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声 > 分节阅读 48

分节阅读 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那么许多,直接就将她放倒在白色的浴缸里,然后放满了热水,自己也跳了进去。

等候在走廊上的女服务员等了许久,也没见两人出来,看了看表已经是7点多了,不由焦急地走过来轻轻敲了敲门,“不好意思,打扰一下,餐厅开饭了,再晚了,怕”

好半天,房间里才传来夏晓雪慵懒娇柔的声音,“知道啦,我们马上就来。”

夏晓雪头发湿漉漉地,随意地披散在肩后,她换了一身纯白色的运动服,俏脸上仍然浮现着淡淡的红晕,而安在涛也换了一件棕色的长袖t恤,一条黑色的休闲裤。两人拉着手一起走下楼梯,走廊里的女服务员暗暗羡慕:好一对金童欲女哟。

第二卷名记 第093章中央某报大牌女记者

酒店餐厅里其实人并不多,诺大的餐厅里只有两三桌人。安在涛和夏晓雪手牵手进了餐厅,气质出尘金童欲女一般的组合顿时吸引了正在就餐诸人的目光。安在涛感觉到餐厅中一众男士眼中投射出的某种热切而暧昧的眼神,微微皱了皱眉。

一个女服务员迎了过来,领着两人走到一张角落里的餐桌边上,餐桌上早已准备好了四菜一汤,全是山里的野味。什么小鸡炖蘑菇,清炒山药丝,炸花椒芽,山鸡蛋等等之类。说实话,这菜真不错,色香味俱全一看就让人增添不少食欲。

夏晓雪跟服务员微笑着点了点头,“谢谢,你去吧。”

安在涛看见桌上还摆着一瓶茅台酒,便摇了摇头,“服务员,把酒撤了吧,我们不喝酒。”

两人刚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动筷子,一个熟悉的招呼声就传了过来:“小安,安在涛”

安在涛讶然回头,瞥见了笑吟吟地起身跟他打招呼的一个熟人,竟然是如今已经荣升东山晚报副总编的奕辰。

安在涛笑了笑,起身也摆了摆手,“奕总这么巧”

奕辰嘿嘿笑了笑,小跑过来,“小安,哦,夏小姐,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你们。”

夏晓雪大大方方地起身主动跟奕辰握了握手,“你好,奕总。”

奕辰跟安在涛两人寒暄了两声,那边就开始催促他。奕辰突然似是想起了什么,拍拍安在涛的肩膀,“小安,走,过去我给你介绍燕京经济日报的刘彦刘记者我们都是干媒体的,多一个朋友多一层人脉,对你也有好处夏小姐”

夏晓雪淡淡一笑,“老公你们去吧,我自己先吃着。”

经济日报是中央级大报,而刘彦则是这家中央大报的大牌记者,虽然出道时间不算太长,但在短短3年间已经在业界名闻遐迩,尤其擅长经济类新闻和评论,文笔锋利才气十足,所谓文如其人,她本人也如她的文章一样出类拔萃,就是有些盛气凌人。

她戴着一幅黑边的眼镜,细细的柳眉如弯月,鼻梁高挺,肤色白皙,嫣红的嘴唇紧紧抿着微微有些上翘,将此女的傲气凸显无疑。她这番离开燕京到东山省来,主要是为了到滨海采访。而奕辰也就做东邀请她先来老虎山玩两天,吃吃野味然后再去滨海采访。

“小安,这位是经济日报的大记者刘彦,业内知名的媒体人,在整个京城里也是数得着的腕儿。刘彦啊,这位就是我跟你说起过的小安滨海晨报首席记者安在涛。”奕辰热心地介绍着,但显然刘彦并不怎么买账,不但不买账,瞥向安在涛的眼神里还隐隐投射出一丝一闪而逝的鄙夷和不屑。

她矜持地起身伸出手去,跟安在涛轻轻握了握就赶紧收回,然后又坐了回去。

安在涛摇了摇头,前世的时候,这种骄傲的中央媒体记者他记得多了。仗着出身中央级媒体,一到了地方就开始变得牛气十足。而偏偏地方政府官员又不愿意轻易得罪这些来自天子脚下的记者,往往好吃好喝地侍候着,就更加让这些人牛皮哄哄,眼皮儿都能翻到天上去。

其实,记者就是记者,那不是明星,名气大了可以摆谱,记者名气再大你也是记者,学会摆谱的记者其实已经堕落了。

不过,对于刘彦的大牌和骄傲,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过来打个招呼,本来就是看在奕辰的面上虚应过场,也没准备和她拉什么关系。不过,就在安在涛又跟东山晚报一行人一一握手,准备返回跟夏晓雪一起用餐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刘彦的一句话便又改变了主意。

刘彦轻轻摇晃着手里的啤酒杯,将那被啤酒摇晃得泡沫几要溢出来,她淡淡道,“小安记者,我看了你跟奕总写的稿子了,不过,我对你们观点很不以为然,这回来滨海,我就是要实地采访写一篇驳驳你们的深度报道。”

刘彦的来意奕辰早就知道,他也知道刘彦对滨海拆除高架桥的做法持批评意见。不过,对于奕辰来说,他已经在关键时刻借那篇报道上位,至于现在就无所谓了哪怕是滨海拆除高架桥引起舆论诟病,又与他何干

但对于安在涛来说,就不同了。如果滨海拆除高架桥的事儿被否定,就意味着他之前的成绩被抹杀,他老丈人夏天农升迁的希望被冷水浇灭,而杜庚所希望获得的政绩名声也随之化为泡影。

安在涛虽然并不怎么关心杜庚的政绩,但对于老丈人的前途却不能不关心。毕竟,老丈人的前途跟他的命运前途休戚相关。

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中央级媒体刊发反对或者质疑滨海拆除高架桥行为的言论文章,必将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和舆论的跟风一旦杜庚要是面临舆论打压,就很有可能遭遇上层权力的打压,这一次拆除高架桥的政绩工程才刚刚开了个头就被刹住。杜庚不好过,被杜庚一力扶持的夏天农岂能不受“牵连”。

安在涛便又安心地坐了下去,望着刘彦那张骄傲的容颜微微一笑,“刘记者,你这话怎么说”

刘彦并没有立刻回答安在涛的话,而是夹起一筷子绿油油的凉拌豌豆苗,慢条斯理地说,“小安,你刚刚踏入媒体,可千万别学那些歪风邪气,我们是新闻记者,从我们手里写出来的文章要对得起正义公理和良心,不能去为了逢迎领导写那些歌德体哟。”

所谓“歌德体”是业内一种上不了台面的说法,简而言之就是“歌功颂德体”,泛指那些为政府官员涂脂抹粉的马屁文章。

安在涛的眉头轻轻一皱,“刘记者的话,我听不太明白,有话请直说吧。”

刘彦柳眉儿一挑,嗤笑道,“怎么,你还不服气你们滨海这座高架桥当初投资巨大政府的钱从哪里来还不是老百姓的钱。可是你们呢,花费巨资建设一座高架桥,从建成到拆除还不到十年,说拆了就拆了,这么一大笔钱就这样打了水漂上任建设,下任拆除,说白了还不是为了政绩作为记者,你不但不撰文质疑,反而声嘶力竭地进行鼓吹,不是拍领导马屁是什么”

安在涛嘴角一晒,“刘记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滨海高架桥的情况你还没有摸清楚,还是不要轻易就下结论,给别人扣大帽子。诚然,你说得不错,滨海高架桥从建成到拆除确实不到十年,但是你光看到了浪费的建设资金,你却没有看到高架桥的存在对于滨海城市发展的巨大危害不要说环境污染,也先不要说频发的车祸,单单是阻碍交通影响城市化进程这一条,每年给滨海带来的经济损失那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从长远来看,高架桥更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