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衙内 > 分节阅读 88

分节阅读 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事。一碗水不端平,只怕会被人背后戳脊梁骨。

我原来的意思,只要五伯坐镇就好,五十几岁的人,不必安排什么具体的工作,但五伯怕闲,主动要求兼任会计一职,我自然不反对。至于出纳,理所当然由名义上的大股东柳兆时担任。

这个也可以理解,钞票还是要放在自家人手里掌管的。企业才开张,不可避免带有家族经营的痕迹,日后发展壮大了,再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去管理好了。而且眼下,就算我想按照现代企业模式管理,一时三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职业经理人”和“人才市场”这两个行当,离在国内冒头还早着呢。

投资这个工厂,几乎将我的腰包折腾得空空如也。银根吃紧,得赶紧产生效益。这段时间以来,我逐渐适应了有钱人的日子,大把钞票花出去,既不蹙眉亦不心疼的感觉当真不是一般的爽

早在剪彩仪式前几日,工厂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运作。之所以要将剪彩开张的日子定在七月一日,乃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五伯毕竟是有二十六年党龄的老党员了。

之前几天,张力和两个师傅已经加工出了一台400型的制砖机,眼下正在加工第二台。这又面临着一个新问题,第一批原材料即将告罄。总共只进了三套机器的材料。不是我不肯多进一些,实在是资金紧张。虽然过两天便可以在火电厂结算到六月份的款子,刨去成本尽利润有一万多元,足以再购进好几套机器的材料。然而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要卖掉产品,资金回笼,自己养活自己。

无限制地投资进去,不产生效益,明显是不行的。

上辈子我虽然是个生意白痴,这样浅显的道理却也懂得。

这就关乎到销售团队的建设问题。老实说,三五几台机器的销售并不放在我眼里。七月一日闹了这么大动静的剪彩仪式,靠口口相传,不久之后也会有人主动登门求购。

只要放宽了政策,心思活泛的能人不在少数。今后几年之内,开设制砖厂的美好前景,许多人都能预测得到。

但显然,坐等客户上门,搞“酒好不怕巷子深”那一套是不行的。若如此,实在对不起穿越者这个身份。得主动出击,做广告宣传。

广告创意毫不为难,后世有太多现成例子可以借鉴。随便抄袭一个三流的创意方案,在一九七九年都能成为经典。难在太缺乏广告载体。

电视台有啊,中央的。最少也是省一级的。报纸也有,不用到中央和省里,宝州地区就有日报社。问题在于,你愿意掏钱,人家还不给你登呢。

堂堂党报登你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开玩笑

倒是可以借助新闻稿的方式试一下。这个得找小舅,他如今是红旗公社的宣传干事,柳家山大队闹出这么大动静,他职责所在,该当主动给宝州日报发个通讯稿。不过通讯稿发出去之后,人家用不用还得两说。这不是能够把握在自己手头的办法。

想来想去,只有用挂历这个招数了。

美女挂历、名车挂历、山水挂历,国内大约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出现,至九十年代初中期达到泛滥成灾的效果。不过在一九七九年,绝对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印制精美的挂历,当时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便是在龙铁军家里贴一张都不掉他地委书记的份。

看来得走一趟省城了,顺便去看看周先生与师母。

要印制彩色的挂历,谅必宝州地区尚找不到如此实力的印刷厂。

“你要去大宁跟谁去”老妈问道。

糟糕,这段时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以为是个“大老板”了,浑没想到自己还不满十岁呢。小孩子家出那么远的门,没人陪同能行

“小舅陪我去。他刚好也想去看看周伯伯。”幸好本衙内脑筋转得快,一时三刻便将小舅推了出来。

“你小舅不用上班了”“他有假期的嘛。人家如今可是国家干部呢。”“没事去大宁做什么来回车费不少呢。”老妈这是站在一个当家人的立场上,优先考虑经济问题。

“嘿嘿,妈,这你就不懂了。现在周伯伯可是省委党校教务处的主任,说不定以后还要升。小舅多跟他亲近亲近绝无坏处,日后得便给小舅弄一个党校进修的指标,那可就占大便宜了。”我忽悠老妈。

道理上是这样的,不过小舅如今才是什么级别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青皮后生,去省委党校培训在心里想一想还差不多。

老妈做派出所指导员的人,原本精明干练,不容易被忽悠。关键在于她老人家一点都没提防自己儿子,这么着,一不小心就着了道儿。

“嗯,这么说也有道理。”“不是有道理,而是大有道理。”我笑道。

“反正我自己有钱,利民维修服务部那边,可以预支工资。也不用小舅给我掏车费。”呵呵,又是一次忽悠。利民维修部都跟咱没啥关系了。不过为了按月交钱给老妈,这个名目还是要的。省得被她怀疑我的钱来路不正。与公安民警同志打交道,该小心还得小心。

既然安全和经费都没问题,老妈也便不再阻拦。

小舅对我突然抓他的壮丁很感意外,不过听说所有差旅费都可以在腾飞机械厂的财务上报销,便即欣然应诺。他二十岁的青皮后生,能到省城去免费逛一逛,何等不美在此之前,他连宝州市都没去过呢。向张木林请假,张木林自然是笑眯眯的点头答应,亦不问小舅请假所为何事。

一大早坐上长途班车,摇晃了七八个小时,到达省城已是华灯初上,再转两路公共汽车到党校,天已经完全黑透了。所幸上次来过,倒不至在党校内迷路。

先生最大的爱好乃是看书,晚上没有公事的话,通常都不出门的。我和小舅提着大包小包的向阳县土特产,气喘吁吁敲开了先生的家门。

夤夜到访,先生惊喜不已,尤其是师母,高兴得什么似的,望着我笑个不停,打问明白我们尚未吃饭,忙即转身为我们操持饭菜。

“小俊,成林,怎么想起来看我这老头子了”先生乐呵呵地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