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衙内 > 分节阅读 1306

分节阅读 13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不是一个具体的经济建设项目,而是一种思想的转变。我们的部分干部,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判定一个经济建设项目的好坏,完全以直接的经济效益作为标准,这个其实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柳俊沉声说道。

江玫琳饶有兴趣地问道:“柳省长,不以直接的经济效益作为评判标准,那么应该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呢”

“应该以群众的需要,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譬如说,建设一个造纸厂,生产和销售,都没有问题。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造纸厂会污染河流,消耗大量的木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算一算账了,到底是经济效益重要,是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重要,还是环境保护重要,是群众的身体健康重要。毫无疑问,是后者更加重要,我们不能以群众的身体健康去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再比如,引进一个项目,我们不但要考虑它的直接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它是不是能最大限度地带动周边地区的群众一起致富。执政为民,共同富裕,一直是我党坚定不移在追求的目标。我想这一点,应该时时刻刻都体现在我们具体的施政过程之中,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说得太好了,柳省长”

江玫琳轻轻为柳俊鼓起掌来。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花都俱乐部

“柳省长,请”

花都俱乐部的大堂里。谭国梓与江玫琳亲自在恭候柳俊的大驾。另外还有一位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与他们坐在一起。

这位中年男子,外表斯文,花都俱乐部的管事人员,很多都认识他,知道他是谭总的好朋友,s省某商业银行的行长孔学海,经常会出现在花都俱乐部。

谭国梓和江玫琳亲自在大堂迎接客人,情形比较罕见。大家便估计,来的一定是位了不得的人物。待到客人来了,一看果然是大人物,全国最年轻的省长,总理的公子。

柳俊微微一笑,说道:“谭总,玫琳小姐,孔行长,太客气了。”

“柳省长大驾光临,花都会所蓬荜生辉”

谭国梓客客气气地说道,伸手延客。

花都俱乐部柳俊是第二次来,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是和中央办公厅的毛文乐副主任“谈判”。那一回,不是很愉快,毛文乐无功而返。天南时事的主编李良云随即被捕。敬秋仁大大丢了一回面子。

柳俊随在谭国梓身后,进入了一间装修考究的包厢。

应该说,今天整个请客的程序均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谭国梓没有要刻意张扬。如果不是考虑到礼节的问题,谭国梓可能都不一定会亲自在大堂迎候柳俊。到了柳俊这个层级的干部,行事大都比较低调。只有极个别的例外。

谭国梓仔细研究过柳俊的进步之路,发现柳俊并不是一个行事张扬的人。虽然在进行政治斗争的时候,出手若雷霆,平日里还是比较温和的。

四人分宾主坐定,孔学海微笑着说道:“柳省长,我对您是久仰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今天总算是得遂心愿。”

柳俊微笑道:“孔行长客气。孔行长在金融界,也是大名鼎鼎,我早就听说过的。”

孔学海笑着点头。

菜肴安排得很丰盛,各种菜系的大菜都有,适合柳俊口味的n省菜式,也是不少。谭国梓第一回宴请柳俊,可不能搞砸了。

江玫琳亲自给柳俊几人斟满酒。

谭国梓举起酒杯,说道:“来,柳省长,我敬你一杯,祝您鹏程万里。”

第一次和柳俊正式打交道,谭国梓始终拿捏着,没有丝毫僭越失礼之处。

“谢谢,大家一起干一杯”

柳俊也谨守礼节。说起来。他答应江玫琳的邀约,主要还是想了解一下,谭国梓和孔学海想要和他见面的真实意图。谭国梓是商人身份,虽然是敬秋仁的外甥,柳俊也不是很放在心上,但是孔学海不同。孔学海是最有希望接替赵慧英的后备人选之一。

柳氏父子坚持拿下赵慧英,其实是为了给所有银行行长一个警告,要服从宏观调控的大局,不要自行其事,随便给建设项目开口子。控制好了银行这一块,于向宏他们正在着力推行的“大干快上”,便犹如无根之水,没有了后续的支撑,速度势必会慢下来。也要算是“釜底抽薪”的一个妙招了。

孔学海与谭国梓关系比较密切,并不代表他就一定是那边的人。

金融系统,自有它的独立性。

譬如他柳省长,现在不也坐在花都会所的包厢里,堂而皇之的座上嘉宾但这个,事实上什么都说明不了。

大家喝了几杯酒,只是聊一些闲话。席间,谭国梓拿出一些小玩意来。给大家鉴赏,顺便普及一下鉴别的知识,柳俊等人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柳省长,其实我是您的崇拜者”

聊着闲话,孔学海忽然说道。

柳俊微微一怔,说道:“孔行长这个话,却是从何说起”

“呵呵,柳省长多年以前,曾经在经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全球外汇市场走势分析的。那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后来外汇市场的走势证明,柳省长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后来,柳省长又和邱晴川书记联名发表了几篇有关金融问题的大作,均是切中时弊,一针见血,我拜读之后,受益匪浅。现在工作中很多思路,都是受了您和邱书记的启发。”

孔学海一本正经地说道。

柳俊一听,好像确实是有这么回事。不过他和邱晴川联名发表的文章,貌似只有一篇而已,孔学海说好几篇大作,自然是为了逢迎的需要了。小小的加一下码,正是官场惯例,不必吃惊。

“孔行长不说,我还真要记不起来了,很久以前的事了。”

柳俊摆摆手,说道。

孔学海说道:“柳省长太谦虚了。老实说,那个时候我是非常吃惊的。尤其是那篇关于全球外汇市场走势分析的文章,当时我看了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谭国梓笑道:“那个时候不要说你,恐怕全世界的金融专家,也没几个是完全相信的。柳省长,不怕您见怪,您那篇文章,我当时也看过,还和孔行长争论过一番,说不大可信。毕竟您那个时候,可不是专业的金融专家。”

柳俊微笑道:“那时我是n省宁北县委副书记。”

“对。就是您这个身份,让我不敢相信。那文章写得太专业了,就是最顶级的金融专家,恐怕也不过如此”

谭国梓笑着说道。

这个话自然也是奉承柳俊。柳俊写那篇文章,最大的倚仗便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记忆,先知先觉的优势,说到专业,和真正的金融专家,相差实不可以道里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