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 第50节

第50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她就知道是这样。

蓝凤不睡觉,她和小哥哥拿着小木棍写字做题。

凤爹知道闺女、儿子爱学习,在闺女的要求下,做了个家庭版沙盘。

就是用芦苇编了个浅筐,扑上松散干燥的土,然后在上面就可以写字了。

每天凤爹会教孩子一个字,写在沙盘上,再教会她们念啥,之后就不用管了。

现在小哥哥会写自己的名字还有天、大、田、日等简单字。

蓝凤这个伪学生也会一起跟着学,她有时会装忘记,然后问小哥哥。

小哥哥的记忆力真的很好,他现在数到一百已经没有问题了,五以内的加减法准确率差不多百分百,十以后的话还有一些进步空间。

现在又学习汉字了,速度也不慢。

不过因为年纪还小,手腕控制力差,写出的字就和“狗爬”一样。

不过这个可以慢慢来,只要下笔顺序不错,字不缺胳膊少腿儿的就行。

“人多一横念大,大再多一横念天。”这是蓝凤交给小哥哥的。

也不知道算不算顺口溜。

“那天要出头呢?”蓝凤将字写在土上。

“夫。丈夫,夫人的夫。”对的,蓝凤顺便还教小哥哥组词呢。

觉得她很会教孩子呢。

“爹娘,起来了,队长敲锣了。”蓝凤喊娘,小哥哥喊爹。

凤爹直愣愣坐起来了,缓了下,“响锣啦?”

看见闺女点头,一抹脸,赶紧下地穿鞋。

凤娘也跟着起来了。

“闺女,等爹晚上回来给你做草垫子。”凤爹突然想起这事了。

“不用了,爹,我秋天再做。”蓝凤和她们拜拜。

半路上,凤爹欣慰的不行,闺女太懂事,这是怕他累着啊。

美丽的误会!

蓝凤:就用秋天的乌拉草做垫子,因为它们吸收了更多的日月精华啊。

神日月精华!

作者有话要说:蓝凤:北方的大米为什么营养价值高,因为它的生长期长啊,也就是吸收了更多的日月精华。

同理可证:秋天的乌拉草吸收的日月精华更多,这逻辑有毛病?

逗个乐啊~

第44章 旧报纸

七十年代老百姓最大的愿望还是穿饱吃暖, 上学对于她们还是有些遥远的。

他们崇拜读书人,觉得读书的娃子就是不一样, 但因为这场文化运动, 让很多老师成了臭老九,又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其实不但是老百姓无所适从, 就是国家政策也有些摇摆。

比如这个年代大学已经没了,初高中很多学生下乡了, 接受贫民教育改造,就是还在上课的高中,也是政治打头的。

到了农村这块,中央和政务院又下了红头文件——《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

可是真让老百姓学字,还真难。

先头是自愿, 队长说了一箩筐不认字的害处, 比如不认字到了城里连厕所也找不着。

不过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事儿, 找不到厕所,就随便找个旮旯胡同随地大小便呗。

年纪大的, 思想固话,人家就说土埋半截子了, 大字不识一个照样下地挣工分, 才不学呢, 有那时间躺一躺多舒服。

中年人也不愿意,他们正是家里的顶梁柱,工分挣的最多就是他们,可他们也累啊。

所以最开始扫盲班开课根本没人来。

最后还是郑队长强硬要求, 一家必须出一个,就和出工似的,不来扣工分。

这才把扫盲班弄起来。

至于扫盲要求,农民识一千五百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二千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帐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嗯……他们一定会努力的。

蓝凤觉得扫盲班很有意思,主要也给她自己认更多字找个出处,就粘着她娘一起去的。

她们家是大人们轮流着去。

扫盲班要求十五岁以上才可以参加,不过谁管它,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没事。

小姐姐教学方式也很简单粗暴,没有点名没有铺垫,直接念报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