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红楼之黛玉重生 > 第18节

第1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法甚好,皇子们也一年大过一年了,如今正好掌掌眼,将来也能挑一门好亲事。”柳皇后附议道,“只可惜大公主年后就要出嫁了,倒是委屈了她不曾有过侍读,多赏她些嫁妆才是。”

“大公主如今还没有封号,不如娘娘发发恩典,给她想一个?”明帝笑道。

“陛下您看‘晗旭’二字可好,晗者,光也,旭者初升之日,大公主是陛下第一个孩子,又是第一个出嫁的公主,倒也不错。”柳皇后提议道。

“是个好封号,只是大公主当不起这两字,茹儿,你啊……”

明帝无奈的笑笑,柳皇后对庶子庶女倒是一直很慷慨,就连封号都起的那么好,只是这样的封号,若是放在嫡女身上,这明帝绝对没有异议,但是对于庶出之女,明帝是万万不会答应的。想到嫡脉无出,明帝又是一阵惆怅。

“天不早了,歇吧!”明帝兴致缺缺,也不管棋盘上的残局。

“那便歇了吧!”柳皇后落下自己手中的黑子,笑道。

宫人见状,连忙上来服侍帝后安歇,谁也不曾注意,棋盘之上黑子已然盘踞成龙,将白子绞杀。

次日,这宫中就传来了懿旨提及选侍一事,在京中倒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些已经给女儿说了婆家定了亲事的官员,自是懊悔非常,要知道这选侍,面上虽说是给公主郡主们挑选侍读,实际上也是这皇家明里暗里挑媳妇呢!当朝选侍不比一般的采选宫女,能参选的都是有些来头和家底的人家。

不过这皇家做事也是心中有数,就比如那些国公爵爷的嫡女们,倒是会来走走过场,意在让皇家人看看自家的女儿们,但是这些嫡女们多半是不会被选上的,毕竟这些姑娘是今后要给皇家儿孙们做媳妇,这皇家之人也不会真让她们来给公主做侍读,而真正挑选的侍读则会在身份稍次的那一拨姑娘里产生。

贾府之中薛家母女听道此事后,自然欢喜非常,虽说宝钗已是快要十七了,但是当朝选侍,需是十三岁至十七岁的未婚女子,宝钗如今还赶得上。薛氏自认宝钗比之元春,并不算落了下乘,就算不谋那泼天的富贵,她们这样的人家,若是能选上,宝钗今后想要嫁个好人家便容易得多了。

元春既然在宫中,薛姨妈自然是要为女儿筹谋一二的,这王夫人已是打算为宝玉迎娶黛玉,而对着自己的姐姐,正不知怎么开口,毕竟她原先是想要宝丫头的。如今见宝钗可以有个新去处,倒也乐意帮忙,不过打通关节的银子可没少拿,至于这王夫人用了多少,自己又昧了多少,也只有她知晓了。薛家倒是不在意这些,只要宝钗能选上,多花些银钱也使得。

贾府之中,惜春尚小,迎春、探春年纪正好,又没有说亲,自然是要报上的。而史家那边,已是给湘云找好了亲事,却没有过了明路,也只能报上去。反是黛玉既然已有了县主的封号,是不用参加选侍的,只是她如今只是从三品,也没有侍读这种待遇。

贾母虽然只顾一味享乐,但也没有老糊涂,加之家中元春走了那一条路子,瞧着这些庶孙女,虽不指望她们能有元春那样的造化,可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尽力谋划一番再说,若是有什么意外收获也未可知。

王氏倒是不愿为这些姑娘们浪费心思,入宫觐见元春之时还抱怨贾母糊涂,浪费精神不说,还要花银钱。反而被元春说了一顿,让王氏听从贾母的吩咐,都是贾家人,自是一荣俱荣的。王氏想着这些丫头以后兴许能为元春做些事,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安排起来。

一时贾府中请了自宫中出来的教引嬷嬷,教导礼仪规矩。贾母索性将史湘云也接了来,姊妹们一处学习,只待四月里参选。

这些参选的各家姑娘们需要教引嬷嬷,黛玉自小丧了妣考,自然也是需要人教导的,所以那次黛玉一出宫,身边却又多了一人,正是太后身边常常板着脸的古嬷嬷。不过这京中大小官员忙着教导家中女儿,一心参选,倒也没心思在乎这么件事。

二月二龙抬头,明帝带着妻儿老小并诸位大臣们祭天祈福,在皇庄的田地里犁了地,播下谷种,寓意来年丰收。因得外出奔忙,祭天时又受了寒气,这柳皇后回到宫中又病了一场,虽说病势不重,倒也缠绵了几日,明帝便让就要出嫁的大公主去侍疾。

过了五六日,皇后病愈,明帝大悦大公主的孝心,亲自为公主拟了封号,‘孝宁’二字,昭告天下。宜妃和大公主接了旨意,感恩戴德,连连谢恩。

“难不成今后公主们讨个封号,也要去伺候那病秧子一遭!”毓霖宫的淑妃娘娘得了信当即就摔了手中的茶盅子。

景安宫的景昭仪知道这消息,脸色也没好到哪里去。贾元春虽然尚无子女,但是也沉默了半晌,今上这是在给皇后立威,细细想来,这柳皇后并未做过什么,也甚少处罚宫人,因为但凡有人冒犯皇后,皇后这边懿旨还没出,今上这重罚的旨意就下来了。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驭夫有道,贾元春自嘲的笑笑,可那一位是君,并不是她的夫君,入了这宫门之时,贾元春就晓得年少时那嫁得良人的美梦早已湮灭,她如今是贤德妃,自然要谋划妃子应当谋划的事,她摸摸自己的小腹,微微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榜单已经完成,这是444的加更,所以明天就不更新了~( ̄▽ ̄~)~

周四继续更新哦!三个女的一台戏,一堆女的凑一起,一定是一台好戏~( ̄▽ ̄~)~

皇后确实有故事,不信你看她名字。

以及黛玉已实岁经是十四了,人长大了,铺垫也差不多了,马上就是她的主场了哟!

作者写故事有些慢热,一来就苏苏苏苏爽爽爽那种是在写不出来~( ̄▽ ̄~)~

第39章 讨茶

三十九、讨茶

古嬷嬷的到来让林家人有些难以适从, 包括黛玉, 也觉得不自在。虽说太后说过古嬷嬷是患了怪疾才不会笑的, 可每日对着这么一个板着脸的嬷嬷,且这嬷嬷还是太后的亲信, 黛玉怎能安生?

反正这古嬷嬷出了宫, 黛玉索性常常带着她去拜访姜氏, 毕竟曾经是一处共事的姐妹,这古嬷嬷倒是能和姜氏聊上许久, 黛玉这边成了看客, 自己安静坐在一旁, 却也比这古嬷嬷板着张脸, 悄无声息站在自己身边要好得多。

黛玉这无所适从的小模样看得姜氏又怜爱又好笑。

“你放心,阿古是个好心人, 信得过。”见黛玉一连来了四五天, 姜氏只好同黛玉这么说,古嬷嬷自然没有瞒着姜氏她的来意。可她就是这样的长相, 又是这幅表情,就算她与黛玉剖白,怕是黛玉也不会信,且有些事情还是不要说破的好, 免得黛玉心中有所负担。

姜氏的话, 黛玉自然是信的,她也感觉到了这古嬷嬷并没有坏心,只是她那一脸严肃的模样, 如今弄得家中紫鹃雪雁并姨娘们,都不敢说笑了,黛玉默默安慰自己,等家中诸人习惯了就好了。

二月十二,花朝节,却也是黛玉的生辰。贾府早已来了帖子,请黛玉去贾府过花朝,顺便做生日。

“这是什么道理!我们林家的家主去别家过生辰?”荷姨娘看了帖子,立时就怒了。

“生辰还是其次,人府里可是邀姑娘去过花朝的。”张姨娘冷笑道,捧了帖子,姐妹俩正往黛玉的书房里去。

于林家人而言,黛玉的生辰是头等大事,而在那贾府眼里,重要之事则是这些姊妹们还有那凤凰蛋宝玉一同花朝玩乐,至于黛玉的生辰,只是顺水人情而已。

“备些礼,就说那日我要往静思庵里去,告个罪便是了。”黛玉看了帖子,三两语吩咐下去,也不将此事放在心上。

两位姨娘退下了,黛玉这倒也不是推脱,她原本就早早定了生辰这日要去静思庵,将平日所写的经文家书给父母烧化了去。至于备礼一事,姨娘们都见过贾府诸人了,倒也不用备多丰厚,不多时就打点妥当了。

花朝那日,林家人架上了黛玉最喜欢的那一辆紫檀马车,紫鹃和古嬷嬷陪侍在侧,荷姨娘张姨娘另乘了一辆马车,杨家两媳妇又乘了一辆车。林管家却和杨家兄弟和家中小厮们一处跟着车旁走着。黛玉吩咐张姨娘让林管家也乘了车子,反正这家中还有一辆马车的,林管家只说路途不远,不必如此,也一路扶车而去。

黛玉到了这静思庵,却不巧这庵堂掌事的明音师太正带着一干弟子做早课,今日是花朝节,这早课也比往日更讲究些。不过因得黛玉先前就递了帖子,庵里安排了个小尼姑,引了黛玉到这庵堂后园里,让她先赏了梅花,稍候一时。

黛玉想着原本就是自家叨扰,如今又有花可赏,倒也不觉有什么,高高兴兴同这小尼姑一起进了梅园,古嬷嬷倒是没跟着一同进院子,黛玉原想着想要独自一人安安静静赏景的,但是孤身一人终究不妥,最后还是紫鹃跟了进去服侍。

这京中不比江南,现在二月里依然冷得很,是以今日黛玉所穿,除了袄子,还披了昔年那一袭白狐裘,只可惜今日要来庵堂这样清净去处,黛玉也不便着红,须知当年林如海尚在,黛玉生辰那日着了红衣,爹爹瞧着很是欢喜。

这几日虽然没有雪,可这天也是阴沉沉的,虽然这院中红梅开得很好,为了方便赏梅还用青铺了些弯弯曲曲的小径,这景致瞧着却是有几分萧瑟之意。

这花是一茬一茬的开谢,枝头虽然红梅盛放,树下已有不少落花,黛玉见这些花瓣飘落在地,自然又起了惜花之心,可惜她此次前来并没有带扫帚,花锄,绢袋等物,只能和紫鹃一起拾了些花,用帕子包了起来。

好在这主仆二人没拾起几朵,这梅园之中便有人来了。

“我远远瞧着,还以为你们在这园子里寻宝呢?”来人笑道,一袭水田衣,披了斗篷,做修道之人打扮,身量苗条,气韵出尘,饶是出家之人不施粉黛,颜色也未减分毫,这人不是昔年大观园栊翠庵之中的妙玉又是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