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声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天一早,安在涛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阴沉下来了。阴云密布的天空上满是厚重的阴霾,呼啸的西北风没心没肺地刮了起来,他抬头望了望天,一股冷飕飕地风钻进他风衣的领口,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骑上摩托车顶风赶到报社,直接就去了赵策的办公室。

赵策正在打电话,见安在涛进门来便匆匆跟电话那头说了几句就挂了电话。他笑了笑,摆了摆手,“小安,来,坐。”

安在涛也没客气,就坐在了赵策办公室的沙发上,“赵总,不知道杜书记要见我是”

赵策摇了摇头,“说实话,小安,我也并不是太清楚,只是昨天下午市委办突然打过电话来,说是杜书记今天一早要见你这样吧,你赶紧去吧,我让报社的车送你。”

安在涛站起身来,“不用了,赵总,我自己骑车去就成。”

刚要出门,赵策突然犹豫了一下,低低道,“小安,我个人有个私事,想要麻烦你一下”

安在涛一怔,回头来望着赵策,“赵总不要这么客气,什么事”

“呵呵,是这样,我家属在林业局下属的清远林场工作,按照她们林场的规定,她已经到了内退的年龄,但是她虽然已经45周岁了,身体还是很好,你说这退下来回家在家里也是闷得慌,我就想啊夏市长分管林业系统,能不能跟夏市长说说”赵策大步去关紧自己的办公室门,微微有些不好意思。

安在涛呵呵一笑,“赵总,就这点事您放心,我见了晓雪爸爸一定给您提这事儿。”

赵策拍了拍安在涛的肩膀,“谢谢,谢谢,非常感谢。”

“领导客气了。”安在涛笑着离开了赵策的办公室。

赵策所托的事情的确是一件小事。现在有很多单位实行内退制度,男的50,女的45,就要内退回家,工资要大幅下降,基本上要比在职少拿将近400块。有人家庭条件好,愿意内退回家乐得清闲,但有人就不愿意这么年轻就退休,还想继续干下去。这种小事情,根本不需要夏天农出面,顶多让他的秘书打一个电话就是了。

作为夏天农的女婿,安在涛得到了晨报高层领导的礼遇,几乎每一个领导都对他客客气气,他自然明白是冲着老丈人的面子。赵策分管新闻部和编办,可以说手底下掌握着所有记者的业绩命脉,他的手稍微紧一紧,编办考评的分数就会下降不少因为这种小事得罪他,很没有必要。所以,安在涛很痛快地就答应下来。

他相信,赵策会在其他的方面对自己的帮忙加以回报。

想到这里,安在涛突然记起前世的时候,他每次去黄泽名家里送礼,而隔一段时间之后,黄泽名总是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偿还”安在涛的礼金譬如专门让他去参加一些有红包收的活动。

安在涛骑车去了市委,等他赶到常委楼下的时候,杜庚的“闲置”秘书张亚楠已经等候在那里。他是市委办分配给杜庚的秘书,可惜杜庚一直不让他跟班,他只留在家里处理一些杂务。张亚楠虽然很不爽,但满腹牢骚也只能留在心里,嘴上是一个屁也不敢放。

他只盼着,等过上几年,哪天杜庚高兴了,给他外放一个副处级的实职,他就算是也没白熬这些年。

他见安在涛不紧不慢地走来,心里暗暗不满,但脸上却挂着浓浓的笑容,这个滨海晨报的首席记者安在涛是夏天农的女婿,他作为市委书记的秘书,虽然不得宠,但又岂能不知。

“小安记者,来了,赶紧的吧,杜书记在办公室里等你。”张亚楠摆了摆手。

安在涛应了一声,跟张亚楠笑着打了个招呼,就大步走进了这幢幽静中带有几分权力阴森气息的常委小楼。

走上二楼,还没有走到杜庚的办公室,他就听到杜庚在办公室里发着火,发作的对象似乎是滨海日报的社长兼宣传部副部长的孙继亮。安在涛轻轻走到办公室门口,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即敲门,而是静静地退在了一侧。

他明白,这个时候,他不合适敲门。

一来,杜庚正在气头上,二来孙继亮也是滨海媒体界的一个大佬级人物,此刻他正在挨训,这种场面如果让他撞见了,肯定会无形中让孙继亮对自己产生某种反感。

第二卷名记 第099章不是冤家不聚头四

杜庚这两天有些上火,嘴巴里面竟然生出几个脓疮来,吃饭喝水都很痛苦。

他前一段时间从京里得到消息,据说拆除高架桥推进城乡一体化布局已经成为中央高层的共识,所以,刘彦来滨海采访并撰写了批评滨海拆除高架桥的报道,他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不仅没有放在心上,反而觉得这是一个炒作滨海知名度的机会。

为此,他甚至还让滨海日报的社长孙继亮组织了日报几个资深的笔杆子飞进京里,联系了另外一家中央媒体,花不少钱疏通关系,发了两篇正面评价滨海拆除高架桥决策的文章,目的是想要炒作起来,跟刘彦的批评形成呼应,造成短时间的舆论争鸣现象。

但他没有料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滨海日报的这几个笔杆子根本就不是刘彦的对手,写出来的文章像极了中规中矩的八股文。看了滨海方面发表的文章,刘彦不屑一顾地又写了一篇言辞更加激烈的评论,题为建了又拆,是不是意味着拆了又建,批评滨海拆除高架桥浪费大量公共财力,属于某种“政绩性冲动”。

这一声“政绩性冲动”,就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滨海市委书记杜庚。

当杜庚收到滨海驻京办传真回来的刘彦的见报评论,这才有些慌了神。而之后不久,滨海高架桥拆除事件引起了国内很多媒体的关注,很多媒体都联系滨海,要来采访。

实话实说,杜庚力主拆除高架桥当然是有树立政绩的因素在内,但也不能据此就说,他全是为了自己的政绩。高架桥阻碍滨海经济发展,影响城乡整体规划,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这是事实。

望着电传上的那几个“政绩性冲动”的字眼,杜庚气不打一处来,用红笔狠狠地画了几个圈圈,又抬头扫了孙继亮一眼,摆了摆手,“你先回去吧,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安逸得时间太久了,没有一点活力我看,你们也该学学滨海晨报,进行体制改革了,要是再这样下去,都快成养老院了”

孙继亮尴尬地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应了一声悻悻离去。

孙继亮推开门,见安在涛默默地站在走廊中,讶然道,“小安”

安在涛的订婚宴会上,孙继亮也有出席,自然认得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