高,但经过相关技术改造,去年达到150万吨的年产量。该井为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899立方米分,矿井自然发火期3个月,煤尘爆炸指数4083。孟家湾矿现有职工2100人。

下午,安在涛赶到机场。而煤监局办公室主任马晓强和办公室科员李月茹已经等候在机场候机大厅里。20分的飞机,直接飞往南河省省会南州市。然后,三人需要再从南州乘车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矿难发生地孟家湾煤矿。

“安局长,这是局办公室的小李,李月茹,燕大去年刚毕业的高材生,人虽然年轻,但很稳重很全面的。”马晓强笑着给安在涛介绍随行的小李。

安在涛点点头,扫了李月茹一眼,20多岁的年纪,身材修长,面容清秀,谈不上多美貌但也不丑,算是中等偏上的人才吧。

李月茹恭谨地上前笑道,“安局长好,请领导多多关照”

“你好。我们还是校友,呵呵,我也是燕大毕业的,96年毕业,正好比你早了十年。”安在涛淡淡一笑,伸出手去让李月茹握了握,然后又轻轻点头,却没说什么。他的身份摆在这里,跟李月茹这么一个普通干部之间的差距太大,必要的领导威严和矜持是必须要保持的。

“是的,安局长,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常常拿您和您的夫人夏晓雪夏董事长作为我们励志的楷模,说您是燕大最近十年以来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李月茹眼中闪过一抹狂热,那是一种常人所无法了解的狂热。

她的话也没有夸张,安在涛和夏晓雪两口子算是燕大最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当中最有知名度和最有“出息”的代表了,一个在官场身居高位,是政坛的一颗前途无量的新星;一个是掌控龙腾集团的商业大亨,华人经济圈里的女首富。而且,里,两人还是夫妻。这些年,在燕大,两人已经成为名声在外的金童欲女型的励志楷模了,经常被燕大的教师们拿出来作为榜样激励学生们。

30多岁的副部级领导啊,他将来的前途何其之远大他能走到什么高度去李月茹从来就没有想到,她会跟这个“久仰”的校友偶像有交集接触的机会,从听说安在涛要来局里上任到真正见到安在涛,不过是短短一天的时间。一时间,李月茹心神激荡,小脸蛋儿微微有些涨红。

“呵呵,千万不要这么说,咱们母校海纳百川,各种人才比比皆是,我算不了什么”安在涛简单谦逊了一句,也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就主动岔开了话题去,“马主任,孟家湾矿难那边的情况你掌握多少给我简单说一些,我好心里有个数。”

“好的,安局长,这是我给领导准备的一些材料”马晓强应该是早有准备,给安在涛递过去几份从矿难现场传回来的材料数据,“安局长,我刚才跟矿难那边局里的调查组联系上了,据那边说,已经初步确定是瓦斯泄露引起的爆炸事故,已经确定死亡的是210多人当时在井下分区作业的矿工约有400人,发生爆炸的区域有300人左右,其他区域有100人,目前抢险指挥部已经跟井下恢复了联系,还有100多名矿工聚集在井下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紧急等待救援”

安在涛赞赏地瞥了马晓强一眼。细节证明一个人的品质和素质,从马晓强主动做一些基础性工作的表现来看,这人不仅细心而且还很有服务意识,做办公室主任最合适不过了。

飞机起飞以后,安在涛一直神态比较凝重,没有说话。马晓强和李月茹也就更不敢主动说什么了,都闷头看着报纸,或者手里的材料。

安在涛手头上有一份经济日报,就是当初刘彦最早服务的那家中央经济类型的大报。

在这份报纸的头版处,有一篇关于孟家湾矿难的重磅报道,标题醒目抓人眼球孟家湾矿难:横在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间的鸿沟。

这篇报道用某种嘲讽的语调对孟家湾矿难进行了全方面的扫描式报道,看得出来,应该是该报记者从孟家湾矿难现场发回来的文章

“一年前,2006年9月11日,华夏企业报第三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抓机遇负重任奋力拼搏脱困境再创业谱写新章南河矿业集团第二次创业纪实的文章,文中提到:“对于安全管理,南河矿业集团领导决心很大:一定要把安全管到万无一失的程度然而,时隔不到一年,特大型矿难再次发生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以往遇到小煤矿事故,我们往往下意识地归咎为技术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等等。但孟家湾煤矿却是设施完备、安全投入巨大,因为孟家湾煤矿是模范煤矿和高瓦斯煤矿。这让记者想起了澳大利亚的阿平煤矿,它也是澳大利亚的模范煤矿和高瓦斯煤矿,1979年7月该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4名矿工罹难,经整改后,近年来该煤矿年年实现“零伤亡”,阿平煤矿安全法规的头一条就是:“财富再多也抵不上一条命”。煤矿如果发现管理人员在决策中把利润看得比矿工安全还重,就会将其逐出管理层。正因如此,阿平煤矿才有了近乎繁杂的安全生产程序、巨大而细致入微的安全投入、严格到苛刻的安全管理。”

“再看孟家湾矿难:采掘布置不合理,井下现场管理和劳动组织混乱,仅事发煤井这一个矿井,夜班下井人数300多人,白班超过500人管理混乱且放一旁,安全设施缺乏也暂且不说,为什么会有这么高密度的人员下井作业恐怕还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读完这篇报道,安在涛长出了一口气。他向坐在一侧的马晓强扫了一眼,见他正恭谨地望向自己,便淡然一笑道,“马主任,你也是在煤矿安监系统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了,你倒是来说说看,矿难频发,屡禁不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马晓强微微有些犹豫,但还是笑道,“安局长,恕我直言,导致矿难发生的问题很多。煤炭开采管理混乱,煤炭部取消了,这些矿山便没有了归口管理部门。多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势必使安全整顿难以见效。但管理问题只是一个次要问题,首要的是我国缺乏一部矿山综合治理、矿山安全、矿山灾害治理的法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