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五百零一节 商贾的力量

第一千五百零一节 商贾的力量(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九月已丑初一,郅都来到了太原。

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这座城市。

第一次,是马邑之战后,他受命来此主持战后的善后。

第二次是高阙之战,他从太原出发,前往河阴。

而这一次抵达太原,郅都看到了很多与过去不一样的东西。

太原城变得更热闹了,市面上也更繁荣了。

尤其是现在,太原城内外,都挤满了来收购粮食的商人。

“这太原什么时候,来了这么多收购粮食的商人”郅都很好奇,于是就问了一句来迎接他的太原令张垣。

“回禀君上,这些商人都是收了粮食,卖去龙城的”张垣是郅都的旧部,曾经担任过棘门军校尉,河阴之战,他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和一个手掌,不得不退役。

若在过去,像张垣这样在战场上负伤残疾的军官,基本上只能拿着国家的抚恤回家种田了。

但如今,因为军方势力不断膨胀和军人地位不断提高的缘故,所以,他尽管受伤残疾被迫退役,但却可以出任官员。

从棘门军校尉转任太原令,在秩比和地位上算是平调。

但话语权却不一样了。

太原令是太原郡的四号人物,仅在郡守、郡尉和郡丞之下。

他还有着军方背景和靠山,谁也不敢小瞧他。

故此,在太原令任上,他得以做很多事情。

包括推动建设太原萧关的轨道马车工程以及重新拓宽直道。

“卖去龙城”郅都听了,心里若有所思,他知道,最近几个月,天下的商贾,都组队前往龙城。

坊间传闻,这些人都赚死了。

甚至有人一夜暴富。

但问题在于这么多粮食,幕南各部,吃的了这么多吗

以他双眼所见,这太原城之中的商人,每天都会收购数万石的粮食,运往龙城。

这还只是一个太原

在晋阳、狐奴、云中等城市,恐怕类似的情况,也都在上演吧

这样想着,郅都就问道:“今年太原丰收,据说亩产粟米达到了三石”

“是的,君上”张垣依然如同当年在郅都麾下一般,毕恭毕敬的答道:“今年太原郡各地的粟米都是大丰收,亩产最多的达到了四石半之多”

这是受益于战争胜利的红利

自高阙之战后,汉军俘虏了数十万的战俘、奴隶。

虽然其中大半都被送去了内陆,但依然有数万人留在代北地区,这些战俘,每日辛勤的劳作,建设种种水利设施。

加之,高阙之战后,天子下诏诏免了代北各郡的田税、徭役。

这使得百姓得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诸自己的生产生活。

兼之法家势力开始全面影响代北各地的官僚系统,许多地方官员,干脆就是法家的官员。

而法家的官员,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刷政绩。

当今天下,最好的刷政绩方式,莫过于兴修水利,建设道路。

有了免费劳动力,还有了足够的组织动员能力,加上百姓本身就乐意修建水利设施。

于是,从去年开始,代国、上郡、陇右和云中都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

仅仅是太原一地,去年兴修的水利渠道总长就超过了一百里。

水利设施一完善,都不需要怎么去推广技术,粟米产量和小麦产量,立刻就蹭蹭蹭的狂涨。

以张垣所知,这太原的涨幅,在代北各郡之中其实是最低的。

最高的是上郡

上郡今年的粟米平均亩产据说已经接近了两石半

整整增加了一石

让人瞠目结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粮食产量的狂涨,既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

像是去年,单单是为了收购农民手里多余的粮食,太原郡就几乎将自己手里全部的钱都砸了进去了。

郡守为了省钱,据说连郡守衙门的蜡烛也不敢多点。

即使如此,太原郡的财政也几乎破产,去年秋收后,太原郡给官员发放俸禄,直接发的是粟米。

没办法,粮食太多而官府的钱太少。

假如官府不去平抑粮价,使粮价暴跌,那搞不好,谷贱伤农的事情就会出现。

若是过去,官老爷们大约不会管泥腿子们的死活。

谷贱伤农就谷贱伤农呗。

正好搞死一批自耕农,与商贾地主一起好好吃一顿盛宴。

但在如今,却没有官员敢坐视这种事情发生了。

至少在代北,没有人敢这么玩。

因为大家都不想死

今日的代北各郡,地方基层县乡亭里,几乎都有完备的基层民兵组织。

云中和上郡的某些地区,甚至每一个乡都建设有一个基本的武库。

武库之中,塞满了大量武器装备。

随时随地都可以拉出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

至于百姓的家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着刀剑弓弩,年轻人人人都是弓马熟练。

惹毛了他们

分分钟都可以来一次章丘之变,杀进太原城,把贪官污吏抓起来送去长安。

一旦出了这样的篓子,从过去的经历来看,长安天子和九卿们,大约也是只会鼓励百姓和奖励百姓。

某些学派,譬如思孟、重民之类的学派,说不定还会跳起来鼓掌。

在人民获得了他们的枪杆子后,官僚们不得不认怂。

所以,太原的诸公们,也就不得不去做事情,防止出现一个章丘之变。

回想起此事,张垣也是感慨万千,在心里更加认同了当初天子所说的圣人制五兵,非以相害,乃以禁暴诛邪而已。

今天果然如此,百姓手里的刀枪弓弩,让官僚们不得不投鼠忌器,不得不去做一些有利于民生的事情。

不过呢,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开春的时候,太原郡的上下官吏,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因为,去年为了维稳,太原郡几乎花掉了自己府库的最后一个铜板。

各地官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根本没法处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